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货拉客微商网官网!

印度要怎么改革才能超越中国?(印度改革为什么不如中国知乎)

来源:货拉客微商网 热度: 时间:2024-03-21 19:34:02
印度要怎么改革才能超越中国?

首先得有毛泽东同志诞生在印度,然后成立印度的这个党……你懂的,死上一轮,土地革命,消灭黄四郎,好啦,开启工业模式……这些都不走一遍,就超越了中国,你不觉得中国那么多人抛头颅洒热血都白干了? 要怎么改革?自己心里还没点数?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中国大陆经济发展速度世界第一,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政治能力举世无双。

印度现在的发展也快速,但许多增长是靠本身自带优势在发展。人口、地缘政治优势等等。但政治能力与中共,无法比。

印度想要超过中国,改革不改革,都不是关键因素。关键因素是印度精英阶层的精神和政治能力。

我就举一个中共在产业政策上的例子。电动汽车产业的布局,从一点点原始优势开始,进行大规模补贴,虽然效率低下,

但硬把一个产业架子搭起来里,期间有许多反对声音和力量,但最后政治能力一一克服(先用钱砸出一个产业雏形,中间有骗补,没关系。产业链建立起来,下面就是吸引国外先进产能进入,然后就是学习与跟进,最后就是超越。类似案例,可参见智能手机产业与苹果在中国的表现)。现在的电动汽车产业,已在慢慢做强了。

好比一个优秀的军队,可以执行复杂度非常高的战术布局和转移。拙劣的军队,连基本冲锋都发不动不了。

这就是印度与中共执政能力上的差距,也是世界各国与中共的差距。

中国有现在的成就,中国共产党居功至伟。

不管你承不承认,事实就是这样。

大佬们,活成一个明白人,别学香港废物。

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这段时间的中国发展,是历史的偶然,而不是历史的必然。

即便是把今天的中国和印度调换一下,中国人自己都无法复制当年中国狂飙猛进的发展。

2000年以后到2008年这8年时间,是你无法用任何国家的任何时期来表达的,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的,它使用了人类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使用最激烈的方式,完成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品对于世界市场最快的占领,它是无与伦比的,它是不可超越的,人类历史上过去没有,未来也极有可能不会再有。

它有多重属性,一方面是中国80年代的开放,导致中国有了初步的积累,而在在90年代痛苦的改革,导致中国有了初步的积累,同时整个中国社会如同被压制到极限的弹簧,而2000年以后又是全球化最为猖獗的时刻,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犹如火山崩发,犹如惊涛巨浪,什么是2000年以后人类最大的事件?那就是中国加入WTO,中国工业品席卷全球,打垮了西方制造业,压制了除了中国以外其他所有国家的制造业,乃至于它的余波都足以对世界产生严重的冲击,整个世界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幸免,一直到今天,而且尚未知它的余波会在世界上扩散多久。

50年后人们会忘记本拉登,但是50年后,人们会记得中国加入WTO。

它是人类历史上偶然出现的产物,它整个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它的重要性,需要再过50年才能正确衡量。

从加入WTO那一刻开始回顾,中国走对了每一步棋,甚至当年被骂的最惨的大学扩招,在今天看来,都是神来之笔。

所以这种历史机遇+自我奋斗的结果,是不会,或者很难再有了。

印度的发展是人类的常态,中国的发展是人类的异常。

不说GDP,只说简单的数字。

2000年1月,中国外汇储备是1561亿美元

2008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是19460亿美元。

这9年时间,外汇储备膨胀了12倍,平均每年膨胀多少,自己想想。

LONG LONG AGO,托克维尔就在《旧制度与大革命》当中指出,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

所以对印度历届还有未来可以预期的那些政府来说,大改必死,小改必乱,这么混下去说不定还能向天再借五百年。

就好比说印度突然决定向德日还有中这三位前贤学习从基础教育入手,然后他们居然逆天地成功了,接下来他们会发现自己遇到中国当年遇到的尴尬状况:”知识青年”太多了。

难道印度还能让这些多出来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吗?

能做到这种事情,那绝对不是“坏政府”,而是“好政府”!

假设印度真的有了这样的好政府,那么别说上山下乡了,就连土改,破四旧,三反五反,计划生育咳咳咳……总之,你滴明白。

1993年,前黑海造船厂的厂长马卡洛夫向对前来劝他继续完成瓦良格号航母过程的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说道:“‘瓦良格’号永远不可能再完工了。”国防部长很惊讶地问:“为了将舰完工,你究竟还究竟需要什么?俄罗斯可以继续想你的工厂提供。” 而马卡洛夫回答他说:“需要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以及20万以上的技术人才,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马卡洛夫继续说:“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

印度要怎么改革才能超越中国?

需要一个领导核心高度集中的政治党派,至少三位具有睿智、铁血和文艺气息的伟大领袖,最少九个能够辅佐和继承其衣钵的领袖人物,最少一百个能组织基本武装力量的将校级军官,一万人一个的师级部队至少要有五十个,至少要有一百万个基层党组织,最少三百七十万个对信仰坚贞不屈的党员,最少一千万个符合义务教育标准水平的基层党员,可是印度这种奴隶国家,配的上拥有这样的独立自主的政治党派吗?

印度的出路不是要超过中国,而是拼命保持住目前这个国家体制不崩溃。

中国道路不可复制。

印度想要超越中国的念头就是一把熊熊烈火,必然反噬其身。

我这样说是有道理的。

有神论从来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印度如果失去了有神论,那么印度将不复存在。

何以见得?请看我如何进行分析。

自文艺复兴以来,证明了科学让生产力大发展,宗教能够让社会趋于平静。

而科学和宗教是一对冤家,其核心理念是矛盾的。

科学强盛,宗教孱弱,则国家强大;

宗教强盛,科学孱弱,则国家贫弱。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的印度不是自古以来,而是被外来统治者整合,利用印度教的庞大族群实施统治的国家。

印度教是印度这个国家的根本。

印度这个国家民族、宗教、人口繁多,各族群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其教义、世界观天差地别,本身是不相容的。但是印度得益于英国统治者遗留的治权,印度教一支独大。特别是印巴分治后,占主导力量的印度教依靠数量优势、武力值成功压制其他民族宗教的分裂势力,实现了统一。

所以印度教的力量不容忽视,始终保持印度教的兴盛是印度国家统一的支柱。

印度教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宗教思想,只要你皈依印度教,那么你就是一名印度教徒,你就会忠于这个由印度教主导的国家,反之,就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印度教于国家统一有功,但是印度教的宗教思想却与科学发展观相悖,这就是难题。

比方说印度教要让教民安于现状,期待来世;要信神,不能相信神以外的东西。任何挑战印度教的思想和人群就是洪水猛兽,必须予以打击。

而科学发展观则是鼓励人民勇于进取,开拓创新;要学会质疑,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要学会包容,允许不同价值观的人群存在,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一起前行。

发展生产力就是要弘扬科学发展观,抛弃落后的宗教思想。

问题里所描述的印度超越中国,其实质就是生产力超越中国。

印度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进行彻底的宗教改革,摒弃印度教当中的落后思想,彻底废止印度教,让印度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

我相信,如果印度做到了这一点,印度的生产力就会突飞猛进,印度的力量会让世界人民刮目相看。

但是,接下来的印度如何维系国家统一?

其他宗教和族群乐见印度教的土崩瓦解,他们不但不会跟随印度教的脚步,反而会积蓄力量,自立为王。比如吃牛肉的群体。

印度政府的统治是孱弱的,印度政府自身的力量不足以维系统治,如果印度最主要的族群冰消瓦解,那么其他族群就会趁机做大,印度的分裂就在眼前。而最主要的族群不改革,压制其他信仰改革,其反弹的力量会非常可怕,有引发战争的可能,也会让其他国家有了干涉印度内政的理由。

这种矛盾印度根本无法解决。

试图高速发展生产力,国家会分裂;维系国家统一,就必须要和宗教妥协,拖缓生产力的发展。

现在的印度政府就是在这两点之间寻找平衡点,艰难摸索前行。

这是一个死结,很难以取舍。

印度出不了中国那样的领袖,即使是有,也是无能为力。

领袖是不能包打天下的,领袖的成功之处在于有群众基础。

中国今日之成功在于2000年前就做对了事情,实现了国家统一。中国历朝历代政府始终如一压制极端主义思想,维系国家统一的力量始终掌握在政府的手里,任何打着宗教旗号的分裂势力都会遭到无情打击,身败名裂。

中国人民对于国家统一高度认同,分裂势力完全没有市场。就算是在中国最贫弱的时候,这一立场也从未动摇过。

这就是中国的群众基础。

反观印度,几千年来的最大遗产就是宗教,国家也从未真正统一过。各族群之间对于国家统一的认识因为地域、宗教、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认识而存在差异。一旦力量失衡,国家必然分裂。

一个分裂的印度,还是印度吗?

中国这样统一的国家是独一无二的。欧洲经过了上千年的奋斗,无数人的牺牲,尽管出现了无数伟大的领袖人物,最具有头脑的思想家、科学家,也无法实现统一。

像现代印度这样的年轻国家,能够维持住国家的完整和统一已经难能可贵了,如果任由欲望膨胀,做出不符合实际的行为,就会毁灭自己。

印度要做到的不是如何超越中国,而是好好过日子,平安是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都是如此吗?

印度现在其实心里明白的很,和中国做好邻居,一起发展才是硬道理。有时候喊几句口号,那也是言不由衷。印度国内的死硬民族主义者,比起我们来,过之而无不及。安慰安慰,说说而已。

浅谈一下印度教的皈依问题。

印度教这个看起来很有本土特色的名称,其实不是本地原生宗教。

原生宗教去哪里了?

只要上过学的都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其中之一是“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去哪里了?

就是被这个带来印度教的外来民族给消灭了。

他们成为了统治者,毁掉了这里的一切,包括文字、宗教、历史遗迹。

用屠刀强迫这里的原住民皈依印度教。

这些原住民成为了印度教的贱民,必须世代信奉印度教。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有谁愿意一开始就是贱民?

甘愿承受最屈辱的对待?

只有处在恐惧中的被征服者,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这样的恐惧是印刻在基因里,历经数千年而不忘。

这也就成为了印度那些地处山区,宁愿遗世独处也要抗争到底的其他民族宗教誓死不加入印度教的原因。印度教绝不会给你好果子吃。

印度教的控制力量之强,以至于阿拉伯人来了,蒙古人来了,英国人来了,都无法改变其社会结构,这种稳定性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所以皈依印度教并不是通常的办法。请你参加聚会,唱赞美诗,让你感受爱的力量;也不是一切随缘;也不是上天堂后在流着蜜和奶的地方,和美女约会。

印度教的贱民也不是一开始就有那么多,哪有欢呼雀跃喜当贱民的?

这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征服者走遍所有他们可以到达的地方,然后将原住民围起来,给出的选项:要么死,要么匍匐在征服者的脚下,成为一个信奉印度教甘愿被奴役的贱民。

想反抗吗?那就撕碎你。

现代印度也有皈依其他宗教的贱民,也有参加游击队的,但是总数依然不多。为什么?因为大多数的贱民不敢。这个不敢,真是意味深长。

可以讲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宗教都有一统人类世界的愿望。没有实现那是因为有科学和中国人以及其他宗教的存在。

假如说,印度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相信,印度教绝不会反对你皈依印度教,并成为印度教的贱民。

这也是我们时刻警惕,并极度反感这个题目的原因,这绝不是什么好事,也绝不会有什么好果子等着你。

把他们所有教派的乱七八糟神像,全部换成毛爷爷。

这是效率最高,时间最快的法子。

但是成本有多高,没法统计。

不过即使是这样,只要中国不出错,100年内是别想了。

印度也许永远不会超过中国,但是这个人口大国的任何进步也同样值得称赞和借鉴。

这是一个“立志要超越美国”的国家要具备的心态。

把西门豹挖出来,送过去,把神婆大仙统统丢进恒河。看看他们到底有何神通。

把孔子挖出来,送过去,把异端邪说通通驳斥,禁淫祠邪祭,告诉他们应该大一统。有教无类。以人为本。克己复礼。不要乱吃印度神油。重视现实。

把秦始皇挖出来,送过去,车同轨,书同文,混合一宇。奖励耕战。把百姓都绑定在国家机器上。游民蠹贼通通刑法伺候。

把赫连勃勃挖出来,送过去,监理工程,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坝垮了负责人是要掉脑袋的。就当众处决。

把颜之推挖出来,送过去,给她们读颜氏家训,告诉她们清晨即起,洒扫庭除。不要随地大小便。可以贫穷,但要整洁,勤劳。

把吴起挖出来,送过去,告诉他们欲得士兵死力,必先降尊纡贵,身先士卒,为士兵吮伤,才能让士兵奋不顾身……

要挖的人太多了。特别是对妇女的态度,强奸到别国外交官,让我觉得这还是一群生番。

把陈胜吴广挖出来,送过去,告诉他们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世袭贵族与血统就是一种笑话……

印度现在已经超越中国了,中国要买点先进科学设备,这个国家不卖,那个国家也不卖,印度全世界到处都可以买买,这种欢迎程度,中国羡慕还来不及呢。自印度建国以来,不断吞并邻国领土,国际上都没有制裁的声音,看看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国际上制裁多严重,GDP直接降幅40%,还有印度洋都成了印度的领海了,只有印度的军舰在巡航,这些美国装着没看见,连个屁都没有放,中国南海如果这样,马上国际上就闹的鸡飞狗跳了。印度能源更安全了,旁边就是波斯湾,自己家油船出门就把石油带回来了,中国难度就大多了,油船要从东海开到南海,再进入马六甲海峡,然后进印度洋,最后进波斯湾,几千海里,成本高又危险;而且印度科技非常强,截止到2019年1月,发射“一箭多星”数量最多的是印度,2017年2月15日发射过“一箭104星”,如果这里不是卫星而是核武器呢?所以未来印度GDP肯定可以超越美国,成为蓝星最强。愚蠢的美国人,只知道围堵中国,却没有看到印度的野心和实力。

中国是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国内人民非常贫穷,所以中国政府压力很大,主要精力用于国内经济建设,不会在国际上跟美国作对,所以美国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围堵印度上,在东亚撤销三道岛链,国际放弃围堵中国,在印度洋建起围堵印度的三道岛链,至少要部署7,8艘航母在印度洋,联合邻国,全力围堵印度,遏制印度崛起。

在未来的一百年间,超过2000万的印度精英,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只为了理想和信念,为国家前仆后继的牺牲,那么印度就有了超越中国的基础。然后再来一百年,有十几亿人,愿意忍受贫穷、封锁、孤立、威胁,在一穷二白中,挺着硬骨头站着,不计个人的得失,用汗水和勤劳去完成工业化的基础和最原始最无助的积累,只为让子孙后代生活在不愁吃、不愁穿、有尊严的生活里,那么印度就有了超越中国的条件。这两个一百年对于印度而言,有可能吗?

我觉得当今世界有个非常错误的观念叫,中国行我也行。

比如中国改革行,印度改革也行?容我先笑会儿。

首先,印度改不动革,不是通过暴力军事行动,用血与火推翻旧体系建立新体系的,很难改革,因为未被消灭的旧势力太庞大。

如果大家不理解,看看最近的香港事件就能明白了,香港各种反对势力或许不能做成什么,但是他们有无数种办法让你什么都做不成。如果1949年刚解放的中国是香港这种状态,今天的中国应该还不如印度。

假设印度具备了改革的能力,那么把中国曾经做过的重新做一遍就行了。

1:土地改革,只有控制了土地才能实现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工业化,否则修条路能拖垮你,更别提建设工业区之类的了。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传统的土地所有制模式不适合现代工业化体系了,只能消灭地主给资本家让位。

2:文化改革,统一思想,乱七八糟的各种宗教各种思想流派统统消灭,全国人民一个思想一个主义,消灭等级,提倡平等,一切为了发展,说白了就是把金字塔型的社会关系(不论是通过宗教还是贫富差距还是政治还是族群建立的上下级社会关系)打碎成为一个沙盘,中央政府能直接控制动员到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存在中间商赚差价或者隐瞒人口。

3:内部整风,团结一致,压制派系斗争。

其实gcd过去几十年做的,是这个世界上最高效最快捷的发展模式,没有第二家,我们总喜欢把某些斗争或者弯路想象成个人欲望或者错误之类的,实际上这些都是必经之路上的沟沟坎坎,谁走都要面对。

放弃不成熟的民主制度以集中国家力量,开展阶级解放运动以释放劳动力,压制宗教势力以推进社会整合,发动思想解放运动以开发民智,重分土地,统一市场。

总之需要一场革命,需要流很多血,“各国变法无有不流血牺牲者”,英法大革命,俄国苏维埃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中国大革命,印度搞不合作,躺地上装死,那才死几个人,要付出上千万的生命,印度做好准备了吗?

印度已经全面超越中国,中国已经基本没有超越印度的可能

看GDP增长率,经过各种算法调整后,印度的GDP增长率已经超过中国,中国本来就没印度强,发展还比人家慢,哪有超越的可能。

军事方面,印度是不可战胜的

例子1:2019年3月1日,巴基斯坦屈服于印度强大的军事实力,释放印度战机飞行员阿比纳丹,阿比纳丹回国后被尊为英雄

例子2:2017年8月15日,中国军人脚踹印度猴.......猴赛雷的军人后,印度退兵。都踹在身上打在脸上都能忍,这种大国风度,远远不是中国人所有。中国老祖宗留下的国土一寸也不能丢,还睚眦必报,说什么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好小气。

例子3:印度在近四十年来发生1000多次飞机坠毁事件,在近二十年来也多达200余架次飞机坠毁,数以千计的飞行员也因此丧生。

说明什么?印度的飞机多啊,经常训练啊!飞的多了训练多了,才会摔那么多啊!

今年,至目前为止印度坠毁的飞机达17架,几乎是每个月都会有坠机。

统计如下:

1月份,1架美洲豹坠毁;

2月份,1架幻影2000坠毁、1架米格27坠毁、2架教练机坠毁、1架米格21被击落、1架苏30MKI被击落(缺实证,不列入损失总数)、1架米17被己方防空部队误击;

3月份,1架米格21坠毁、1架米格27坠毁;

4月份,1架云雀直升机坠毁;

5月份,零坠机;

6月份,1架安32坠毁,2架战斗机副油箱掉落,毁伤机场一部;

7月份,零坠机,但1架LCA发生副油箱掉落,砸到了农场;

8月份,1架苏30MKI坠毁;

9月份,1架米格21坠毁、1架猎豹直升机坠毁;

10月份,1架教练机坠毁、1架北极星直升机坠毁,印军北部军区司令兰比尔·辛格中将险些遇难。

中国呢?比得上吗?

粮食方面的话,中国就更不行了,印度粮食产量仅有中国一半,能养活印度所有人,还能大量出口到中国,中国全世界买粮食,如果印度把勒紧的腰带松松,多吃一点粮食,不出口给中国,中国自乱。

印度的运输技术远远强于中国,如果把士兵从国内运输到边境,少许摩托车就可以,中国绝对做不到,需要大量的运输车飞机,这花费根本就不是中国人能承受得起,这一对比,唉

你们看看,这技术,我觉得再加一倍人都完全无压力。

其他的我懒得说了

接着之前,

整体而言,印度社会结构还相当于民国初,那是一种不健康的结构。印度人口几乎快要超过中国,国土面积是中国三分之一,有效可用耕地面积比中国大,但是要想超越中国甚至做大做强,唯一的道路就是工业化!

即使解放了民众思想,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但是很快面对现实问题:全体印度人如何在能保证吃饱穿暖,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拿出土地修建基础设施,发展工业?国家工业化发展,必然会占用原来本属于耕地的土地,既要保证足够的自产粮食,又要拿出一部分土地发展工业等等,想想吧,这背后要涉及的土地改革,生产资料关系等等!

发展需要钱,如何解决钱紧问题?离不开吸引外资,那就得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做调整。印度需要让投资者确信其国家信用可靠,而且市场有利可图,做到这个就得修改法律,并且严格执行!

还有,以上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印度全国各地团结一致,政局稳定,其次就得发展机会还有国际政治机遇。

以上种种,都是大概讲了一下,写下来发现我们先辈们真的太不容易了,一步一步走来,才铸就了今日中国

…………………………………………………………

近现代以来,伴随着一个新的阶级出现~资产阶级,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爆发工业革命以来,传统的所谓国家组织被瓦解重构,新兴的民族主义国家随着西方的崛起席卷全球,当年的列强侵华时,有个洋鬼子就清晰的点出清朝统治下的中国根本上讲只不过是松散的部落联盟(原话我忘记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民国之前,中国主体民族已经形成,之前我们自称华夏族,后来融合形成汉族,经过帝国主义的冲击,渐渐的转变为中华民族,100多年的屈辱史某种程度上也是旧的国家组织瓦解,新的现代化国家组织构建的过程。不论是悲惨的殖民地还是西方那些国家,整个现代化国家的构建,都没有不经历流血,迷茫,挣扎,漫长岁月的探索才形成的!

印度很幸运,没有经历太多,拿来主义,有样学样,把虚无的印度具象化。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现代化国家的构建是一个渐进式,每一步脚印深深印在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血液里,带来的是民众思想的开化和解放!印度并没有!

种姓制度,土地制度,社会结构,人民思想等等都是花了一个架构,把权利写进白纸上,落实呢?

印度要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实际上消除种姓制度,解放妇女,提高全民教育!

上班了,就先聊到这里

土地GM,文化GM,缺一不可。

印度本身从现有架构来说是一个前现代社会,所谓的民主是英国人离开的时候强行加上去的。民主在社会进程中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印度小学都还没读完,就直接拉去读大学,成绩可想而知。印度建国过程太过简单,于是在暗处就留下了无数难以解决的根本矛盾,不解决这些,印度就远称不上一个现代国家。

自工业革命开始之后,工业化程度就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命运的重要标准。印度本身就不是一个紧密结合的国家,各地散布各种势力集团和地主,人民处于极度的贫困之中,巨额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工业化开展可谓十分困难。如果没有一场涉及全国的土地GM,将财富重新分配,打破种姓制度的束缚,把所有人拉近工业化进程来,印度的工业化也只将停留在表面上。

人类的的工业化,涉及到人类社会建构的方方面面。它要求人要“进化”为工业人口,能组织,有知识,有意愿。没有这些,便没有工业人口,便更难开展工业革命。

印度社会的文化本身还处于多神教时代,人民只知道神而不知科学,跟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人民无法被组织,难以被教育,没有意愿进步,这样如何团结起来呢?

可以说,印度近年来虽然也进步不小,但可以说是纯粹依靠着“人口红利”。这样的进步是存在天花板的,是难以持续的。不经过土地GM,文化GM,印度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超越中国,这是铁板钉钉的事。

21世纪或其前期,印度崛起为大强国几乎势所必然。

世界政治中印度和平崛起的现实与前景: 一种中国人观点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和当代巨型国家之一,印度不仅始终不乏大国抱负,而且一直表现出强烈的世界大国地位欲求。从独立前国大党领袖尼赫鲁的要做“有声有色的大国”的豪言壮语,到1998年起执政七年的印度人民党领袖的“21世纪超级大国”鼓吹,再到当前国大党辛格政府的“印度世纪”宣扬,莫不如此。印度具备就人口、幅员和自然资源而言的世界一流大国基础规模条件,而且从衡量大国地位的某些关键性指标数据看,也呈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竞争力。不仅如此,印度一贯的大国地位追求意愿,连同战略现实主义的治国方略信仰,提供了它追逐权势的一大动力,同时冷战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更和当代世界的基本潮流,又为它现今和未来的崛起——和平或基本和平的崛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另一方面,印度面对的种种困扰殊难排除,它身受的内外制约颇为严重,因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模糊了它强劲崛起的有利前景

印度实力的世纪性崛起

历史和世界政治逻辑表明,从19世纪后期开始,直至当今时代和可以预见的未来,世界大国的基础规模条件与先前相比急剧提高。 换言之,要成为当今和未来世界政治中的一流角色,必须在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现代经济、政治和社会组织方式之外,有足够大的“权势基值”,亦即接近或居于世界前列的疆域、人口和自然资源规模。显然,具有这种规模条件的国家,世界上除了美国、中国、俄罗斯和一个尚待充分一体化的未来欧洲外,大致只有印度。

首先,已有的基础规模使印度具备成长为世界大国的起码条件。根据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01年3月1日,印度人口已经突破10亿大关,仅次于中国。有利的地形和适宜的气候使印度一半以上的陆地都可耕种,从而能以世界2.4%的土地养活约占世界17%的人口。印度几乎拥有南亚次大陆的全部矿产资源,其中特别是铁矿资源居世界第三位,铝土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五。 在印度的世纪性崛起之中,经济力量的显著增强意义尤大。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启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印度经济连年高速增长。从2005年起,印度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突破9%。虽然此后受卢比升值和物价上涨影响,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 2007-2008 财政年度结束时,经济增长率仍达8.5%。对于2008-2009财政年度的经济形势,印度各界均抱乐观预期,认为印度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且比先前更具有增长的稳定性。与此相应,印度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加强。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印度2006年度的贸易量虽然只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2%, 但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外汇储备亦随之稳步增长,2008年达到2850 亿美元。印度已是世界第12大经济体,2008年GDP总值达12000亿美元。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法(PPP)计算,印度已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因而也是外资首选的直接投资国之一。

印度经济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印度是亚洲地区接触全球贸易循环最少的国家之一,其国内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于投资的作用。因此在2008年秋季往后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虽然印度的对外贸易由此受到冲击,但这对印度经济整体影响较小。针对这场全球性危机的负面效应,印度政府于2008年12月初正式出台了财政刺激计划,包括政府追加支出、全面降低增值税以及多方面地支持出口部门、住房贷款、中小企业融资、纺织行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印度财政部长是年年底在新德里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乐观地表示,印度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仍将高达9%。

在军事和准军事高技术方面,印度也体现出大国实力。印度不仅维持着就现役部队兵员数量而言世界第三大武装力量(140多万人),而且作为事实上的核武器拥有国,继续大力推进战略核武力建设,中远程弹道导弹力量发展相当迅速,并且在2009年7月下水了第一艘核动力战略导弹潜艇,那用《纽约时报》的话说,是印度政府的一种广泛努力的一部分,即造就一支与印度崛起中的世界地位相称的军队。2008年4月,印度发射了一枚自行研制的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并且成功地将十颗卫星送入轨道;10月,印度将它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成为世界上第6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12月,印度为外国客户制造的首颗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这番紧锣密鼓的航天动作确实引人注目。此外,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计划开展一系列太空探测项目,特别是2012年前将一个探月机器人送上月球表面,2013年发射火星航天器,2015年将搭载两名本国宇航员的自制飞船送入太空。该机构主席扬言,只要有足够的拨款就可在航天方面轻易地追上中国。

印度看来踌躇满志,对自己成为世界大国的有利条件怀有尽管夸张、但仍相当如实的想象。用印度外交国务秘书2003年初在华盛顿演讲中的话说,印度的面积、处于亚洲要地十字路口和商贸交通关键通道的位置、“它的政治的稳定和民主制度的适应力”、“将十亿人口结合在无与伦比的多样性之中的广泛共识”、它的人民在科学知识行业内的进取心和技能、它对权势的“节制和负责任”的行使,使之成为亚洲乃至其外的稳定和安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印度崛起的一大动力:意愿和战略信仰

印度的大国地位渴望毋庸多言,因为这简直是一项国际政治常识。尼赫鲁的一句最有名的断言是:“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吸引我。我也不相信任何中间地位是可能的。”

在此,需要就这大国地位渴望强调的是下述历史和现实:印度打过三次大规模的印巴战争和一次中印边境战争,可谓1945年以后在西亚和越南以外的亚洲最为尚武的国家,而且当今如前所述,依然执着于大规模的战略武力和常规武力建设;然而另一方面,虽然晚于中国的“转向”但与之类似,印度至少近二十年来的国家基本方向选择是和平或基本和平的崛起,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话说,印度和中国都对根本的国家道路作了非常仔细的考虑,以保证它们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和平估算”;印度也像中国那样,谋求和平崛起”

作为印度崛起的一大动力,当代在印度大国地位渴望后面的一种战略文化或战略信仰非常重要,那就是战略现实主义的治国方略。它的一个最重要的成分或最突出的表现,在于通过哪怕不受欢迎、甚或遭致国际制裁的战略举措,来促使世界认识到作为大国的印度不是仅仅概念和言论意义上的,而且确实是一个按照基本的战略规划不断迈进的基本现实。与此同时,战略现实主义规定,印度在当代世界和亚洲的基本战略选择是尽可能和平地积累、发展和使用力量或权势;在此意义上,和平是一个服务于崛起的工具性价值,主要涉及目标与能力、效益与成本、可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

印度认为,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的现实仍是“国家中心论”占主导地位,国家首要的根本关切仍是主权国家的自我利益,包括国际影响力。在当代印度,战略研究者们几乎普遍主张印度对主要的全球性大国的政策——用一种比较精致因而不那么直率的措辞说——必须与印度关于自己作为一个未来全球性角色(不管目前的困难和障碍有多大)的考虑相一致;同时,鉴于区外大国对在南亚扩展影响力怀有的持久兴趣,印度将最优先地与这些国家就双边问题和全球性战略、政治和经济问题对话,以期达成一种共识;这需要印度有更加主动的战略,以便与主要的全球性大国建立新的合作纽带。

结果,除了自助(self-help)之外,均势加搭车(bandwagoning-with-balance)便成为印的战略选择。就印度来说,搭车就是搭美国之车,因为美国是主要的全球性大国和最强大的国家,而且相对亲近印度和需要借印度去帮助制衡中国。但是,缔造均势是印度的根本和长久的目标。印度对外政策的长远趋势是谋求均势而非美国优势,甚至也不是美印优势,因为:第一,如果能与那些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国家构建起稳定和有选择的合作关系,就能确保印度应对超级大国美国的颐指气使;第二,谋求均势是一项保险的政策,因为当世界走向多极结构时,印度将在有少数几个力量中心的这一结构中确保占据有利的一极地位;第三,对国内来说,均势也是必须的,因为印度的公众舆论近乎一贯地不赞成与任何大国结成同盟

印度崛起的基本战略机遇

不仅其强国抱负和作为根本战略的和平崛起,而且在最重要的外在环境方面,印度也与中国相似,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战略机遇。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的重大变更和世界基本潮流,成为了印度的和平或基本和平崛起的一大外部保障。适用于中国的一个根本判断也适用于印度(虽然印度对此的认识速度、坚信程度和利用能力显然尚不如中国),那就实在世界政治的很大部分变化着的基本性质中,和平发展有其坚实的基础。与先前的历史时代相比,战争作为国家利益的有效工具的价值总的来说已大为衰减,国际关系的日常首要问题越来越从领土/军事安全转向经济问题和软权力问题,国际经济互相依赖的程度和影响愈益增大,国家在经济、文化、外交和道义影响方面的表现一般来说越来越比军事表现重要,同时各种跨国的非传统威胁愈益突出。在这样的变化中,和平发展符合世界政治的基本潮流,具有获得成功的相当大一部分根本保障。

不仅如此,印度发觉世界已经从美苏主导下的高度结构化的两极世界进至了一个新世界——许多行为体至关重要地影响和参与塑造世界政治结果的世界,这给印度带来了适应的必需,也带来了广阔的余地。 因此,冷战结束以来,尽管印度内部问题重重,但印度的战略精英们自信,他们的国家注定要在新世纪初期扮演一个关键性的经济和军事角色。2003年初,印度人民党政府外长贾斯吉特·辛哈(Shri Yashwant Sinha) 以浮华炫耀的语言表达了这一点:“今天,我们既有能力也有机会。在每一个领域里,我们都积聚了巨大的国家实力。在最近十年,我们拥有平均 6%的经济增长率,现在正在争取 8%;我们的外汇储备接近 700 亿美元;我们从一个粮食短缺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出口粮食和馈赠粮食的国家;我们的软件工业在世界上遭人嫉妒;我们是一个核国家,我们也拥有强大的常规能力;我们有先进的国防生产工业,我们的空间技术、核科学、生物技术和其他高科技能力值得骄傲。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人力资源居于世界最优之列。”

不仅如此,在冷战后新的国际权势分布格局中,印度获得了在南亚的所谓“地区核心国家”地位,并且使得印度的地区战略目标主要为促使其他的地区国家、特别是巴基斯坦接受印度的这种地位,同时“说服”区外主要大国予以认可。苏联的瓦解和俄国在南亚势力的由此大减,巴基斯坦的羸弱、内部政治/社会分裂和相对混乱,“9·11”事件后美印反恐合作关系的凸现,印度的“全方位外交”,中国强劲崛起背景下美国政府乃至整个西方大为增长了的对印度的战略期望和“价值观”作用期盼:所有这些都便利和促进了印度的地位。这最后一点尤有长久和广泛的含义,它至今的头号象征就是布什政府经三年努力达成并经美国国会批准的美印核协定,被《纽约时报》恰当地称为旨在重新界定冷战时代经常彼此抵牾的美印两国之间的关系,将印度发展为制衡崛起中的中国的一大力量。

虽然对美国来说,印度将来究竟可能成为另一个英国(忠诚的盟国),还是可能成为另一个法国(在根本的意识形态价值上与美国相同,但仍经常靠损害美国利益去追求自身利益),或是可能成为另一个中国,仍然远不能确定

印度崛起前景的严重制约

正如可以为中国崛起编制一份关于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的“决算表”,就印度崛起也可以并应当这么做。印度的基本的严重弱点显而易见。截至2007年,印度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仍高达22%,文盲率达25%,印度人类发展指数在世界上居于第127位。在自然资源方面,印度也有很大的弱点,最突出的是石油资源严重不足,储量只占世界总储量的 1%,用油大部分从中东国家进口,印度经济因而有严重的易受伤害性,并且相应地成为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与此同时,甚于中国,目前印度的贫困和文盲人口比重过高,失业问题严重。这加上城市化速度偏低,教育发展很不平衡,还有种姓问题的反复刺激作用,削弱了社会凝聚力,甚而引发社会局部动乱。

与中国的相关方面相比,印度的一些基本弱点尤其显出它们深远的历史性质和深刻的文化性质。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漫长的连续不断的历史,印度却在不少意义上是个晚近得多的造就物,在19世纪中叶往后的英国统治时期里才获得它当今的大部分领土;中国文明很大程度上由它与国家的关系界定,印度文明却与种姓社会难解难分;中国有非常经久有力的人口认同感和文化同质性,印度则以族裔、语言、文化、宗教方面的巨大多样性和异质性为特征,它们造就或助成了大得多的内部异己感。 中国文化传统虽有阻碍但更多地便利或促成了中国人总的世俗心态、实利精神和事业心,它们与在印度常有的宗教执迷、实利禁忌和闲暇偏好相比更具“现代性”。与当代中国相比,经常为其民主制自豪的印度也有经济政治体制和基本政策方面的重大缺陷,那是一些印度著名学者痛感的:根深蒂固地怀疑自由市场和外国投资,禁止农民自由售卖产品,束缚民间经济活动自由的大量清规戒律,善治善政在许多地方的缺乏,“混乱牌号的民主”(chaotic brand of democracy)经常未能提供公益和保障基本权利等。

看似自相矛盾但实际上有其深刻的文化统一性的是,印度一方面有强烈的大国抱负和民族主义心理,但另一方面除了意欲凌驾周边小国和巴基斯坦外,大致缺乏真正的区外进取意愿,如果预料成本较为高昂的话。有印度学者就此不无失落地指出,部分地归因于英印统治时期的战略——安全欲求,印度长期缺乏权势欲望。后者据称源于一种富有活力的文化,冲动式地趋于扩展利益存在和权势,后者则是反应式和内向型的,仅在安全面临真正挑战时才会被激发起来。这一战略文化心理,加上印度国内多半因社会特性而大致层出不穷的种族骚乱、教派冲突、民族分离主义事件,阻滞了印度在战略经济乃至战略本身意义上走出南亚。

国际地缘政治结构对印度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仍然令印度耿耿于怀或心怀不安的是,美国在与印度发展关系的同时,坚持与印度的地区对手巴基斯坦结盟或向其提供军事支持,其目的被印度学者不无夸大地称为“地区遏制”,即制衡印度或减小其优势地位。与此同时,与防扩散反扩散的一般立场和国内外政治需要相关,美国仍以虽则显著减弱了的力度对印度进行某些技术限制甚至制裁,制订和争取维持一些限制印度核武器和弹道导弹领域发展的国际体制。25 还有,由于印度不时采取某些对华不友善态势、或者做出容易被中国有理由设想为对华不友善的动作,加上印度存有对巴基斯坦的显著敌意和中印关系存在其他重要的现实阴影及历史宿怨,中国当然一定意义上是印度必须考虑(而且事实上被它过头考虑)的一大经久的战略制约要素,尽管两国都愿意有选择地发展关系,并且决心避免近50年前的大规模冲突重演。最后,至少同样重要的是,印度的地区对手巴基斯坦虽然内部隐患异常严重,与印度在实力对比上处于显著下风,但拥有一亿多人口和核武器,分别与美中两国保持友好和密切的关系,国内的宗教情感和历史记忆与印度深刻对立;因而,不管其未来命运如何,也不管经久防止新的印巴大冲突对地区和世界安全如何重要,巴基斯坦都将是印度地缘政治权势的一大制约

印度崛起的主要国际政治效应

21世纪或其前期,印度崛起为大强国几乎势所必然。这对世界和中国来说,其首要意义是早在1988年年底就谈到的一个道理。当时他对访华的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说:“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他还强调指出:“中印两国如果发展起来了,那就可以说我们对人类做出了贡献。也正是在这个伟大目标下,所有发展中国家应该改善相互之间的关系,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中印两国尤其应该这样做。”中印两国各自的近乎洲级的领土面积、十多亿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核武装还有意欲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民族抱负,足以使这两个新兴大国与美国一起,在21世纪或其前期作为主要角色影响和塑造亚洲的国际事态。美中印三国如何互动,如何处理彼此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亚洲地区未来的和平与稳定。

可以预料,未来在亚洲,美中印三国中间只要一国的行为被另外两国解读为控制亚洲的前兆,它就很可能面临被另外两国联合制衡的可能。其中,作为一个本土远在美洲的亚太大国,同时作为在一个长时期内拥有显赫的总体优势的超级大国,美国在这地缘政治大棋局中容易占有主动,其政策取向将直接影响中国和印度的安全环境。与此同时,正是由于美国在一个长时期内的显著总体优势,也正是由于中印两国各自发展成为大强国的必然趋势,美国总的来说宁愿与它们各自合作,利用它们之间的矛盾,但一般会争取帮助防止它们之间的大冲突,以免美国不得不直接站队直接卷入之虞。就印度来说,它所在的南亚次大陆作为一个地理上与东亚隔绝的独特单元,使得印度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主要是印度洋区域及其邻近外缘,因为在那里这么做的可能成本相对最低,可用力量则相对最大,而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那里必定并非中国的战略关注重点。如此,加上中印两国必定相当长期的国内优先、经济优先的发展战略,美中印三国间的极化局面和两极持久对抗少有可能出现。

目前,尽管美中印三角关系具有不确定性,而且中美关系的亚洲乃至世界全局意义远超过美印关系和中印关系,但是它的总的结构特征仍是就它而言,三国都只致力于较有限的政策目标。因此,中国应当消除在某些人那里多少被夸大了的被包围感,争取发展分别与美国和印度的双边关系,同时重视美印关系态势,特别是对其国际政治意图保持必要的警觉。就目前实际状况来说,中国尤其要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争取稳定甚而较大地促进中印关系,努力和耐心地争取消减中印间那些过头的战略猜疑、历史宿怨和战略/经济竞争可能性。对于有长远重大意义的中印关系不能掉以轻心。反过来,鉴于印度在大国地位渴望与战略耐心之间似乎更大的落差,连同在新德里和平崛起战略的较短历史和民族主义的更大影响,类似的忠告大概更可以献给印度。在核试验之后,一位印度学者曾告诫他的国家:“一个重要的大国必须是一个能抵挡和承受痛苦的国家。”对印度,对中国,这话都是适用的

[作者简介]

时殷弘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专长领域包括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思想、战略研究、东亚安全、中国和美国的对外政策。曾在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查帕尔希尔分校从事为期两年的研究工作,并在密歇根大学、丹佛大学、日本爱知大学等处作为访问教授多次讲授研究生课程。近期著作包括《战略问题三十篇——中国对外战略思考》(2008)、《现当代国际关系: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2006)、《国际政治与国家方略》(2006)、《从拿破仑到越南战争:现代战略十一讲》(2003)、《国际政治——理论探究?历史概观?战略思考》(2002)等。

宋德星博士,现任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南亚学会理事,专长国际政治理论思想、国际战略与安全、南亚问题研究。近期著作和译著包括《和谐东亚:东亚安全的必由之路》(2008)、《国际关系学理论与方法》(与吴勇合译,2008)等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货拉客微商网投诉、建议、删除信息联系邮箱: 联系QQ: 微信:
Copyright© 2006-2022 www.huol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货拉客·货源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ICP备号]
网站安全认证 微商网 安全联盟行业认证 微商网 可信网站实名认证 微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