欢迎光临货拉客微商网官网!

服务行业严查(服务行业出现的问题)(服务行业检查)

来源:淘宝货源网 热度: 时间:2024-07-05 17:31:0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服务行业严查,以及服务行业出现的问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2021年,这三假企业和四大行业将被严查,看这里

“三假”是什么?企业有哪些行为将会被严厉打击?在2021年又有哪些行业将被严查?

近日,由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海关总署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部署和开展打击“三假”的活动,将延长到2021年6月。

“三假”到底指的是什么?企业有哪些行为将被严厉打击?在2021年又有哪些行业将被严查?

01

假企业

假企业也就是俗称的“空壳公司”,是指纳税人为了抽逃资金避税,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地大规模注册无实际工作人员的“空壳公司”来虚开发票。当违法获利之后,不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就失踪,并迁移到其它地区重新换取名称,继续违法行为。

空壳公司多成立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中在医药、咨询、服务、劳务、商贸等行业。

通常,空壳公司具有以下特征:

1、设立在具有税收优惠政策地区或者偏远税务监管宽松的地区。

2、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工作人员。

3、没有实际的办公场所,注册时的场所多为租借。

4、有财产,但没有相应的财产记录。

5、没有经营业务或者没有真实的业务。税务机关怎么查?

有些“空壳公司”的业务不符合“三流一致”的条件,有的虽然表面符合,但往来业务却背离基本的原理。

例如,某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有大量技术研发费,发票全部来自于税收优惠地区,这一问题被税务机关当做疑点查实后就构成了虚开发票。例如,生产医药器械销售公司,每年发生大量咨询费的发票,且都来自国内三十多家注册的个人独资、个体工商户。

这种情况是反常的,一定会引起税务机关的注意,查实后就构成了虚开发票。

企业应该怎么做?

企业注销之后,对于经营期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不再追究已注销公司的法律责任,但会继续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例如、老板,会计等。

企业除了自己不虚开发票外,还应该擦亮眼睛警惕不要接收虚开发票,因为一旦对方为“假企业”虚开发票,即使我们与对方的业务是真实的,也是不能抵扣进项税的。

02

假出口

假出口是指公司没有实际出口业务,而是采用伪造报关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向黑市购汇冒充出口货款收汇等手段来骗取出口退税。

通常假出口业务具有如下特征:

1、公司申请退税的出口货物、出口口岸皆为出口骗税频发的敏感货物、敏感口岸。

2、公司出口业务短期内飞速发展。

3、实地核查,企业业务人员、财务人员对出口业务流程含糊不清。

4、退税资料整齐完备,过于“完美无瑕”。

税务机关怎么查?

通常从单证备案资料切入检查,追索到业务的真实性。例如,某贸易公司办理出口退税时,税务机关发现,该公司出口业务短期内数量剧增,且申请退税的出口货物、出口口岸皆为出口骗税频发的敏感货物、敏感口岸。

近而检查单证得出发现,海运提单无完整收货人信息;货代海运提单复印件上的签章部分与该公司LOGO一样,部分签章的底纹、字体明显不符,有明显的PS痕迹等问题,伪造嫌疑很大。最终深入调查核实了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犯罪事实。

企业应该怎么做?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骗取出口退税风险极大,**不要因为一点利益就铤而走险。

03

假申报

假申报指的是通过申报材料造假等方式,非法获取税收优惠减免,尤其是利用疫情期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疫情防控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2020年,税务与公安机关查获一起利用疫情税收优惠进行违法活动的团伙。该家企业以9家公司为平台,利用疫情期间“非接触式”办税便利措施和税收优惠政策,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4671份,涉案金额达78亿元。

打击“三假”专项行动在今年6月之后将成为一种常规性的活动,因此,涉及到以上行为的企业,在大数据严监管的体系下面临着巨大的法律风险,**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04

2021年在打击“三假”企业的基础上,税务机关依旧会实施有计划有安排的税务稽查。从各个迹象分析,2021年税务稽查聚集在以下行业:

一查、建筑企业

二查、医药行业

三缓、电商行业(暂缓)

四备、金融和房地产(备查)建筑企业主要查延缓确认收入、延缓申报的问题。

建筑企业主要查延缓确认收入、延缓申报的问题。

同时,建筑行业也要注意劳务派遣问。

医药行业“空壳公司”和虚开发票行为猖獗,将从整个链条上下游实施核查,主要核查会集中在六个方面:

1、费用的真实性;

2、成本的真实性;

3、收入的真实性;

4、票据使用真实性;

5、企业业务真实性;

6、库存商品真实性等。

电商行业发展快,监管环境宽松,乱象行为屡见不鲜,国家税务总局于2020年12月10日,公布了《2020年电子商务税收数据分析应用升级完善和运行维护项目中标公告》,预示着电商行业未来必将成为税务稽查的重点目标。

而针对电商行业,主要稽查目标会在以下8个方面:

1. 虚假库存

2. 虚假票据

3. 虚假账务

4. 虚假收入

5. 虚假成本

6. 虚假费用

7. 虚假利润

8. 虚假申报

为什么国家对演艺界、电商主播偷税漏税情况、彻底严查、彻底打击?

危害到了社会利益。

对于未来如何监管电商直播行业还有很多未知数,整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直播已经成为实体经济的吸血鬼。相比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带来的服务提升或者就业提升,对于实体经济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多省份严查超时加班,拒绝“996”

多省份严查超时加班,拒绝“996”

多省份严查超时加班,拒绝“996”,3月以来,已经有至少9个省份的人社部门宣布,集中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互联网企业或成为重点检查对象。多省份严查超时加班,拒绝“996”。

多省份严查超时加班,拒绝“996”1

去年8月,人社部、最高法联合发布超时加班典型案例,人们迫切期待着国家能够更进一步,主动出手整治超时加班现象。如今,第二只靴子终于落地。3月以来,至少9个省份的人社部门宣布开展对超时加班的集中排查整治工作,可谓动了真格。

“996”工作制违反劳动法早有定论。问题在于,人们往往不敢或不愿维权——向谁举报投诉?维权能成功吗?丢掉工作怎么办?36氪发布的《2021年轻人下班报告》显示,每天准点下班的人仅占调查对象的6.93%。

显然,国家机关被动接受投诉举报远远不够,只有主动排查、督促整改,才能够对知法犯法的企业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从而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让劳动关系规范在法律框架内,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综观此次各地的整治行动,一个共性是针对性强。重点调查的用人单位包含了互联网、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基本覆盖了公众对超时加班问题反映较为集中的领域。其次是检查内容相对全面,既包括用人单位如何规定工时和休息休假等制度,也考察法律和企业规章的执行情况。

换句话说,不仅要整治当前的强制加班行为,也要防止个别单位在规章或合同上为违法违规行为留后门,形成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

同时,多个地区的整治手段比以往更加强硬。除了督促、整改这类措辞,北京明确要对违法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山东提出对重大典型违法案件要依法公布或向社会公开,安徽要求加大劳动争议仲裁处理力度,这些做法有利于强化劳动法律制度的刚性,加大力度扭转鼓吹加班的风气。

期待各地能够严格落实整治要求,其他地区有必要及时跟进,对于一些传统行业的超时加班整改也要逐步铺开。

国家已经亮出整治鲜明态度,用人单位不能再无动于衷。“加班真好”的横幅被摘掉之后,头脑中扎根的“福报论”也该治一治;“大小周”“996”等制度性加班被取缔,那些明显无法在八小时内完成的任务量、下班后仍然必须要回的工作消息等隐性加班也该有个说法。

当“大厂年轻人拒绝996怒怼管理层”的新闻登上热搜,用人单位都应当警醒,人们无法容忍取消996停留在表面文章;而试图指责“年轻人不能吃苦”之前不妨想一想,国家为何要大力整治超时加班,难道是不鼓励人们奋斗吗?

多省份严查超时加班,拒绝“996”2

我国多地正在加大对超时加班问题的整治力度。

3月以来,已经有包括北京、山东、安徽、河南、广西、青海、湖南、湖北、江西等在内的至少9个省份的人社部门宣布,集中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

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工作的通知》,称在3月15日至5月15日期间,聚焦重点行业企业,集中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依法保障职工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

随后,山东、安徽、河南、广西、青海、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也纷纷跟进,开展为期2个月左右的超时加班集中排查整治,持续到5月15日。

此次排查整治中,互联网企业或成为重点检查对象。

北京等多地指出,本次集中排查整治的检查对象主要是超时加班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突出互联网(平台)企业及关联企业、研发岗位占比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

用人单位如果有相关违法行为,将被追责乃至曝光。

其中,北京等地提出,将依法予以行政处理处罚并督促限期整改。山东等地明确,对不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的强制加班、制度化加班等突出问题将重点予以打击;对重大典型违法案件,依法予以公布或向社会公开。

近年来,以“996”“007”为代表的畸形加班使广大职场人不堪重负,导致的悲剧屡见不鲜,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2021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了10个超时加班典型案例,明确“996”工作制严重违法。

如今,多地开展长时间、大规模的排查整治,明确且充分释放出“国家保障劳动者体面劳动、幸福生活”的信号。

多省份严查超时加班,拒绝“996”3

“体面工作、幸福生活”,不仅是从业者的追求,也理应成为企业价值观。

近年来,加班现象在某些行业普遍制度化和严重超时化,让打工人不堪重负,由高强度加班引发的猝死悲剧不时发生,更是让人痛心。3月份以来,已经有北京、山东、安徽、河南、广西、青海、湖南、湖北、江西等多个省份人社部门宣布,集中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

如北京在3月15日至5月15日期间,在全市组织开展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集中排查整治,聚焦重点行业企业,集中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依法保障职工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

从各地公开发布的.信息来看,作为超时加班问题重灾区的互联网企业等成为重点检查对象。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天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2021年,最高法、人社部联合发布超时加班典型案例,明确“工作时间为早9时至晚9时,每周工作6天”的内容,严重违反法律规定,应认定为无效。此次多省份集中整治超时加班,以行政监管对违法行为进行大力纠偏,可视作对畸形加班文化的一次反正。

集中整治超时加班,向全社会传递了“体面工作、幸福生活”的价值导向。“体面工作、幸福生活”,不仅是从业者的追求,也理应成为企业价值观。即使站在企业发展立场,互联网等重点行业、企业,超时加班也并非必需,它损害的不仅有员工身心健康,也有企业文化形象。

全球互联网头部企业中,实行“朝九晚五”的知名大厂也有不少。事实证明,不加班或少加班,并没有削弱其竞争力。杜绝将企业发展立基于员工长期超时加班损害健康之上,是对企业价值观的正向塑造,也是维护法治的底线。

一般而言,互联网等重点行业的职工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保障,很难靠员工“谈”出来。个体弱势之下,需要监督部门自上而下出手。此次集中整治则明白昭告,用人单位如果有相关违法行为,将被追责乃至曝光。其中,北京等地提出,将依法予以行政处理处罚并督促限期整改。

山东等地明确,对不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的强制加班、制度化加班等突出问题将重点予以打击;对重大典型违法案件,依法予以公布或向社会公开。

集中整治超时加班,也要防止隐性加班现象。一者工作量安排不合理,会让员工被迫把“活儿”带到工时之外;二者为应对整治,不排除转移“加班阵地”可能,再叠加疫情防控下移动办公、居家办公,隐性加班的情形更为复杂。对于隐性加班,要尊重员工的知情权、选择权、报酬权,也要畅通员工的反映、维权通道。

作为职场人,人们不反对加班,反对的是畸形加班文化。尤其是畸形加班文化包裹上了企业愿景、个人价值的外衣,员工被裹挟而不能自拔。变革畸形加班文化,不能期望通过一次集中整治而实现,需要监管的制度化常态化,需要在全社会以“体面工作、幸福生活”新文化取代畸形加班旧文化。

一些企业已经主动取消超时加班、大小周,可谓迈出了重要一步。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细化规则,明确如何定义和区分必要性加班和非合理性加班,如何处罚超时加班等等,让企业更加有章可循,让“体面工作、幸福生活”成为社会的共同追求。

关于服务行业严查和服务行业出现的问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pjbox{padding-top:8px;text-align:center}.pjbox a{cursor:pointer;color:#000} 收藏 / 推荐(14) / 要加油(28)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货拉客微商网投诉、建议、删除信息联系邮箱: 联系QQ: 微信:
Copyright© 2006-2022 www.huol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货拉客·货源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ICP备号]
网站安全认证 微商网 安全联盟行业认证 微商网 可信网站实名认证 微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