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货拉客微商网官网!

不发朋友圈动态的人对朋友圈是什么态度?(不发朋友圈动态的人)

来源:微商加盟 热度: 时间:2024-06-07 16:03:56
不发朋友圈动态的人对朋友圈是什么态度?不。想。发!我不需要任何人的赞,我清楚的知道我过得好不好,充不充实。我很明白我想要的和不想要的。我喜欢悠闲安静地生活,不喜欢被打扰!仅此而已!!!没事儿偷着乐,不给群众添堵。有事儿自己扛,不给社会添乱。最重要的是,把构思各种朋友圈段子的时间拿来写知乎,把自己的一些知识积累并记录下来,相信长远这些整理过的知识是有价值的,相信做些半衰期长的事情会更有价值。...更多文章请到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更多回答请看何明科的主页因为所有的朋友圈,都以私聊的形式发给了在乎的几个人了

我昨天发了一条微博。

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就是在这里,每天溯完口不洗脸的往公司跑,每次领工资就是先交房租再去楼下喝碗鸡汤,那时候还没到夏天,我也坚持光着腿,早上总有呼啦啦的风在soho两侧吹过,我叼着煎饼果子挤电梯,回想起来,这里是我在北京最开始的地方。

后来我离职,搬东西时也很害怕,一个人搬家是怎样的体验呢,其实也还好,搬家公司把我的东西从房间搬到新家,我环视落地窗和浴缸时,才一点点笑起来,我一直没有长一张野心勃勃的脸,但我也想的,是往更好的生活奔去,未来会怎样呢?我也不知道,应该会更好吧。

定位是望京soho。

发现的一个有趣的定论,是当我“已经过得有点儿不错”的时候,可以轻轻松松说出来,我在多久前还叼着楼下的煎饼果子挤电梯,噢我还和大爷墨迹好久让他给我多加点儿肉酱和土豆丝,然后翻一翻我自己的朋友圈,发现好多我上锁的朋友圈都是我现在根本不会发出来的啊。

我也翻过我很好朋友的朋友圈,也是发现了这种道理——她删掉或者上锁的那些东西,是现在看来不会发出来的瞬间,而那个时刻,却又如此渴望有人看到并关注。

我今天看到的另一个朋友圈,是一个很多人羡慕,漂亮,年轻,事业也蒸蒸日上的小女孩儿发自己还没恋爱就失恋了,但她絮叨完自己的小心思后,不好意思地加上一句(用一条几分钟后就删除的朋友圈发泄一下)。

总有人戏称朋友圈一到半夜就有人无病呻吟,其实倒不是那样,白昼时刻光天化日下,我生生忍住的思念,压抑的欲望都转化成笑脸,但到了黑夜,大部分人都在睡眠的时刻,我还是想小心翼翼地说一些矫情的话,不为别的,不过是希望那个人能够看见,能够知道。而我没有分组仅对他可见,也不过是觉得,啊,你也正好失眠呢,那就偷偷地,和你也分享一下,让你瞥见一眼我和白昼展现出来的不一样的心情。

我们在还很稚嫩的时候,没有玩儿微信的时候,空间里转发的说说和自己发的说说,在十四五岁的年龄,可能最多的是“不要在十五岁时爱上一个人,因为那会是你一生最爱的人”或者“天涯海角唯望君安”以及“我不难过反正这世界上爱而不得的人那么多”。

后来我们长大了,我们开始使用微信,朋友圈很好,即使没有一个人点赞,都没人知道,都可以假装在底下评论一句,统一回复,我的balabala…

刚开始时,也会展露脆弱的一面,或者想发什么发什么。有什么呢,吃的喝的看了电影心情不好,迟到了堵车了扣工资了,团建了加班了熬夜了,就是记录自己的心情而已。

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发朋友圈是开始慢慢斟酌的,要不要分组,要不要发,要不要配图,时至今日,我翻阅我认为的很成熟的朋友的朋友圈,展现出来的是略微刻意的快乐和抖机灵,展现出来的人格和平时的沉稳不太一样,也不是那么自然,但总的看下来,会觉得这个人生活是很有趣的。

而她半夜偶尔发完就删的句子,都是放在微博上应该很多人转,而发成动态略显矫情的句子,她发给谁看呢,我也不知道,那个人能不能看到呢,我仍然不知道。我每次半夜发出来的东西,我自己都嫌矫情,不到几分钟就小心翼翼地删除。后来我学乖了,我把歌往朋友圈分享,谁知道是哪句歌词的意思戳中了我的心,或者说我希望它能戳中你的心。

“但漂亮笑下去,高档佛冬天饮雪水。”

展现出来的每一面,都是要漂亮的,营造出来的是一个小女孩儿,偶尔的内心酸涩矫情,就用来发微博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情话博主,而我另外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微博小号,全是毫无文采的粗俗语句,我分不清哪个才是真实的我,但我偶尔也会在两种人格间切换,我喜欢熬夜,喜欢在熬夜时一遍一遍刷新朋友圈,那和白天的不一样。

白天的她们,是一群上进的女孩子,分享自己的文章,分享自己的生活,展现工作的积极向上,偶尔有个姐姐秀恩爱,早高峰和晚高峰时经常有人抱怨堵车,和上司的聊天记录,升职加薪的期盼,很少有人袒露的,是自己情感脆弱的那一面。

而半夜时,大家开始转换另一个人格,那个每天发“点赞聊天”、“等我喜欢的人赞了这条朋友圈我再删”、“点赞互撩”的小女孩儿,不是真的那么寂寞缺男人,只是希望她喜欢的那个男孩子会主动一下,主动的来找她说说话。

那个往朋友圈转发喜帖街这首歌的女孩子,我经常猜她究竟想表达的是“有感情就会一生一世吗,又在惋惜有用吗”还是“其实没有一种安稳快乐,永远也不差”。

还有一个男孩子,他曾经有一个只存在了不到一分钟的朋友圈,大概意思是讲他想写的和他写的东西不是一种,他想好好写的东西不是市场火爆的这种,他很累,但得这么过下去。

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感情,我有幸窥见了一些没有分组可见的稀罕,可能更多的,是被害羞地分组可见了。

而到最后最后,那个都不发朋友圈的人呢,恭喜啊,因为他有朋友,不那么需要朋友圈。

怎么讲呢,那些上锁的,删掉的,还有分组可见的感情,那些可能不想被新的朋友知道的过往,声嘶力竭不知道怎么发泄的时刻,通通不再被别人看到,展露出来的,是全新的,希望众人所知的你,不再脆弱和破碎的你。

忘掉种过的花,请重新出发。

我觉得我是在更高一层地装逼,但也可能是怕被人发现我的生活其实乏善可陈。比如说:好不容易去了一次五星级酒店吃饭,觉得环境好漂亮好奢侈,好想拍了发朋友圈,告诉大家:看,我正在这么高大上的地方出没哦。然后,突然想到我的朋友圈里大家好像隔三差五就在各种高档酒店吃饭聚餐,各种雍容奢华,而我呢,这类的酒店一年也来不了两次。如果这个朋友圈发出去,岂不是被人发现我一年其实只去过一次五星级酒店?如果不发的话,我就可以在外面淡然地说:哦,某酒店啊,我去过,它家也就某某菜做得还行吧。嗯,不爱发朋友圈,吃个饭有啥好显摆的,上个饭店还得昭告天下啊?我觉得我简直就是个机智BOY(机智大叔)。。。同理,当我好不容易攒钱去了某个地方旅游,去看了某个话剧,读了一些我认为不错的书,有想在朋友圈分享或显摆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朋友们他们好像一年四季都在国外旅游,好像每个礼拜都在看画展听音乐会,好像他参加的读书会这半年已经读了不下五十本书了……而且,说实话,看到他们去了那么多地方,看过那么多画展,读过那么多书,吃过那么多美味,我很猥琐地并没有替他们开心,也没有get到他们想分享给我的喜悦,甚至不感谢他们用朋友圈带我领略世界上的这么多精彩。反而会觉得有点落寞,觉得热闹都是他们的。所以,对那些已经过得很好的朋友们,我不愿意让他们发现我需要等很久才能过一次他们日常的生活,以至于需要兴高采烈地发朋友圈来庆祝。对那些和我挣扎在同一水平线上,或者暂时条件还不如我的朋友,我觉得我发那些脱离我真正日常生活的场景,可能并不能让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快乐,甚至可能还给他们带来一丝压力。再加上现在加微信的人越来越多,也懒得去一个个分组,为了避免过多地暴露私人生活,干脆就不怎么发朋友圈了。现在只是偶尔会转一些我认为写得相当不错的文章,或者知乎上让我印象深刻的回答。感觉果然是越来越大叔了。对发的内容有太严格的要求:不能太颓废,不能太激进,不能秀东西秀人,不能乱转发,不能太矫情,不能…各种不能,规定了各种不能之后,朋友圈能发的只有极少的写的特别得意,精心考虑了读者口味的东西,多数时候没时间也没心情哄人玩,产出就极为稀少。不想发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又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以发。昨天晚上,我在知乎上加的第一个微信好友给我说了一件事儿,内容见图:其实吧,很多人都把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位置定高了,这个错误,以前我也常犯。我们,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买回家的零食堆成了山,不想吃加起来的微信好友占满了通讯录,不想说话”我们忽略了一个残忍的事实,微信里的好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友。有很多可能是以前的同事,以前的同学,由于某个机缘巧合恰好加了微信,但是大家都在变化,而且变化得太快了,没啥话可说。但是呢,删除了又会显得尴尬,所以就在那儿摆着咯。大家心照不宣。我以前那个朋友圈有两千多人吧,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很久没发朋友圈了,一些朋友以为我选择性地屏蔽了他们或者是删除了他们,还来问我怎么不发朋友圈呢。然后我今年年初发了一条朋友圈,结果很少人点赞很少人评论,跟两千来人的数量不成正比,然后我再朋友圈说了这句话:这是一个事实。因为我另一个微信加我的,基本上属于不讨厌我的,所以随便发什么,基本上可以得到回应,所以我愿意把一些事情拿去跟那些喜欢我的至少是不讨厌我的人分享。诚如一些心理强大的答主所说,他不需要别人的点赞和评论,所以你发朋友圈。但是我不是那种人,有时候有了高兴的事情,分享给喜欢的人以后,能得到他人的回应和支持,心里的满足感会更大,所以我一直是支持发朋友圈的。我不是不发朋友圈了,我只是不在以前那个圈子发朋友圈了,大概我以后被新圈子讨厌了,我也不发了,换个圈子,可能会发也可能我的生活不需要他人的点赞和评论从而不发,这些未来的事儿没人知道的,我不敢保证。人情蛮淡薄的,新鲜感也是很有限的,大家好好珍惜那份真挚的情感。知乎上有个好友告诉我,“我们熟悉得太快了,我们不想跟彼此再分享有趣的事情的过程也更快”,想想真的还是挺悲凉的。不发朋友圈的人并不一定是高冷或者是忙,发朋友圈的人也不一定是炫耀或者是赋闲。凡事不可一概而论。不管发不发朋友圈,自己开心就好咯,管别人那么多干嘛啦。朋友圈只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机会,这跟每个人的性格是有很大关系的,有些人不发朋友圈,但是会私信自己最好的朋友今天有什么开心或者不开心的。有的人一天发五条朋友圈,却没有一个真正可以聊天说话的人,我曾经有三个月,陷入了这个怪圈。“雨伞弄丢在下雨天,还没回应手机也没电”没有热情回应的人际关系,寿命很有限.祝好,祝开心.我就是,自从用微信以来一条朋友圈也没发过。有知乎的小伙伴加我微信时,我都会特地去嘱咐一声,我不是对你屏蔽了朋友圈,我是真的没有朋友圈。我看答案中有许多人说,孤独吧,幸福感吧等等。其实都不是,反正对于我来讲,不发朋友圈就一个原因 : 装逼要么就装一个大的,要么就不装。结果很显然,我一直没能装成大的。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而已集·小杂感》

1.我微信有一位刚生了孩子的妈妈,每天在朋友圈直播她孩子的点点滴滴,心情好了,一天能连着发10条视频——孩子吃饭拍一个、孩子拉屎拍一个、孩子穿衣服拍一个、孩子睡着了也要拍一个。

你说她什么心态?毫无疑问,她当然是很开心。

可是每天看她刷屏的人是什么想法呢?大概只会觉得无聊、厌烦。

跟她关系好的,也许会继续点个赞,看不惯的,说不定就拉黑了。这年头时间线这么宝贵,谁也不想每次打开朋友圈都是她孩子的视频十连发。

可是你能说这位妈妈有什么不对吗?没有,也许她只是想分享喜悦。

只是当分享喜悦超出了限度之后,就变成了散播愤怒:“不就一孩子吗有什么好发的?” “谁想天天看你家孩子拉屎放屁啊?能不能不发了?”

朋友圈大抵就是这么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大学老师小学同学、点头之交的朋友、送外卖的小哥、没见过几面的亲戚。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令你放声高歌的事,也许会让他们深夜痛哭。

人生经历大不相同,所以朋友圈所谓的「分享生活」功能,其实是不存在的。

你第一次坐飞机,有些忐忑的晒了张登机牌,心里想着哇机票好贵啊都够我吃多少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了!可别人看到却不过是冷哼一声:坐个飞机有什么好晒的?中国哪个航空公司的飞机我没坐过?真是LOW B。

与之类似的,在知乎上有广泛讨论的最讨厌的朋友圈行为:“晒电影票根”、“聚餐吃饭先拍照发朋友圈”……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

没去过/吃过的,觉得你在装逼。去过/吃过的,觉得你是LOW逼。

总之除了你妈会不厌其烦的说少喝点酒,聚餐完了早回家好好睡觉。

大多数人只是冷静的看客,点个赞就走。少数人看你不爽,也不过是视而不见。再见面时也还是该说啥说啥,客客气气的让根烟,称兄道弟谈起从前。

朋友圈的作用,也许只是在收到赞的那一刻会让人感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在关注我”。其实这也是错觉,所谓点赞之交,大家都是萍水相逢,逢场作戏。

2.再说说我自己。

去年过年回家走亲戚,一位按辈分应该喊叔的亲戚加我微信。搜微信号,看着我头像问,是这个动画片头像的吧?然后看着我笑笑说,多大了你,幼稚不幼稚。我只好也笑着说,我还小呢。

这话虽然是在开玩笑,可是未免也有几分真实的想法在。一个微信头像就能让人觉得我幼稚,这实在是严重的偏见。

接着往下联想,倘若我天天在朋友圈发动漫人物图片,然后配字:啊啊啊我老婆们真好看~prpr

我这位叔叔还不得觉得我看动画片看傻了。

如果你足够强大,能做到无视周遭的嘈杂议论闲言碎语,那当然随便表现都无所谓。可我不行,所以我只得小心营造自己的形象。而营造形象的最好方法就是没有形象:什么都不发,省心省力。

我在安全的地方才会表现自己,比如知乎,这里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我姓甚名谁。而一旦回到朋友圈,回到生活中,我就变成一个老实人。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不网瘾不抽烟不喝酒,也不纹身烫头约炮。没有人知道我喜欢一个叫《轻音少女》的过气动漫。

这真是太好了,所有人都觉得我是一个正常人、一个普通人,那表示我很安全。

所以我会觉得莫尔索是真正的勇士,就凭他没有跟随众人挤下两行刻奇的眼泪。而我只是一个鼠辈,为了躲开世俗对我的指指点点,只好隐身朋友圈。

“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顾城

3.认为「在现实中自己很难被其他人真正理解」,也「不在乎那些摇尾乞怜的赞」。

——这大概就是我放弃朋友圈的原因。

也是我如此沉迷虚拟网络世界的原因。

前天跟一个朋友聊到她曾经的爱豆,我问她现在还喜欢吗?

她说,看过一场演唱会之后就转路人了。

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就那样吧。

见到ta之前,我可以买周边刷综艺,可以很喜欢ta。但是见到ta之后,发现原来ta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我可能只会在心里淡淡说一句:就那样吧。

不是ta不好,而是,不是我原本所期待的类型。

想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抵也是如此。

之前一直不太理解,连面都没见过,仅仅依靠着一个人在社交网络上营造出的形象来认识ta,甚至聊上几句话之后,就可以轻易说出喜欢这两个字的行为。

甚至有一个自称antisocial 型人格的朋友曾恼怒地告诉过我,她觉得面都没有见过就跟她告白的人都特么有病。

而现在我逐渐能够明白,人们喜欢的,可能并不是实际的那个人,而是他们想象中,ta应该有的样子。

ta经常发风景照,一定很爱旅游;ta习惯健身,那身材一定很好;ta看那么多书,一定很有文化;ta每天都在外面玩,生活一定很丰富多彩;ta更新频率那么高,一定很闲吧;ta从来不发朋友圈,一定是个神秘的人。

然而实际却并不见得是这样。

之前和一个朋友聊到这个话题,她说,自己把朋友圈经营得太过于精致了,担心新认识的人会对自己产生错误的了解。

换句话说就是,展示出来的生活质量超出了原有的经济水平,让人看上去总觉得“追你好贵”。

可是如果看起来一点也不美好的话,可能让人连“追”的想法都不会有吧。

就像我们之所以会追星,也是因为爱豆所展示出来的那面,美好可爱到刚好让我们动心。

但,选择塑造一个令人喜欢的形象,就必然要承担被贴上“就那样吧”标签的风险。

ta怎么长得没有照片里那么美,ta怎么有点胖有点矮,ta怎么那么高冷明明发朋友圈那么活跃,ta本人比起ta的朋友圈实在太无趣了……etc。

这也是为什么我越来越不愿意发朋友圈。

以前我们认识一个人的渠道有很多,社交网络形象只是ta展现出的其中一面,无论是深夜矫情还是吃喝玩乐,都是在丰富ta的人设。

而现在社交网络形象几乎已经逐渐变成了“唯一一面”,甚至有时还担任了重要的第一印象。

为了逼格,做一个真实的人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

而我也不太敢跟在线上认识的朋友面基,尤其是那些,对我的日常格外有兴趣的。

一方面我怕承担不起这种期待,让曾对我满怀好感的人失望;

另一方面我怕自己收到“就那样吧”的评价,从而丢失本就不是很多的自信。

尽管我自己在绝大多数时候,其实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去认识别人,也会时不时挖个坟,试图了解一个人的生活轨迹,或只是单纯地欣赏能让自己心情愉悦的美好事物。

但也仅此而已,翻再多遍朋友圈,我们也不过是点赞之交。

我看到的也只是ta们希望我看到的那面。

所以,对于我个人来说,发朋友圈变成了一件有压力的事情,因为我不知道能否承担得起见面后的那份期待,也越来越倾向于直接在现实中认识新朋友。

毕竟,屏幕前的一切是很美好,但阳光下的那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啊。

心态就是:服了。本人是个公务员,自问没做过什么迟到早退、偷奸耍滑、贪污腐败的事。原来特别喜欢在朋友圈分享一下国家最新的政策,也晒晒自己的生活:开车出去玩了、亲手做的饭、加班挺累的、跑步的轨迹、单反的照片。这些内容自认不带价值观又人畜无害。可是自从微信朋友越来越多,阴阳怪气评论也越来越多。分享个国家政策,下面评论:又出欺压百姓的新招了?发个加班好累,下面评论:太装逼,好像只有公务员加班一样。发个单反的照片,下面评论:你们公务员好有钱,随随便便买个单反。发个出去玩的照片,下面评论:你们公务员好闲,不像我们过年过节都休息不了。发个跑步的轨迹,下面评论:你们公务员上班不累吧,喝喝茶水看看报,下班精力这么大。发个做饭的总行了吧?也不行。有人评论到:也就你们公务员有这闲情逸致,我们到家累的和狗似的,哪有心情做饭。当然,能写评论出来的还是冰山一角。冰山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有9/10在水面底下。很多人虽然不评论,甚至点赞,但他看完之后难免“腹诽”。和他身边的其他朋友讲,你看那谁谁谁,是公务员,天天就是玩……一个字:服。不发了,还不行么?惹不起,躲得起。——————————————————这种人是怎么加上的?一般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需要用微信分享网址、共享图片以及发送每天的污染防治设施工况图片。——————————————————十一出来玩一天,手机没信号。突然一看这么多赞。再看看评论区,天呐。这回你们信了吧。一般遇到不爽的,我就默默屏蔽掉。呀,还有换号骂我的……服服服。作为一位从不发朋友圈的人,以我个人来说有以下几点原因:1.我认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一个人在朋友圈所发的喜怒哀乐并不会得到其他人的真正理解和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必博取他人认同。2.朋友圈内并非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而我更倾向于结识高质量关系的朋友,真诚交心。人生一世,知己二三,朋友七八,足矣。所以自己没有必要去发动态获得更多人的关注,有想分享的内容就直接发给在乎的人或群。讲给懂得的人听反而能得到更想要的反馈,也更有利于维系和增进自己与好友之间的感情。3.自身性格喜低调,崇尚“闷声发大财”,不愿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相比发朋友圈获赞,更喜欢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能量,享受独处的乐趣。4.做事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会考虑长远的影响,自身也有着较强的同理心。由此发朋友圈在我眼里并非一件小事,从所发内容、设置访问权限、别人阅后感受等多方面我都会有诸多考虑,会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而且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虚荣心,发了朋友圈必然希望得到回应,尤其是对于所在意的人,不过有时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所以不发朋友圈就没有丝毫顾虑,能从根源上解决烦恼。5.朋友圈记录生活,便会展示一个人的状态。由于自身能够敏锐觉察他人的感受和变化,比如能够从别人的动态和签名等细微之处推断出深层次的潜在内容,反之,存在和我一样的人,亦然。因此自己愈发谨慎,选择不发朋友圈,从而隐藏好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为他人所知。6.随便补充的一点,继续维持他人眼中可能存在的高冷形象。上次和我一位很少交流的堂姐聊天,她就问过我:“怎么从没看见你发朋友圈?真高冷。”没办法,这个形象得一直装下去。顺便再多说两句,现在自己对朋友圈兴致索然,也就偶尔瞧瞧,所以自身更没有想法发朋友圈。也许如高票所说在等着装一个大逼的时候,或者是有想和所有人分享的乐事时,可能会考虑发条朋友圈。不过现在嘛,还是刷知乎最有趣了,至少可以做真实的自己。

我还没拿到诺贝尔奖、图灵奖、普利策奖、奥斯卡、格莱美中的一个。

没上过时代封面、福布斯,可乐罐我都没上过,百富榜里还没有我。

粉丝还没过千万,一篇10万加的文章都没写过。百度我的名字,搜出来的都不是我。

没有跟马云、马化腾吃过饭,和美国总统也不是好朋友。每年达沃斯他们也不喊我去。

没爬过珠穆朗玛峰,没潜过马里亚纳海沟。别说高空跳伞、蹦极,坐个过山车我腿都哆嗦。

没打破过一项世界纪录。跑1000米我得歇两气,游泳不敢去深水区。

这糟心的日子,朋友圈说什么啊!

请支持一下我的作品「如画」APP,一个把照片变成艺术画的应用。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你的朋友哦:

如画 | 上线了sxl.cn

朋友圈空空荡荡,连猫舍都把我拉黑了,我觉得可以来答一发(???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路玩的太嗨皮,下山发现没拍照。秀色可怜刀切玉,清香不断鼎煮龙,吃完忘发朋友圈。垂死病中惊坐起,不过,谁会在意呢?你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重要。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拍照,什么小情绪都要发朋友圈,只会让大家觉得厌倦。算了吧,睡觉。不发朋友圈的人什么心态?可能因为生活太无聊,就一直没有发吧。

谢邀。

不发朋友圈最主要的原因是:

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我都不打算在公开的社交场所毫无保留地向人敞开。更不愿意让人窥探到我的内心,趁机来judge、或者diss。

后来,因为工作上的原因,又因为网络上总是有人在讨论发不发朋友圈背后的心理和行为,为了避免被一些人误会(特别是生意伙伴和领导),我又有目的地发了几个展现精神世界的朋友圈。

展现物质世界的没发过,免得让人说装X、炫耀,或者被更有钱的人鄙视。

有人说,你也可以分组啊。

可是,分组也是麻烦的。懒癌晚期,没办法。╮(╯▽╰)╭

真想跟人分享点什么,都是在私聊的时候,把图片啊、自拍什么的发给别人。

我有时觉得发朋友圈跟在人前说话一样,容易言多必失。

懂你的并且你又喜欢的人,你自然会私下去向他展现你是怎样的。

也许这就是防备心重又多思多虑的人对朋友圈的态度。

【end】

公众号:柳柳心理

心理情感、职场社交,只发有用的文章。

"晚上一个人走在路上,耳机的音量开得很大。老是忍不住听听又摘下耳机,周围突然又一片安静。我就在想,人心好比耳机一样。内里的波澜是旁人不易觉察的;偶而飘出去的一星半点,即便被注意到,也不过象一声呢喃。你这厢心潮起伏,人家站在对面而不知。大概这就是为什么我常常觉着孤独而无可救吧。"所以又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呢?真是闲得。

用微信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也算是深度用户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的朋友圈一直是这样的。

这就是我,一个从没发过朋友圈,潜水看别人动态,偶尔点个赞,发个评论的人,我本以为不发朋友圈可以避免一些烦恼,但是没有我想象的这么简单。

以下只是我的冰山一角,辛苦翻了好半天的聊天记录,累倒中。

公司的一个同事给我介绍了一个新同事,这个新同事是我的老乡,这是我们的初次见面。

在实习期间,意外认识了一个学弟,这是我们第一次聊天的画风。

刚到一个陌生城市时,认识了一个人很好的房东。

有一次搬家时,一个好久不见的朋友跟我说话。

从一家公司离职后,先前的一位自媒体同行跟我寒暄了几句。

这就是我的日常,每次面对这些疑问,我都用同一句话去解释,不知道没发过朋友圈动态的知友们是不是和我一样。有时候真的让我有些尴尬癌发作。更让我意外的是,一个跟我关系很好的朋友也渐渐不发朋友圈了,她说她受到了我的影响,受宠若惊,我的影响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强大。

其实我时常不止一次在地想,这些说出来疑问的人倒还好,那些没有说出来的人呢,或许以为我屏蔽了他们,又或者因为这件事早已删除了我这个不发动态的好友了,但是不管怎样,那些真正在乎的人是不会离开的。

后来有次一朋友也给出了他的建议。

其实他这个想法也在理,但是时至今日,我仍然没发过一条动态,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我有一种潜在的朋友圈恐惧症吧,有一次去朋友家过中秋节,说好的到时候我们一起做饭,然后发朋友圈晒图,可是她发了我却没有发,其实心里已经编好要发的内容了,但是最后还是还有发出来,就因为这样,她嫌弃了我好半天。

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到底是什么让我对这种东西有一种惶恐,可能是我不想被朋友圈里的熟人了解,不想在他们面前过分的暴露自己,也可能觉得有些内容不适合所有人都看,但又不想分组显示,也可能是没有什么让我有发朋友圈的冲动。当然,这些只是猜想。

但我能确定的是因为一个人我从此关闭了qq空间。原因在于我不想被一个人那么清楚地了解,我想有些自己的空间,虽然微信好友里也有他,但是我的朋友圈从未开放。

考研的时候,常常跟我的研友说,如果我能考上了。我一定要发一条朋友圈,可惜我第一次没考上。

如果第二次能考上,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发,但我想我一定会来更新这条知乎的回答。

最后还想再补充一句:习惯性依赖于网络,渴望表达,却又不想被猜透。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同感。

哎呀妈,说的就是我嘛。

对于我这种心理活动过于丰富的人来说,发朋友圈前内心好像坐了一次过山车。

比如今天吃了一顿美味的食物。

心情愉悦无比,发个朋友圈嘚瑟一下吧!

然后转念一想,

等等,隔壁王二麻子会不会觉得我在装逼啊。

然后我放弃了。虽然,装逼使人愉悦。

比如去了一个非常美的地方旅行。

想要让朋友圈的盆友们一起饱览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然后转念一想,

等等,昨天隔壁李二狗子都去浪漫的土耳其了,我是不是该发东京和巴黎?

然后,我又放弃了。

再比如今天被老板骂了,心情非常不好,想要在朋友圈发泄一下。

然后转念一想,

等等,这年头谁还在盆友圈负能量,大家会不会都鄙视我,远离我。

然后我心一颤,又放弃了。

还有今天和对象吵架了,心情郁闷,要在盆友圈发泄发泄。

然后转念一想,

等哈,某盆友母胎单身多年,我这样,会不会被她认为是秀恩爱。

然后我再一次放弃,毕竟友谊让我进步。

还有今天身体不舒服,去了趟医院,people mountain people hai啊 。

我在队尾排队,被一个老大爷无理插队,想要在盆友圈吐槽一下。

然后转念一想,

不行,老妈老爸还有七大姑八大姨在朋友圈,他们会担心。

然后我放弃了。毕竟妈妈开心,我就开心。

终于有一天,我想通了,只要我不转念一想就可以了。于是敲开心,准备发一条,

可是,等等,好长时间没有发朋友圈了,突然出现会不会很奇怪捏?

么办法,我这个人就是书读得少,事儿想得多。

最后我沦落成了这个样子。

做一枚安静的佛系少女,挺好。

为什么《奔跑吧》跑男被认为是照着剧本演的,而《极限挑战》男人帮却被认为真的有兄弟情?是不是演技的问题? - 洒姐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801530/answer/406337353

马克·鲍尔莱恩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这句话对于我们而言很重要,明白了它,可以替我们省下一大笔时间。

公司的设计说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失恋了,她连发了好几条朋友圈,其中不乏情绪激动的长文。

第二天见面的时候设计看她状态不太好,问她怎么了。

她有些生气地回应到,“你没看我发的朋友圈吗?”

设计被问得很尴尬,只好说自己晚上睡得比较早,没有刷朋友圈。

生活中有很多人包袱太重,总感觉别人时刻关注着自己。

工作没有做好,就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没有谈恋爱,就担心别人说自己大龄青年;在路上摔了一跤,就觉得全世界都在看自己出糗。

其实根本没有,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每个人都在经营着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根本无暇来顾及别人如何。

今山事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世间 ,本就是各人下雪 ,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

人之所以不快乐,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过分高估了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份量,或者理解错了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度。

村上春树在《舞舞舞》里写道: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当你认识到自己发生的事与其他人无关,你不再需要旁人的认可来填补内心,当你终于学会沉默,你的成熟才刚刚开始。

身边有一个朋友好像消失了,头像很久没有换过,朋友圈里也一片空白。

要不是那天翻看好友列表,我都快要淡忘了她的存在。

前几天我碰巧见到了她,妆容精致,气色很好,一看就知道过得不错。

我说,你失踪很久了啊,跑哪去了。

她笑着回答我,没有呀,一直都在。只是现在不太玩社交软件了,因为觉得没有什么值得告诉别人的事,别人也没有什么值得自己留意的事。

日子很简单,自己舒服就好。

此时的她和一个颇有情调的男人结婚了,每日过着伺花逗猫的小日子。

如果有一天突然不发朋友圈了,一定是因为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有了诉说的对象。

我们很多时候会刻意展现自己99%的生活,却疏忽了自己真正应该过好的1%的幸福。

其实用不着分享那么多信息,因为绝大部分人根本不会留意和在意,真正在乎你的朋友,也从不会只在朋友圈关心你。

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看起来消失了一样,不过多发言,也不过分倾诉。

他们躲到喧闹的环境之外,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享受着平静的时光,无言,却内心丰盈。

之前网上有个故事很出名,说的是梁朝伟有时候觉得闷了,会临时就决定去机场,随便赶上哪班飞机就搭哪班机。

飞到纽约,就一个人去购购物,飞到伦敦,独自蹲在广场上喂一下午鸽子。

当晚再飞回香港,当没事发生过。

在他身上,时间好像静止了,这个喧闹的世界与他无关。他只在意自己那1%的生活,其余的99%,都与他无关。

生活,我自己喜欢就好。

在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不在意别人的关注与评价,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情,只求问心无愧。

章子怡就是这样一个人,前段时间她在《演员的诞生》现场,对郑爽频繁笑场、咬嘴唇瞪眼的演技发火,就是因为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而不计较其余的人怎么看她。

早年出道,章子怡靠着《卧虎藏龙》里的精彩表演走到大家的眼前,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各种诋毁与嫉妒。

她一度在媒体笔下被黑得体无完肤,但她丝毫不在意,只是一次又一次通过自己的表演打脸那些人。

有个记者曾问她,为什么有一段时间你不再解释了?她回答:解释无用,我拿作品说话。

是这样的,她是一个为演戏而存在的演员,这是她的1%。而其他的99%在她眼里,根本就是微不足道。

一个人成熟的关键是思考如何做好自己。

杨绛曾经说过:“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在这个无时无刻不在更新的世界里,99%的事情都与我们无关。我们真正要过的,其实只是那1%的日子。

让生活回归本质,放下杂乱。

学会做自己,取悦自己,这才是最好的生活。

也许你还会喜欢以下内容:

黄渤,你真的太过份了!

一个人开始废掉的3种迹象

奶茶,正在毁掉中国三代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货拉客微商网投诉、建议、删除信息联系邮箱: 联系QQ: 微信:
Copyright© 2006-2022 www.huol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货拉客·货源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ICP备号]
网站安全认证 微商网 安全联盟行业认证 微商网 可信网站实名认证 微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