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货拉客微商网官网!

穷人跨越阶层有多难?(穷人很难跨过原有的阶层)

来源:货拉客代理货源网 热度: 时间:2024-07-09 21:04:22
穷人跨越阶层有多难?

穷人跨越阶级困难吗?

答案是肯定的。

社会阶级分为九个(这是我复制粘贴的,侵删)

1级:以在任委员、退休常委为代表,和2的区别在于,1对全国局势有控制能力,2没有。

2级:以在任实权省部级干部、退休委员、部分大权贵、大富商、大银行家为代表。和3的区别在于,2能影响国家政策,3不能。

3级:以一般省部、副省部、特别实权的局级,或是大企业主、一般权贵富商、名牌大学校长、中等银行家为代表。和4的区别在于,3能够影响一个地区或者行业的发展,4不能。3以马云、马化腾等为体制外的顶峰,3其实是行业精英或地区体制精英。

1—3级是中国的上层社会,普通人非奇遇不能进。

4级:以一般地厅级、实权县处级、院士、大教授、高级职业经理人、名医生、名律师、高校校长、演艺明星、知名作家、中等企业主、小银行家之类为主。普通人通过奋斗最多能够达到这个层次。比如惠普谷歌大中国区总裁、范冰冰之类就是体制外本级的顶峰。4和5的区别在于,4和上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5没有。

5级:以小企业主、普通处级副处级或实权科级干部、教授、中等职业经理人、大城市多套房地主、二三线明星、小有名气的医生、律师、工程师等。5和6的区别在于,5有自己的事业,6没有。

6级:以普通公务员、主流企业职员、高校青年教师、普通自由职业者、一般医生律师、一般工程师、大点的个体户等为主。名牌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多在这个层次。6和7的区别在于,6有一定的上升空间,7很难。

4—6级是中国的中层社会,分别是高、中、低端中产阶级,普通人通过努力,最后能够定格在第5级就算是很不错了。

7级:以普通企业工人、边缘化的体制内人员、小个体户、城市底层土著、富裕农民之类为代表。7和8的区别在于,7能够在大中城市立足,8不能。

8级:以血汗工厂工人、普通农民等为代表。8和9的区别在于,8能够自食其力,9不能。

9级:以大城市底层失业人口、偏远山区农民等为代表,以城市的基本生活标准要求,这些人在城市基本不能自食其力。

7—9级是中国社会的底层,是草根阶层。

以下是图表

前三个等级非遇到奇遇是绝对不可能达到了

普通人最多也就到达第四等级了。

然后,我就要开始讲故事了

我的爷爷就是跨越了四个等级才变到了如今的我不知道怎么说,算是四级最低端?

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冬天,别的家里有钱的同学总是抱着一个小炉子到教室里烤,把脚烫的热热的。而爷爷只能穿着夏天的鞋缩着脚趾头,满是冻疮。

后来他就只上到小学二年级就不去了,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实在是太冷了,另一方面是家里孩子很多,他是最大的一个男孩,所以要有担当,只好在家里帮着干农活。

等到一定年龄了之后,他到了面粉厂里工作,我太爷爷给他定了厂里面一个勤快的姑娘(我奶奶),我爷爷一开始不喜欢,因为他心悦厂里另一个漂亮姑娘,想把婚事推脱,我太爷爷还打了他几棍子。不过后来证实我奶奶真的是我见过的最棒的一个妻子儿媳。

再往后一点,他去了林业局,当时收入已经算上村里的中上等了,我爹每年夏天都能分到日本产的化肥袋子裤子(? °Θ°)?。

但是林业局嘛,当时国家都这么穷,哪有心思环保,油水真的贼少。我爷爷就出来单干了,结合自己之前的一些人脉还有积累的钱,他自己投标修路,干绿化,买门面开小店铺。买了第一辆车(红旗)

又积累了一定的财产之后,他觉得车的市场可以一试,贷款一千多万加上自己的积蓄,投资4S店。2009年第一家,到今年十年了开了十四家。期间还弄过小房地产,还有小型软件公司。

我前几天跟男友讨论了这个话题,我觉得现在中国青年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机遇,而是浮躁。

我爷爷吃了很多苦,谁也不知道他决策失败好多次穷的叮当响那段时期怎么过来的。

他为了跨越这个阶级,花了四十年。

现在的人,对自己实在是太仁慈,也不敢拼上全力去试一上试,要么没倾尽所有,要么半途而废。

没有准确的目标,做事没有节奏性,不肯吃苦,不管农村还是城市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现在对未来还一片茫然。,我现在连自己想要什么都确定不了……

现在来说,不管是不是穷人,往上跨一级,都要褪上一层皮,越往上越艰难。

二更五百赞了

说实话我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看我瞎写的东西

当时看到这个问题就随手一答了

角度就是站在刚经过高考的学生回答的问题(现在是准大二)

我的高中是全市最好的,学校的话是允许借读的(总花费四万左右),学校里学生的条件参差不齐(学习好或者有钱或者两者兼有)

好多连本科都考不上的同学都去留学了(大部分去的澳大利亚),自己也在备考雅思。

所以有很多条件不好的孩子,他们有的很努力,有的很无所谓

我表哥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县里村里的农民的儿子最后去了美国当医生。(毕业于吉林白求恩)

有些评论算是戾气比较重,在哀叹世界的不公,所以我说句很难听的话,如果你跟我年龄差不多大 家庭条件不好学习不好正在考学,学习可能是你最好的翻身仗。

如果您比我大很多,又不甘心自己的命运,我只能说最好的机会都被你白白流失掉了,自己握不到机会我也没办法说。(看不到机会才会哀叹没有)

我的好友们从小就开始为阶级做准备了

最后很感谢大家的意见,也很荣幸有人能表示赞同,欢迎评论不欢迎骂人 ,有言语侮辱的可以艾特我,会及时清理掉的。

原作者:咆哮的神马原出处:天涯论坛原文链接:寒门再难出贵子_娱乐八卦_论坛_天涯社区

现在越来越看清楚“性格决定命运”,性格这东西是熔透于骨髓的,这和学校教育没多大关系,大多决定于成长的环境。从大学毕业出来的第一步,往往起到至关作用的就是家庭背景,可能从起跑线上普通家庭的孩子就输了一大截。

一群实习的大学生

我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部上班,去年招了很多学校的实习生,实习可不是正式录用了。今年我们招了大概60名实习生,其实最后录用不会超过10人。这些实习,其实就是银行的噱头,可以找些一个月几百块钱对银行来说的免费劳动力,对学校、宣传、和社会义务算种交代吧。即使如此,能进入银行实习的都是学校推荐的“好学生”。

在中国,银行纯属国家垄断机构,待遇相较于其他行业待遇比较高,在银行工作可以得到优惠的贷款利率,买房子贷款都相对容易。总之一句话是那种世人眼里比较羡慕的单位。

接下来我就讲讲这些孩子的人生的第一步是怎么迈出的。有时与他们相处下来,真心觉得一切的理想主义都是狗屁,只有残酷的现实。

大学毕业,更何况是大四,还是一些孩子。

去年的2月我接待省里最好这批孩子来到单位,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孩子都是一个个名牌211重点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可是组成又分了这么几种:

一类是农村家庭出来就学习很努力的,在学校很优秀的,大概能有20多个;还有一类就是家庭县城的的孩子,有那么十几个;再者就是所谓的大城市的孩子十几个,这是当时看到他们的资料的印象。

去年三月份,他们第一次来到银行。因为第一天报到,我们准备了间办公室,早上等着这些孩子,我同事跟我说:“告诉你我知道哪些孩子来的早,哪些孩子进来会打招呼,哪些孩子会和我们聊几句,哪些孩子会进来会给我们倒水。打赌的结果是中午披萨。”

接着,他选出了一堆简历给我说这些孩子,会来的相对早点。可怕的是,当时最早出现的十几个孩子都是在他给我的简历里。

陆陆续续,这些报到的孩子,真有进来后很紧张一句话不多说,有的笑嘻嘻和我们聊几句;有的会很自然的说:以后你们是领导了,给你们倒点水;有的孩子会大大咧咧。其结果就是我同事预测的错误率只有两个。当时非常诧异,中午请他吃饭,我问你怎么看出的,他说这不是他绝招,以前跟着副行长接待实习生从那里得到的启示。很简单,看简历资料的户籍所在地,和父母工作单位,能归纳出群体来,也相应的能归纳这同一所大学,几种孩子的性格特点,处事方法。因为有些东西是共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站在年长的角度上去分析就和容易得到初期的预测。

下面是同事的分析过程:

1、来的很早的孩子,大多是农村的。因为他们重视这是一生中第一次离开学校去正式单位实习,非常重视。而且学校推荐,自然会打电话给家里,父母能给出的指导无非是好好珍惜,第一天要早去,这类的教导,所以自然来的最早是这些孩子。但是都紧张,和我们几乎无交流。

2、进来和我们打招呼,并且还有倒水的那几个孩子无一例外,父母都是在党政机关工作,真的很准。

3、进来大大咧咧,开几句玩笑的几个孩子,家里都是经商,可大可小,但是父母身上那种灵活态度的熏染,在身上能看出影子。

4、有那么两三个,感觉挺冷傲,相对自信,对我们是属于那种不卑不亢的,这几个无一例外的属于大城市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

就因为这个小插曲,我觉得很有意思,开始去分析这群孩子。十年前的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内心很清楚,实习的结果这之中只有几个可以留下,大多还是得自己找工作。那时候心里就有个念头,保留他们联系方式,看看半年后,一年后第一步迈出的样子,也许能追寻到他们十年后的样子,也就是现在的我。

缘于这个念头,我开始认真地观察。没想到在这一年多的观察中,真的总结出很多东西,也从里面看到了自己的困扰点。

二 选择哪个部门

第一天下午,这群学生参观完银行后,需要在会议室开个见面会,这种是面子事,自然会有位副行长级别的讲话,然后人力资源部经理,具体的告诉这群孩子,去哪些部门实习。

就在领导们对着这帮孩子讲了一堆官话,套话的时候,一个小测验在我脑子里成型:让他们自己选择想去工作的部门,不能写一个,写三个,可以电话与家长交流,给他们20分钟时间考虑,直接在会议室不能相互交流,如果想得到指导,可以去走廊,给自己父母或亲人打电话。

结果是大概十个孩子明确地写出了部门名称,选择的岗位也相当不错;另外有随便写写,也有自己臆想出来的部门;或者具体大概知道是什么工作性质,但是无法准确说出名称;还有几个就写了收钱、贷款之类几个字。——这就是他们大学四年读的金融与经济专业。

当我拿着他们自荐部门的小纸条,有了这么个发现:能够精确写出银行部门的孩子,大多家里是机关和经商的;农村孩子有一个可以精确写出,问了原因是自家亲戚在工行上班。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大多都写行政,管理,内勤,也绝对不会和外联部门的业务有关系;经商的孩子都想实习客户经理;家庭父母在机关的大多都想做主管助理。真的很有意思,一点一点看出了他们的性格,一点一点看出了他们的选择。

开完会,副行长告诉我,今年行里大概会招15个应届毕业生,各个方面的关系需要应付,这群孩子,只能选择优秀的留下两个或三个,让我们负责细心甄别,到最后作为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这件事让我担着就有点心颤,60个都是学校的好学生,只有两到三个实习完可以来上班,人生的第一步,就以这里开始。而其他的58人又得迈向人山人海的招聘会,又得一次次的面试打印简历,突然心里觉得很压抑。

第二天,给他们安排部门。哪个单位都一样,有部门自然舒服要命,也有部门累得要死,其实哪个部门都想要跑腿的小孩,但是对我们来说跑腿,对他们来说分优与差。如果被安排做大堂经理就要一直站着,挂个横幅,一天在大堂跑来跑去;安排的老总办公室的外边就是接电话,复印材料;安排监察部,对不起,跟着去安装提款机和指挥工人安装摄像头吧。因为实习不能安排做窗口从事窗口业务,大多就是内勤,外联,和打杂。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别看小小实习,斗争就开始了。第二天一早我总共接了四五个电话,也有直接去我办公室的同事,开始给我打招呼:把哪个哪个孩子,直接弄他的一亩三分地,无一例外要和我吃饭,哈哈。。没办法,只好按照他们的要求把相应的实习生,分到其的麾下,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来,满了,去下一个。除了家里能联系到银行打过招呼,其他就是随机,也许是运气吧。不过出于人道主义,我定了一个活的规则:一个月后轮岗!

时间就这么过着,偶尔中午吃饭或在办公楼碰到同事,会问一下实习生的情况。当然了,什么状况都有,不至于说捅篓子,总是有喜欢的,有夸的,有抱怨的大学培养的是脑残吗,也有直接骂娘的,要我把蠢蛋弄到别的部门,给他们换个聪明伶俐的…

然后在这些同事的夸奖、褒扬、抱怨中,我发现了一个规律:

1、农村家庭的孩子普通不会交流。当处于一个部门新人时,不会去交流,不会去拉近,更谈不上和谁拉近关系。虽不是绝对,但这个比例超过农村家庭的90%,但是他们有个很大优点,就是勤快,很少找借口,大体属于那种可以容忍的范围内。

2、受到夸奖的孩子家庭大多是经商家庭。比较活,实习时,和老员工的互动能力较强,有的家庭甚至可以请老员工吃饭,有的还能在解决问题弄出个新点子。属于那种不会让人讨厌的,收到赞誉最多的一个群体。

3、再就是家里在党政机关做干部的孩子,最大的优点是有礼貌,会说话,不太会唐突,比较有眼力劲儿,个人气质较好,但有时也耍小聪明,因为年龄小,很容易被年长的发现,褒贬不一。

4、家庭知识分子的六个孩子,无一例外的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不太受实习部门的待见。原因有那么几个:一是没有眼力劲,二是相对自我感觉较好,有时会因为言语不懂得分清场合,说出一些比较固执和让部门尴尬的话。 其中一个女孩子,父母是中学老师,自我感觉良好。对安排的跑腿工作,说三道四,和谁说话也顶着来。弄得实习部门强烈不满,最后没办法,派其检查消防器材,后来因为嫌辛苦,找我谈话,我给的答案:如果不愿意接受,回学校吧。紧接着她就退出实习了,这是第一个自己退出的,也是唯一的一个。

最近了解到女孩毕业后一直留在省会没回老家,也没找到份正式工作,去蛋糕店工作了一阵,又去摆地摊,再后来去考研究生了。

小胖和他爸的故事

与这女孩截然相反的是个男孩,个子挺高,小胖子,喜欢笑,整天哈哈的。这家伙当初主动要求干大堂经理,因为姓齐,按照约定俗成就叫做齐小胖吧。

当初我说大堂经理挺累,他还自动要求,说可以减肥、照顾女同学。然后说自己太胖,不适合干细致工作,呵呵,就是这个小家伙告诉了我什么叫做“人熟是个宝”,什么叫永远都笑绝对没错。

小胖家庭条件不错,父母开家居饰品店。当然这小子学习也蛮好,从二级城市来到省会上大学,性格很有意思,他开玩笑,从来不会烦,见谁都笑呵呵的。他后来虽没能留在银行工作,但是因为性格比较活,和银行谁都混得熟,且家庭条件支持下,自己开了家公司,主要是给银行安装提款机。因为这行业是个稀缺行业,一旦坐上了,就很难别人再代替。

一年的时间,小家伙买了房子,结了婚,也是时常给我打电话。因为当时他想做这个,和他爸爸交流了意见,他爸爸专门跑来找我,请我吃饭。就这次吃饭他爸爸教给他,也教给我一个很重要的人生道理:“人熟是个宝”。

他爸吃饭时自然少不了一大堆奉承话,然后喝了点酒,回顾自己没文化又如何干成了个家具城。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小胖的爸爸应该有点思维含量,他告诉我说:小胖学习挺好,是个好孩子,估计想留在银行,家里没有门路,但是既然有条件在银行实习,就让他希望能从银行的下属相关业务中找点什么做,从来没有听说过银行会欠债不还吧。当时这个思路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与其说小胖这孩子不错,还不如说小胖的爸爸真不错。

以下是小胖爸爸给小胖的规划:

小胖进银行实习,他爸爸自然很高兴。当他问爸爸哪个部门的实习好,不了解银行父亲立马就觉得:实习嘛,最重要的是弄个脸熟,去大堂站着吧,这样银行的头头可以经常见到你。这就是胖爸爸的指导,别的部门银行的头头估计不是能天天见着吧。后来因为实习时间长了,小胖也听说最后留下没几个,再次回家和他爸爸聊这个问题,胖爸爸说:我们和银行工作的那些说了算的没有关系,估计也不差我们家的这点礼物钱。老爸没有本事能让你留下,小胖,人活着就这样,各有各的命运,不要在想着留银行了。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银行也是一家单位,也需要和别人合作,小胖你捉摸一下银行有那些外联公司给他提供服务,如果可以,争取找出这么一个。小胖的思维转的很快,接受了他爸爸的意见,从那开始,小胖就开始注意办公文具,什么消防器材,什么摄像头安装,什么纸张销售,等等诸如此类。

最后发现了提款机安装,每装一台的费用不低,但是还是每次都换不同的人,头脑形成了这个思维,告诉他父亲,过了几天他们来到这里,请我和小胖的主管吃饭,又是送礼。把整个事情弄明白的时候,花了20万给小胖开了公司,因为他老爸有家具城的资质,有装修的资质,很快通过小胖找到了主管的副行长,拿着公司,拿着资质,比装一台比原先便宜五百块的价格承包了我们银行的提款机业务。同时因为相互银行的往来,我们也给小胖介绍了合作银行。

因为这层关系,小胖经常来找我,我曾问起小胖怎么那么听他爸爸的话,小胖说其实就是觉得在老家周围邻居亲戚、朋友中老爸算混得很好的,老爸自己没啥文化,但是能领着几十个员工干,有几把刷子,从小认为爸爸挺能行。再就是小胖很喜欢说一句口头禅,就是自知之明。也是胖爸爸经常说的那句咱得有自知之明。

小胖有个好爸爸,能给钱,还能发现商机,能让小胖当个小老板,正是他爸爸说的那句:我生的他,了解他,他挺适合自己干,咱也得有自知之明,进不了银行,就合作呗。人得有自知之名,抓住任何机会,这就是小胖和他爸爸的故事。

四 周周的工作

与小胖一样的理智派很少,当然这种理智来源于父辈的见识,父辈经济能力和人生智慧。这种孩子很少,就那么一个,大多数孩子,也包括我们这群成年人,都会为了一个飘渺的希望,希望自己比较幸运,去努力去争取。

也就是从他们中,我获得了个很有价值的思维。如果有能力一定去争取,因为既然大家都说这件东西好,既然世俗的认知都认为它是好的,不要去自认为自己能够自己打拼出另外一个天地。如果全面衡量觉得这块蛋糕争取不到,立马要转换思维,不要做自己力有不逮的事情,因为努力了,争取了,你的条件达不到,最后伤心还是你自己。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

也不知是出于好心善意,还是什么,差不多每个孩子,开始知道我手里有名额。从那天开始我的办公室、手机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拉着家长,拉着银行同事,一次次约我吃饭。这是自然,人之常情,我知道自己那点权利,只有两个名额,谁也不想得罪。然后一直开拖,找个理由告诉他们:我没有这个权利。接着甚至有孩子的家长,直接找到我家,提着东西,然而这礼物我没法收,即便能收,也不想这样,因为如果我确定一个孩子,就意味着另一个孩子要去满世界的面试,也许他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心有不忍。

这时,当狼多肉少的时候,就完全体现出一条定律:小狼怎么样,完全取决于老狼。

周周一个女孩,家就是本地的,母亲在某物价部门担任处级干部。这个女孩子家教不错,穿着打扮很时尚,重要的学过芭蕾舞气质很好,有点那种好女孩的感觉,很有礼貌。我对这个女孩子最大的印象就是:家教一定很好,总是那么不紧不慢。

当消息流传到周周的时候,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孩子不错,只是一个很微不足道的条件,要爸爸或者妈妈很不错才是绝对的硬性条件。实习的第三个月,我接到了行长的电话,大头一把手的电话。告诉我周周表现很好,必须要我把实习说明给她写好,我这时候耍了点小聪明问行长:我对这个女孩子没有什么印象,长头发,短头发,是哪个啊?行长说了一句,那个样,就是那个周周的女孩子,反正不是长头发,就是短头发,记住把她的实习报告弄好,就行!哈哈,事实上行长也不认识这个女孩子是吧,为什么行长直接打招呼,后来副行长给我说到,周周的妈妈的是物价部门的处长,通过关系找到银监局的某位副局长,这位副局长直接给了行长电话,大头只有点头的分,既然硬性条件够,别的都不重要。第一个,这是第一个,后来更是听说,这个名额确定后,周周填了工作合同。周周的妈妈和银监局的副局长,我们银行的几位行长,喝了一顿,听清楚是周周签了正式的合同,人家才请客啊,小弟级别太低,这种高级别请客,没小弟啥事。

找工作,好工作,搞定一把手,如果主管部门一把手打招呼,几乎十拿九稳,说不准单位还得巴结你。从此周周去了六楼,分行办公室,主要负责和政府部门的联系工作,当然这里面其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大家明白得不能再明白了。周周现在找了个省政府的小伙在谈恋爱,小伙子也是那种家庭,在下看来前途一片光明。

治国的故事

如果一对父母能把孩子起名治国,那么对孩子的期望一定很大。治国是学校的班长,也是学生会干部,篮球打得很好,皮肤黝黑,很精神勤快。在风控部实习,经常看着抱着一沓沓的资料跑上跑下,风控部权利最大,业务最多。资料,文件自然最多,这点比较累,没完没了的复印文件,没完没了的开会。

风控部几乎是银行工资最高的部门,因为要求的太多,当然饭局最多,部门收到的小礼品也最大。治国家是农村的,从小学习很努力,篮球打得好,在大学里成了一个公众人物,当治国听到实习名额的时候,这个消息是从风控部老总那里听到的,好几次下班的时,看见他在我停车位那里,见了我就打招呼,连着好几天。

我知道他想干什么,有一次我说坐我的车吧,正好经过你们学校,这样不用打车了。那天我老婆去岳母家看孩子,我也没饭局就是想开车转悠一下,就拉上他了。刚开始孩子很拘谨,很拘束。我说在风控部很好吧,好好努力争取留下,那可是银行最夯的部门。治国接着这个话题开始了他的语言。快到学校,他说大哥到这请你吃饭吧。当时我觉得这孩子挺有意思,一路说了那么多敲边鼓的话,到学校附近说请我吃饭,肯定他盘算着附近的饭店很熟,在经济范围内,可是一想银行一月就给他们800块钱的实习工资,还不知道有这八百家里还给不给生活费。我说我请你吧,等你上班了,再请大哥。就这样开始一场谈话,我说开车不喝酒,让他喝点,刚开始还拘谨,喝了一瓶啤酒后,治国讲起了身世。

治国家是农村的,有个弟弟,父母纯农民,父母对他有很大希望,通过在银行的实习,觉得要是能留下真的再好不过了。这时候我突然心里很压抑,不知道该对他说什么,他还是个孩子,没有经历过几次饭局。我劝他喝了两瓶啤酒后,就给我开始掏大实话,告诉我风控老总告诉其名额的事,说如何如何想留下,说自己上学如何的努力。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孩子不讨厌,但是总是说自己,还太小,太渴望留下工作。突然有点不忍,但是我能说的只有好好表现。最后我告诉他,你们部门的老总,风控的老总在行里很有分量,他比我管用。自然我只能说一堆空话套话,就在他的诉苦中我把微醉的他送回了学校。

后来治国跑我家里来送礼,一条烟,还有一些土特产,我没有收。而且他也给风控的老总送了一些土特产,老总的老婆嫌不干净给扔了。对于老总来说那是个笑话,但是我知道,治国你在学校也许很优秀,挺努力,但是在这拼家庭的社会,也许已经没这份工作了。因为风控老总觉得这孩子挺傻,送礼送了一些扔货。

这不是一个使劲干别人就说你好,肯为你撑腰的时代。长得很帅,男孩子没用,没有人指导他,没有人告诉他怎么去做,什么事都是自己摸索。也许治国以后会出人头地,但是40岁之前他的命运已经确定了,要让现实碰到头破血流才知道社会的真相,才能磨合好自己……

治国后来没有留下,几经面试找了一份保险公司的工作,很辛苦,逛街时见过一次,看得出感觉挺累。

其实以我觉得治国还是可以,那为什么风控老总不肯为其说句话呢?在一次与风控老总的饭局中我了解到,有一次看见治国把接待用烟,往口袋里塞了两盒,这事让他彻底的否定了治国。后来我让小胖问治国拿烟做什么,小胖给我的答案是治国想回家的时候带给父亲抽,因为中华父亲没抽过几次,我当时的感觉,真是悲凉。

小胖点醒我说治国家不是很好,也没啥坏心,就是想给父亲那点烟抽。我一下明白了,风控老总懒得去明白,也不想了解,这孩子为什么把接待烟装走,但是这个细节让他彻底否定了这个优等生,让其觉得治国讨厌。

治国觉得有那么多中华,父亲抽烟,不经意拿几盒给父亲,让父亲抽一下好烟,本来就是接待的,和偷也压根没有关系。但是就是治国的这份孝心,让治国的形象在他们老总那里大打折扣,让治国没有了机会。我问小胖你拿吗,小胖说自己买不行啊,这种东西作为实习的拿了不好,反正就是不好。

这就是差别,是小胖高尚不会有那想法吗?是小胖家里可以买,不会去做,治国也许也知道拿不好,因为自己只是实习生,但是烟很好,自己买太贵,出于孝心,其原因还是家庭吧。

学校是不会教育你如何为人处事的,即便有思想品德课,老师也只是讲讲空泛的道理而你也未必真听得进去。做人的教育在哪里呢?全在家里呢!每个父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一套做人方法,他也习惯性地把这套原则方法传授给孩子,因为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否则他这辈子就不这样做了。可许多普通的父母就没有想到。

总结了一下,家庭优越点的孩子比较不惜财,相对性格也开朗一些。以前我一直的印象是家庭普通的孩子应该更朴实一些,但是通过观察他们,再联系到自己周围,真的,家庭条件差些,大多都是狡黠的,做事心理有很大的计算过程。这个计算过程对父母来讲是好事,比较节省,但是对自己发展,交友,人生态度是一个很大的思维框架,往往会跟随自己的一生。

例如小胖的爸爸的思考方式以及对小胖的教育。自己出了哪些问题要怎样修正。如何有自知的能力。而其他孩子大多遇到问题首先是抱怨,其次再想别的,一般不会思考自己的毛病。两种思维方式都自成体系。从外表来看你看不出它们直接产生的后果,所以作为孩子特别容易承袭父母的思维方式。我们的青年一旦承袭了一种思维方式往往就决定了一生的定位,而且直至终老也未必能发现自己的思维导致了自己的命运。

小东的故事

小东是个男孩,家境不比周周差,也许还强点,但是这是唯一一个可以留在银行,但没有留下的孩子,还是因为家境。他很幽默,不讨厌,据说已经家里给协调好了关系,可以留下,最终其老干部爷爷,没有同意他留在银行。毕业后拿着红头文件去了南京某指挥学院,深造了一年,取得了研究生学历,再分回本地,做军人。单位是后勤部,很舒服的单位,很惬意,分了一套房子,找了个军官做老婆。

有个插曲我得讲讲,小东一直很喜欢实习的一个女同学,当然后来小东后来去南京,恋爱还是继续的,只是小东回来后家庭父母知道这段恋情。那个女孩不错,但小东父母的家庭会议结果就是一个,坚决不允许,理由是女孩家是县城的,对将来小东的发展没有什么助力。为此小东和父母拍了桌子,闹了一场,连续的家庭会议,连续的压力,包括小东父母不让小东带女孩回家,维系了几个月,小东的女友提出了分手。

随后小东一次次的相亲,最后是一个爷爷战友的孙女,一个同样在军队的女孩和小东谈起了恋爱。这女孩子家境比小东还好些,家里有好几套房子。女孩现在的专业去了国家开发银行,小东还在部队,只是打电话联系,说结婚后转业,去机关吧。问他说怎么样,没觉得咋样。

原子的故事

原子和小东在实习生中是很好的朋友,可他们各自却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原子,一个极其聪明的孩子,家是乡镇的普通家庭。这孩子很聪明,或许说有心计,实习的时候嘴很甜,这是给我的印象。在我们这里实习的时候,最早想追周周,很可惜没追到,追了一个同一个市区来的女孩。两个人实习的时候就拉着手,还没毕业原子就带着女孩子回了家,刚毕业,原子就通过父母家拿了十几万,付了首付买了房子,接着顺其自然的和女孩子结婚,七月毕业,八月结婚。那时候,小胖,小东都很羡慕原子,可是这种羡慕没有维持多久。因为结婚了,原子的父母就催促让原子当爸爸,当然原子的岳父母也是这么想的。

很快原子有了房子和孩子。然而最近听小东、小胖说起原子,已经没有了羡慕,都在叹息,说原子要不是听家里的,现在不至于那么累,太累了…哎…

两个人的评价都是这一个字。

原子毕业后,找了份某大型国有企业做推广,也就是营销类的吧,收入还可以。但因家里的一再要求,老婆怀了孩子,没工作几天,就怀孕了,也就没了工作,等着生孩子。

最早做爸爸,可是也最早开始知道了什么叫承受不了。

原子有房贷,现在有了孩子,面临很现实的问题,媳妇生了孩子,那么就需要一个老人带孩子。从媳妇生孩子开始,就已经超过了原子的承受能力,也许原子应该晚点要孩子,那样会更好。但是孩子生了就要养啊,孩子本来是爱情的结晶,却成了原子担负不动的开始。

小胖说:原子生孩子后,原子的媳妇就说需要请月嫂,差不多价格在这个城市3500左右,月嫂最少得俩月。现在的情况是原子贷款买了房,自己的工资还了房贷,还得供养一家人吃。孩子出生,什么奶粉,尿布,衣服,等等,家庭一切的开销都是原子的工资里面。。。原子实在是拿不出这份月嫂钱。父母帮忙出了首付,没钱,岳父母说的好听,没有钱也出不着。那孩子怎么办,还得管啊,生孩子花了一万多,让原子再也没有多余的钱,只能让老妈和岳母轮流从老家来照顾孩子

如果物质丰盈了,孩子的出生,对家庭来说那是很美好,但是没钱孩子生了,父母还得从老家来看孩子,这就是一个炸药包的导火线了……

矛盾就开始在孩子出生的第三个月。原子的媳妇,想让老人看着孩子,自己也去找份工作,缓解一下压力,但是岳母不干,觉得孩子半岁前不能上班,如果上班了,可能要落下病。这样就有了争执,岳母开始抱怨原子家没钱原子没本事,一个刚工作刚够一年的普通孩子能有多大本事?家里的钱也都付了首付。这样,矛盾就开始积累……

一切都是钱,钱,钱!还好原子的媳妇顶住压力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因为没有关系和背景,只找到了一份千把块钱的工作。因为媳妇上班,孩子就得老人自己在家看,老人看一天很累;下了班,是原子累,媳妇也累,这样又因为刷碗,洗尿布开始起争执。

女人的幸福活在比较之中。原子的媳妇开始心里不平衡,生了儿子为什么活得这么难?中午顶着满头大汗挤车做公交累半死给孩子喂奶,吃口饭,还得下午再跑去上班。这时候原子就成了原子媳妇眼中的废物,哪个同学的男朋友,哪个同事的老公都比原子有本事。

原子为了多挣点,没完没了的跑外,但是又能多拿多少呢,还是挣得不够花,也开始抱怨,开始抱怨岳母催着要孩子。

就在这时候,原子的爸爸又因为食物的原因引发肺炎。肺炎这东西很麻烦,需要住院。这样原子的老妈只能跑回家,让岳母来看孩子,而岳母觉得不是自己的班,来看孩子就多少就有点怨气,自然看完孩子,就比较埋怨。

事就这么凑巧,原子的一个单子被同事抢到,突然少挣了几千块钱,那天心情不好,回家媳妇和岳母已吃完饭。而原子只好去自己做饭,这时候老妈打来电话,问到原子时,那么累居然自己做饭,于是电话里就和媳妇与岳母大吵一顿。

这是第一次爆发,吵累了,原子出去给小东打电话说:小东我真羡慕你没有选择那个女孩,接着就是小东听着原子哭了。

这矛盾开了头,不是你不吵,矛盾就消失了的,矛盾还在,随时还会继续。我只知道原子之后的生活每天都在吵架与板脸中渡过,还甚至大打出手。

后来我给原子打过一次电话,问他为什么羡慕小东,原子说:因为自己内心否定了父母,自己心里实质觉得父母很失败,当初父母希望晚点结婚自己却没听。当然父母也没坚持自己意见,结婚了,一直催着要孩子。自己在没有积累的时候,结婚生子,这些矛盾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其实我还是想说,刚踏入社会的时候,父母的意见真的很重要,如果讲不出道理,在重要选择时,一定坚持下。我身边这个年龄有的依然在重复原子的相同故事。 在没有积累的时候,一定不要去做承担不了的事情,要不真的太累了。

六 分析背后原因

小胖在同龄人中我是最看好的,为什么?因为小胖的爸爸。小胖虽然没留在银行,尽管他也很想进来清闲的工作,但小胖爸爸的教育给了小胖一个不用忧心的物质环境,所以每天都嘻嘻哈哈的。有的孩子为什么开朗,有的孩子为什么沉默寡言,你能指望一个家长整天抱怨钱不够花,整天说大学的生活费太贵了,整天挣钱不容易,这样苦口婆心压力下的孩子,内心很阳光,内心很灿烂,不可能吧。

因为物质条件的丰盈,或者说从没有因为正常的生活消费而受到父母关于钱财的压力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开朗,相反如果家长以为的念叨,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抱怨什么也贵的时候,我很荣幸的告诉这位家长,您在把您的无能贯穿到孩子骨髓里。

治国表现很好,为什么做了六个月的部门领导,到了最后都不肯为其说一句推荐的话,因为送的礼物是扔货吗?我想不是,是治国看重小利,要命在那两盒烟上。本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只是争夺小利会损害人际关系,让周围的人对你有看法。而人际关系受到损害势必会影响你在重大利益上的得失。这样一进一出,最后就不划算了。所谓“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烟本身小事情,因为部门领导把治国归类为了:爱占小便宜。我深层的考虑过这个问题,治国为什么会拿烟,为什么小东、小胖不会去拿? 因为在治国的脑海里“中华烟”是好的东西,是家里不会买的,放在那里有很多,而父亲没吸过几次,动手拿了,归根结底还是家庭贫困的原因。

从品德上讲不见得小胖,或者小东,就比治国高尚,为何他们不会随手拿烟?也许中华在他们眼里不是什么很想要的东西,小东的爸爸是副厅级干部,估计吸烟都比中华好,而小胖家里开着家具城,经常请客送礼。他们潜意识思维,这烟家里可以随便买,所以小东和小胖不会去拿。问题的深层原因不是什么品质,是内心看待烟凸显的心理价值,治国被看见了拿烟被归类,其实深层次还是家庭能够提供给孩子看待物品心理价值的问题;治国这孩子不傻,懂礼节,知道送礼,为什么送的礼物被扔了?原因还是心理价值,治国的心理价值觉得物品不错,觉得礼物很好,但这样的心理价值,用他们部门老总来衡量就属于可以扔掉的那类。

同样是请客,周周可以请到行长吃饭,因为周周背后的价值是做省级单位的处长。这些治国你是那么没法去比较的,也许你现在也不明白。你的心理价值还是父母农村的接人待物处世技巧,这些因为你的年龄,阅历没有办法。如果父母没有能力指导,其结果就是一头一头的包。孩子真的没有错,但社会没那么简单,现实的很。在同龄孩子中单纯的比较孩子,治国很好,但是我们的社会就是这样现实。

小东和原子家庭规划的区别

我曾经问小东,为什么最后还是让老爹打败,听从了安排?小东的原话:老头子是个副厅级干部,不是傻瓜吧。原子的悲哀在那里,也许单纯的比较,小东和原子两个孩子,原子更优秀一些,或者说原子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比小东的能力强。

加入父辈,甚至爷爷辈的家庭比较,原子就彻底被打到山底下。原子在学校就追到了媳妇,并且没毕业双方老人就见面,这的问题在那里,错的不是原子的恋爱,而是原子以及原子岳父母的目光短浅:孩子恋爱了,老人赶紧见面吧,这样咱们也算完成任务了。

原子贷款买房子这点没错,甚至结婚都没有多大错,问题就是听从了父母的结婚后直接要孩子,这成了原子的身心俱惫的导火索。原子只是在这个城市读了四年书,毕业找了份跑销售的工作,对这个社会现实的了解程度可以说少的可怜,他这个年龄自己是没有能力规划的,那么父母呢,以及原子媳妇的父母呢,很抱歉这两对父母还处于县城和农村的认知上,恋爱,结婚,生孩子,越快越好。

因为原子和媳妇自身的年龄摆在那里,不可能对现在直观的现实世界有个良好的认知,那么深爱下,寻求婚姻是必然的。但是这种选择很盲目,是属于头脑发热。房子是贷款的,一切开销都是需要金钱,一切都是需要物质,而这些,包括原子和媳妇、原子父母、原子的岳父母根本就没有看清。双方老仍自认为孩子读了大学,就能过上他们父母相信中的那种城市生活。

原子的一头包也就注定了。

原子的父母以及岳父母不是没有给过规划,只是这种规划是给予县城农村同年龄接待的规划,形成了一个金钱物质预计过低的规划,必然出现问题,必然让原子,原子媳妇都很累。甚至父母跟着累,就是这么一个把农村或者县城的规划观念,让原子在一个城市走那种父母能够接触到农村县城的规划道路。这两个环境的花费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也就是金钱物质的匮乏导致了原子的一系列矛盾。

原子的父母曾经提出结婚晚点,但是原子不听。他对我说的是:当初太自以为是了,觉得父母就是一乡镇工厂职工,自己上了大学,觉得父母活得真失败,心理甚至瞧不上,他们说的觉得根本就不想听,也不会听。对家庭的自卑感导致了原子之后的道路。

当然有朋友说,寒门也能出贵子,什么机遇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也快工作将近十年了,从起先的观察这群孩子,总结出的一点细枝末叶到我自己身边的朋友,好似都在沿着一条的无形的线走,这条无形的线的开头就是家庭环境,见识,家庭规划。也许我相信天道酬勤,但是身边发生奇迹的人很少。富人家的混蛋孩子有李天一,穷人家的就有一个马加爵。都是个例,根本代表不了所在的阶层。

人生很有意思,你怎么对它,它怎么对待你。你拿人生开玩笑,不认真,人生立马偿还你一个人生笑话,如果选择不认真,那么立马人生就对你不认真。其实人生在某种可控范围内是可以规划的,怎么规划就是看你身边和你条件差不多的两个,或者三个,甚至更多一点,有一个对比。

我觉得人在踏出校门走向社会的时候,真的有必要精心考虑一下自己的家庭环境,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条件来好好想想自己应该找份什么样的工作,一个人也许一辈子两件事最重要。

第一:是去找一份工作,有发展前途的工作。

可能有人觉得什么叫好工作,好的,什么政府,银行,电力,我根本进不去。我作为一个工作了十年的人得经验是这样的。所谓好工作,不是说进去养着的工作,是你在里面却是可以学到东西,将来即使不在这家单位做,你也能很快找到下一份同类型的工作。

在初期的时候最好不要自己创业,因为这条路很难走,没有经历,没有资金,没有技术很难。即便你是IT天才,也希望你服务大机构几年后,各方面条件成熟了再自己创业。

第二,是选择一个他或者她结婚。

我朋友离婚的好几对,几年来前还恨不能长在一块,最近闹离婚的,相爱的人几乎成了仇人。

我的看法,感情世界是一个纯粹的想象世界,哪里没有性价比,没有安全,只有各种生活物品的价格。但是婚姻的本质是交换,没有比这更真实的东西,不要去幻想你是例外,结婚的时候,没有想离婚的,那些离婚的也不傻。

无论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你一定记住有自己的工作。因为工作不会抛弃你,不会嫌弃你。在婚姻里安全感和舒适感是需要提供给对方的,然后从对方那里再获取安全感和舒适感,婚姻的基础是爱情,但是物质是基础中的基础,请相信无论你是女孩还是男孩都不能放弃工作,因为放弃经济自理就等于要失去自我。

如果你是异地留下工作的,尽量不要选择同时异地的伴侣,因为孩子,老人很麻烦,都是现实的问题。最好有一方是父母在本地,这样你可以生活的相对轻松。

以上两点中工作的地位高于婚姻感情。

因为工作不会抛弃你,工作能养活你,让你活着无需靠人施舍,当你的工作处理好了,婚姻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但是如果你要是想着先成家,再立业,我会告诉你,身边有朋友因为颠倒了顺序现在离婚了。

人是靠本能和欲望活着的,婚姻是一个相互交换,相互承诺的本质,构成是两个人,这里面是有利益衡量的,如果婚姻的天平不是那么平衡了,要么一个人永远受气,要么不受气的结果就是分手。

我之前看到过一个回答,说穷人孩子该学医,考研考博稳进中产。

底下一堆赞,大概全知乎都觉得医疗圈特别单纯,靠技术吃饭,不拼爹就拼学习?

我就用医疗圈做个切入点吧。

-----------------------------------分割线--------------------------------------------

第一个故事。

有一对医生夫妻,都是我爸的大学同学,也是老乡,大家关系挺好。

毕业后,丈夫被分配去了不发达省份的省会,省内最佳医院,全国二流吧。

老婆也去投奔了丈夫。

俩人一起打拼事业,做出了些成绩,在该省算是领军人物了。

丈夫如今是龙头医院的书记,老婆是某大科的主任。

可惜多年来,儿子没人管,扔回老家给老人带。

这下变成留守儿童了,老人溺爱孙子,结果沉迷网络,成绩稀烂。

送去某高考工厂,复读一年,终于惊险考上了一所全国垫底的医科大学。

总算是个二本嘛(当年还有二本三本区别的),也算值得欣慰了。

上了大学,历经数年挂科风波后,小伙子终于醒悟了,认真学习考研。

报考魔都某TOP院校的TOP专业,导师是父亲的好友。

小伙子其实人挺精明的,备考期间也够努力,就是爱好过多,抽烟喝酒打篮球踢足球捣台球外加各种网络游戏,分心太多,底子太差。

尽管认真备考大半年,考研分数还是不太理想,垫底进了面试。

我们关系挺好,出分以后我问他情况如何,他叹息说估计没戏了,只能调剂去X医院X科室了。

注:X医院是他父母工作的医院,X科室是王牌科室,这里不说了,以免暴露信息。

最后还是绝地翻盘,上了TOP院校的硕士。

从此开始开挂的人生。

研二转博,随即发了会议,博士期间有文章产出,临床也不差,毕业后留院。

老婆是导师介绍认识的,院内某科主任的女儿。

一看结婚了,双方父母一凑钱直接全款买房,附赠宝马5系一辆。

如今还在规陪,已经确定国外进修计划了,规陪结束直接去。

可以预见到,几年之内人家就可以吊打我了。

虽然人家本科起点比我低,但人家子宫起点比我高啊。

-------------------------------------分割线-----------------------------------

第二个故事是我隔壁寝室的同学,我最好的朋友之一。

同学属于动手能力强,理论也不错的人,虽然背书不是特别用功,考试达不到最顶尖的那一批,但理论框架搭得很透彻。

我建议他争取下保研,保不上就考研,他拒绝了。

还没毕业就去了一个小诊所,上班赚钱。

多年后他才告诉我,当时父母买了县城的房子养老。

父母年龄大了,工地实在干不动了,只能打打零工,弟弟还在上学。

县城的房子一共17万,他家欠了14万,他得还钱,得供弟弟上学。

小诊所虽然平台低,但收入高啊,一个月有七八千呢,还管吃住。

一年攒四五万,加上父母的零星收入,两三年就还清债务了。

之前和我借钱,为房子和彩礼。

其实他们那儿房价并不高,至少以他的收入,买房应该不难。

总比规陪生在上海买房容易得多。

但他得供养父母,得从零攒起,很难。

我手里没钱,和我爸妈要了点给他,他想了想,坚决拒绝了。

最后房子还是买了,未婚妻却谈崩了——嫌弃他还贷养父母,婚后生活质量太低。

酒桌上,他叹了口气,说:不结婚也好,我本来还在愁家具电器呢。

最后说: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混个温饱,做个牙匠吧。

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挂满猴子的树

抬头看是屁股

低头看,是笑脸

在我们爸妈那个年代

阶级并不严格

我爸靠着摆地摊起家

几年时间,开始开门面

混的是风声水起

以前手里的铺子有cba(那时候,运动品牌热门,但是cba。。。)

有才子,有酷黄毛

还有2个自己管理的店铺

中间,还炒过商铺

0几年的时候,现金就有几百万。

然后遇到了湘西三管融资

(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百度)

最后破产

现在,信息越来越透明

传统的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这对阶层底下的人

并不友好

曾经有一句话,叫:“做餐饮,只要你肯做,绝对不会亏”

现在,外卖行业的崛起,吸血吸的那帮搞餐饮的苦不堪言

你不做,别人就做

你做,就要被吸血

固定阶层的

有人说是房子,其实不然

明明是教育

房子只是限制了教育而已

现在这个年代,就不要说什么读书没用了

村里某某某不读书现在一年赚多少钱了

信息绝对的透明化

导致的竞争

便是家底,和自身

父母能提供车的

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

父母能提供鞋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父母什么都提供不了的

脚板麻木,磨层老茧下来,跟穿鞋的也没多大区别。

但是,你想要个车???

不好意思,你想多了。

阶层可以跨

最多从底层跨中层

至于,中层跨上层么,

上层位置就那么多

你觉得别人会给你分一杯羹的机会吗?

如果人人都有钱

那么人人都是穷人

我是狗子,希望你幸福,

作为一个思考者,我来从根本上为众多学生与年轻人解释一下这个问题,也算是抛砖引玉。

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看完本文,你可能会有一点理解我这样选择的原因。

我一般是愿意谦虚一点的,但如果我太保守了,你们可能无法发现我的光茫:)

关注这个话题的,绝大多数是穷人,或者换个词,一般意义上的普通人,更精准一点,小资产阶级以下的人群。

我作出判断的理由是:从概率上讲,穷人居多;从选择性来讲,富人一般不会关注这样的话题。

人们一般都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话题。

为什么呢?

因为造物主给人类作了一个苛刻的原始设定--每个人只拥有一生一世,只拥有少量的精力和时间,一个时间只能做出一种选择,作出一种选择就意味着放弃其它很多选择,同时选择了之后没有后悔药吃,不管事后如何转弯补救,在前一个时间作出的选择影响已经形成,永远无法挽回。

不管对穷人还是富人来讲都是如此。

富人跨越阶级难不难?向上也很难,因为金字塔上面的位置会越来越少,向下相对容易,纵身一跃就可以自由落体。

但富人一般不想纵身一跃,他们会顽固的守护着自己的优势地位,所以富人跨越阶级其实也很难,哪所是向下跨越,人的本性决定了这个现实。

穷人向上跨越阶级当然很难,人那一点点时间精力,其实做不了多少事,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和认知,没有对抗本能的能力,那一点点时间精力很快就会在日常琐事中消耗殆近了。

就像香港富豪做的那个实验,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根本没有挣扎的力气;或者像英国记者做的那个实验,一旦身处身会底层,时间精力金钱都围着基本的生存转,根本没有改善改变的可能。

这两个实验,我懒的具体复述,因为有时间成本。有些人可能知道,查一查也很容易找到。但一般人也懒的查,因为也有时间精力成本。

假如一个人上下班通勤就要三四个小时,还要工作八到十二个小时,回到家还要做饭接孩子辅导作业还要照顾生病的父母,即使只是做做家务,也是不小的时间精力支出。或者什么人际负累也没有,空闲里还要刷抖音看小说玩游戏看美剧,那还有什么精力能剩下来改变命运呢?

改变命运,需要的认知准备是如此的庞大,已经令人望而生畏。

何况,认知仅仅是微小的一部分。

更大的挑战,还在行动上。

以自我的些微之力,做什么事情能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呢?

我一旦想到人仅有一生,仅仅能做一点点事,只有一次生命的机会,只有一点点精力,只有一点点可以用以行动的机会,如此的受限,就会对造物心怀敬畏。

比如我拿出生命写这样一篇文字,是得是失,其实还很难说。也许这个选择,已经让我偏离了目标。思考与表达也是有成本的,所有的成本归根到底都是生命。

人的本质是蝼蚁,所谓天地不仁,正是此念。

人如此受限,因此更加贪婪,我们努力想要在极度受限的单一模式中,得到更多,体验更多。很多人经常无意识的想要更高的效率,上厕所看书,吃饭看电视,走路听音乐,一有时间就玩手机,本质上都是出于这种贪婪。

但这种无意识的贪婪没有用,反而会耗尽非常稀缺的精力。

说了这么多,下个结论:

鉴于人的极度受限性,大多数实现了阶级跨越的穷人,实际上并没有聪明努力到哪里,更多的是撞上了大运,就像漏网之鱼,不经意间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当然,有极少数大智慧大毅力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重塑人生的认知和能力,一定程度上掌控了自己的命运。

但要我说的话,能获得大智慧大毅力,本身,就是一种大运气。

不过能看到这个问题的人,能做此反思的人,也许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运气,即使不能完全改变命运,但改善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好一点,还是有希望的。

你要知道,全中国还有很多人不上网,上网又上知乎的,不到五千万人,上知乎不看八卦而是学习增长见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了。

所以看到我这个答案的人,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气运。

那剩下需要做的,就是在认知上探索深化,在行动上勇猛精进又善于养藏,如果能再加上一点点气运,还是比较乐观的。

说说我吧。

我家里很穷,高中学费都交不起,靠学校减免读出来。拼命学习,成绩班里第一,考上了985。我们学校一届两千多人,过重点线的也就二百多,进985的只有几十个,难度可想而知。

不知道报什么专业好,亲戚里很少有读大学的,给不了参考,学校化学是王牌就报了化学,差一分被调剂到计算机。事后来看不亏,还算运气不错。

毕业找工作时,过了腾讯网申,但腾讯不来我们城市招人,需要去南京面试,买不起车票,再加上家里觉着去国企好,去了省城的国企,月薪3000。见识不足,第一次错失良机。

国企一年涨薪不到10%,城市房价两万多,越来越绝望。通过猎头又去了深圳的互联网巨头,薪酬是原来五倍,正好是深圳房价的一半,感觉有立足的希望了。没想到15年深圳房价直接翻倍,再次绝望。其实15年我有买房机会的,我几张信用卡额度加起来有二百多万,微粒贷额度也有几十万。但是农村孩子不敢这么冒险,万一失业了就完了,没人给兜底,也没人指导。第二次错失良机。

深圳无望,那就去杭州的互联网巨头吧。给的薪资比杭州均价高,我也有几十万的积蓄了,感觉比较稳了。谁知还没转正,杭州就限购了,然后房价一路狂飙,手里的钱贬值的厉害。

好不容易到了过了限购,我爸爸生病了,花了几十万,农村医保不给力,都是我出的,现在又不够首付了。而且因为照顾爸爸请假太多(父母不会普通话,和护工医生没法沟通,而且第一次来大城市很怕,我只能陪着),我被排挤出核心项目,半年后被优化开除。

______

想不到我的第一个2k回答是个抱怨发泄贴

我把公司名和抱怨的内容都删去了。

_______

评论区好多讨论说化学不如计算机的,现在正是选专业的时候,说两句吧。

其实专业无贵贱,化学比较偏后期,对能力挑战高些;计算机偏前期,入门并取得回报容易一些。所以穷人家的孩子优先考虑计算机,尤其分数不到211的,更要优先考虑计算机。家庭条件好些的,可以选择化学,国家对基础研究处于饥渴状态,基础行业的需求稳定而庞大,总体来看生活质量并不差

我是农村出生的,家里面很穷,不过我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了西南石油大学。毕业后,我很幸运去了一家央企,目前在国外的项目上。我很理解很多答主的经历和遭遇,他们当中有很多努力而优秀的人,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好几次改变阶级的机会,其实,这样的错过,我也经历过。2015年我有30多万的存款,之前送妹妹读书花掉了几万,然后家里面的老房子快倒了,就给家里装修房子了,同时,也给家里一些父母买了一些家具。三十万很快花完了。于是,我错过了一次在天津低价买房的时机,而后来,天津房价在2015年年底突然发力,看着房价翻倍,而我手头却没有钱去买了。我开始重新攒钱,到2017年年初的时候,我攒了40多万,在成都买了一套二手房,因为我发现自己在天津买不起房子了。

紧接着,我哥在北京也买房了,他抽到了限价房,才2万一平。这么好的事情,我家里人都想着砸锅卖铁也要帮我哥买房。于是我又跟银行借了16万,然后我家跟各路亲戚借了20万,我哥跟领导、同事借了十几万,凑钱买了个60多平米的小房子。我哥的工资目前还不起房贷,我就一直在帮我哥还房贷和借亲戚朋友和领导的钱。陆陆续续,我给我哥还了30多万了,终于要还清银行和亲戚、朋友的钱了。后面,我每年要给他还5万左右的房贷,直到我哥能自己还得起为止。然而并不是每个农村的孩子都有像我这样的运气,能有好的机会去赚钱的。我哥就是一个例子,他在北京的工资挺低的,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想着把房子送给我,而他说自己想出家。而我,怎么可以要他的房子呢?那是他的希望。他想放弃的时候,我来帮他背吧,背到他自己能背得动为止。

我的同事,很多都开始在天津买车买二套了,甚至三套,有的在投资黄金和其他基金,他们家里也会给自己助力,给自己提供赚钱门道的信息,手头存款几十万很正常。而我,是我同事当中最穷的一个吧。他们叫我去天津买二套,我说我没钱,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我银行卡里就几千块钱,他们问我钱哪去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跟他们解释。

不过,我还是很幸运的,有一定的能量去改变命运。我也感受到了阶级的差距,我的很多同事,一到单位就买房,是父母帮他们首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一心一意地去工作;而我们这种农村出身的孩子,除了要养自己,可能家里面还有父母、兄弟姐妹,需要帮扶。你赚的钱,不全是自己的。

原生家庭,是很多农村孩子的牵绊吧。我今年三十岁了,没有存款,没买车,只有一套房子,还要每个月还贷。我也知足了,毕竟,城市的入场券,我已经买到一张了。我希望,自己这一代可以好好努力,去改变命运,以后自己的孩子,可以有更高的起点,不用落后他人太多。因为我就是自己孩子们的起点,就像父母就是我的起点一样。

我还记得自己在田里面干农活的场景,当时双抢,太阳很毒很辣,水田有蚂蟥和其他虫子咬脚,蚊子和牛蝇在下午特别多,手上的皮肤被水泡得发白,指纹像是被磨掉了。很多孩子在帮父母干活儿,我每次干完活儿,回去觉得腰酸背痛的,然后我爸妈对我和我哥说,要读书读出去,以后就不用干这种体力活儿了。

穷人要跨越阶级,真的只有读书这一条路了。感谢高考,也感谢父母送我读书。

现在的社会,就是强者恒强,赢者通吃。要突破阶级壁垒越来越难了,不过还是有机会,我们都要努力去争取,不放弃。

真正穷的人,一辈子都跨越不了本来的阶级。

这就是这个社会的法则之一,如果意识到了,恭喜你见识了这个社会本质。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有时候出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一生。(如果你很自信那就是另一回事)

很多时候你的努力说到底只是为了弥补你与别人刚出生就存在的差距(这句话并没有很多人能理解)

他父母的上限是他的下限

很简单但怕有些人不太理解,就多写点好了。

这里我并不会举太多的例子,通俗一点。

:甲、一个五线小城市里出来的孩子,父母都是最底成工作者(这里并没有什么歧视的意味,希望明白) 三十多岁时在多瑙河畔喝着红茶,在温莎城堡中吃着下午甜点(这是代指阶级),此时看这篇文章的你觉得可能吗? 如果觉得可能的你别天真了,看看身边,更多的是辍学,在社会上浮沉,泡网吧,草根的种种,这才是常态。你觉得是哪个可能性更大。如果你非要拿那些草根的例子说话(明星等)

1.其中有些人并不是指出一点小名气,就跨越了阶级。这是阶级固化的必然。

2.把你所能看到的所有举出来,统计。残酷的是我需要你知道,中国社会最上层阶级的人只占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一(这是最上层阶级)中国十四亿人,好吧,自己想一下

然后呢,来看乙,

乙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知识水平国内顶级,从出生开始,系统的培育,用最好的资源,师资,最高的效率,当你看奥特曼打手游时,他在跟你拉出一个鸿沟,对,从这时候人家只用几年拉出了你一二十年都赶不上的距离。(因为他有资源,这里指的是资源掠夺性,就不探讨太多了)他父母的人脉是他最基本的关系网,乙在这基础上扩展,哦,然而我们可爱的甲只是一个空白(有点残忍是吗,但这只是最基础的) 他的父母是他的下限

来,让我们看看最初哪个更有可能在多瑙河畔?

真正穷的人,是很多都想象不到的,看看那些社会最底层的,再来看看这篇文章,看看这个世界的法则吧

然而,还有很多的人把时间用在王者等上面了(格局决定)

有些人可能会不屑一顾,但这是适用于绝大部分绝大部分的人,(除了百分之零点零零一的幸运儿)如果你很自信是这其中之一,当我没说,百分之零点零零一已经很高了。极高了,是不是有点难受,没事,过几天,你还会一如既往的

一个四五线小城,一百万人口,真正上十亿的不过一两家。(你告诉我千万,对不起一亿有点低,千万很多拆二代已经有了)这是阶级。

好吧,上千万的,看看你底下收破烂的人,这就是跨阶级的难度。

很多有了一点小钱的人,开宝马做奥迪以为跨越了阶层,最顶处的人俯瞰下面浮世凡尘,一点点小的钱就打发了那颗不甘的心,并没有多少人真的想跨越真正的阶级。

愿 很多人 两天后打游戏看偶像剧能快乐

并不指望有多少人看到,人的惯性是一篇文章改变不了的。

但希望也许有那么一两个,当你们俯视的时候也许会别有一番滋味。

晚安,

这篇文章昨晚写的有点晚,想了想,为了更好回答这个问题(同时为了你们更好的理解),优化下回答)

绝大多数人认为的上层阶级,只不过是中产阶级。

来看看真正的顶层(这就是穷人一辈子无法翻越的鸿沟)

看看上流社会的一个代表 (引用优秀知友文章)避免了我去整理了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真正的名媛?

姚安娜出席巴黎名媛晚会,穿的是法国奢侈品品牌J.Mendel的金色高定长裙。

戴着之前一直展示在法国卢浮宫里的Payal NY珠宝。

还和比利时王子共跳了一曲华尔兹。

嗯,活成了公主的模样。

再来看看我们可爱的甲。让可爱的甲跨跃进这个阶级,可能吗?

出生很大程度了决定了大部分人的一生

姚安娜出生那一刻起,决定了她与甲两个不同的人生。嗯,投胎是门技术活。

再来看看与各位相关的例子。更亲切体会下。

你在哪一刻体验到了真正的贫富差距?

当穷人用命去赚钱

当富人用钱去让生命更爽一点点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有一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吴永宁。

他是90后的湖南孩子。

生父患病,早早离开人世。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常年吃药。

念完高二,吴永宁辍学,开始艰难谋生。他做过建筑工地的小工,去工厂做过工人,也去横店做过群演,都没有挣扎出头。

后来,他开始用命换钱,走上极限高空挑战之路。

10个月时间里,吴咏宁发布了301段极限挑战视频,将从100米到468米的高楼一一踩在脚下。

“国内第一我不敢说,现在国内玩这个的实在太多了,但我一定是玩得最狠的那个,因为我每天都在爬,我是在玩儿命。”

这是寒门孝子的极限迷途。

最终,他在这条路上一去不复返。

2017年11月8日,吴咏宁湖南长沙一栋62层大楼的楼顶,双手攀住楼顶边缘,做引体向上。

做了3个引体向上后,他开始体力不支,开始挣扎着要爬上来。

但20秒后,还是坠下高楼,不幸离世。

这些用命换来的视频,能换来多少钱呢?

几万?

几十万?

不。

这些视频每次收到的打赏,不过是一两百块钱。最多的一次,是288.5元。

288.5元,不够富人擦一双鞋,不够他一杯饮料,甚至买不起他卫生间里的一个纸巾盒。

可是,这是穷人一条命。

当吴永宁每次都以必死之心,去攀爬高楼,做高楼极限挑战时,王诗龄们浑身世界名牌,一家人每月伙食费高达7万多;

当台风登陆珠海,周荣在狂风暴雨中,拚命撑住自己的小货车不被掀翻,却被当场压死时,林依轮的儿子在参加节目时说,他长到10几岁,没见识过穷困,到过最穷的地方是广州;

当一个个穷人被生活逼得满目无光时,王思聪们去一趟酒吧,动则花费几十万、几百万;为了带自己的狗回北京避雨,会乘坐豪华的私人飞机……

你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上,阶层有多森严,人与人的区别有多大。

在电视剧《黑冰》里,王志文饰演的郭小鹏曾说: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世界,他们残酷地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最高层的人,可以最大程度的享受物质和精神的供应。

随着层次逐渐递减,最底层的人所拥有的物质能量,通常只能勉强维持他们的生存,精神供应几乎为零。

这就是现实。

有人呼风唤雨,享尽人间繁华;

有人贫病交迫,饔飧不饱,为了活下去,他们随时准备死去。

如果你不懂什么是真正的贫富差距?

我告诉你:这就是。

(写的真好,很多的时候人活的还不如狗)

很多人有个疑问,社会阶级固化,难道没有人试过跨越阶级吗?

来,看个暖心的例子

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1919年,从意大利偷渡到美利坚的庞兹决定炒掉老板,自立门户。在那之前他一直是个小混混,打过杂侍过桌洗过碗,夜寐地板。许多年后老庞对《纽约时报》说:

我来到这个国家的时候,口袋里只有2.5美元,但我的脑袋里有一个100万美元的希冀。而这个希冀,从来未曾离我远去。

当时的100万美元,大约相当于如今的一个小目标。庞氏来对了地方——彼时全世界唯有美利坚最可能为他实现他的伟大希冀。钢铁、石油和铁路,为南北战争后的美国带来爆发式繁荣。到1890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已是明日黄花大英帝国两倍。

当然美国的繁荣是杠杆式繁荣。到1919年,美国的政府债务滚到270亿美元,债务/GDP比为30%,此后一骑绝尘。这两个数字在一百年后分别是22万亿与105%。

看看这成功的例子,一些自信的人激动了,认为我也可能。可真的是吗?

但 很可惜,这个在历史浪潮中被记载下来的人,向你诠释了穷人一辈子都无法跨越阶级。

即使他有梦想,遇到了美国最好的时代(对于他来说),柯丽芝繁荣。股票投机,贷款浪潮。自由主义盛行。在机遇,努力都具备了的前提下,哇,一切都按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可 现实 往往是残酷的 你在努力在奋进只需要一次就能给你打回原形,打回万劫不复的境地。他上演了生动的庞氏骗局,在经济学上演了一个完美的反面例子。最后落得一个凄惨结局。

他有什么错,他不过是众多奋斗者中最成功最努力的一个,可是,那些大腹便便的资本巨鳄什么都不用做,只需安然的待在自己的万亩庄园里享受生命。经济大危机虽然可怕,但只是对他而已,真正的资本巨鳄们史实上(历史的记载)并没有受多大的影响。

他失败了,真相是他重来没有进入过最上层的阶级,在阶级上没有那么固化的那个年代,他跌入了万丈之渊。

资本大鳄抽着雪茄,彼此间讥笑:不好好的待着自己的阶层,做注定的底层。

不过是一个小丑罢了

分界线2019年7月21日,

好久没看这篇回答了,看了下评论,发现有很多人说我悲观。

其实,恰恰相反,我认为

无论是什么人,都有过好生活的权利,也都有过好生活的能力。

我并不是多么热衷于什么所谓的阶层。

而且能看知乎各位也都不是这篇问答所说的真正的穷人,

我看过很多真正穷的人,捡垃圾,拾瓶子,苦中作乐,夫妻恩爱,回头相视一笑。

当然,也看过高档餐厅,不顾体面,夫妻反目成仇。

过好生活,靠的并不全是所谓的钱,你的行为,你的态度,你的思想都占了很大的部分。

与其执着于阶层,不如过好现在的生活,这是我想要说的。

中产也不赖,不是吗,有些人实现简单,有些人实现难,众生不易,但

如果你做,总会实现。

祝你幸福,别执着于太远,保留一颗拼的心,多看看当下,过好现在,你也能过好未来。

第三更有的人说我三观不正,有的人说我丧。

我不知道很多人对待穷人的概念是什么,定义在哪里,

我对于穷人的概念是前一阵子的一部电影《何以为家》

而且你要知道有房子,有车,是属于小康而不是穷

我看了底下很多人的评价,在说能跨越。“有趣”的是用的都是诸如我身边的,我认识的,我知道的,

对,是有人能跨越,我不否认,我也说了,总归有人,有趣的是,那个人不是你,是你身边的,你认识的,你知道的,但可惜的是不是你,有些残酷?

我还看到了有个评价,穷人考上211算不算阶级跨越。

我有些惊讶,难道说考上了211,未来就已经甚至说一定成功了?是不是把成功定义的过于简单了。

知道幸存者偏差吗?(死人不会说话)

211只能说是开始,让你脱离低级圈子,步入一个更高级的圈子,开阔你的视野,开始慢慢积累你零基础的人脉,他只是提供给你了一个平台。

有可能你创业失败一贫如洗(说创业成功的,现实点,自己查下创业成功的概率,顺便查查幸存者偏差),而且很多的穷人家的孩子会选择稳妥一点,步入体制内,简简单单如进入银行当个小职员,年复一年的慢慢熬着。

好了,把话题转回来,是,我不否认有人能跨越阶级,但你要知道很少,很多人也要知道那不是你。

因为你拿什么跟那些人比,用你的一厢情愿?拿你的自以为是?还是你的幻想?

成功不会那么简单,你看到的那些人,他们用了数年的时间积累,很多人甚至用了一二十年,才做到了很少的那批人。

当那很少的一部分人去用时间拼的同时,更多的人在干什么。在他们拼死拼活的同时,你们在你们的青壮年刷着快手刷着抖音,在微信上消磨时间,在地摊上侃大山满嘴飙着脏话。更多的时间你用来享乐,但究竟有多少人提升自己,学一个长处,给自己点资本。

问问你自己你拿什么跟人家去比?否则那将永远会是你身边的人,而不是你。你看着别人的光鲜亮丽,你却躲在臭水沟里。好玩吗?

说到这,很多人也要意识到,不只是穷人,很多小康的人跨越阶级也很难,

看到这里,我希望你能去外面看看,看看那些马路边上侃大山的人,看看那些网吧里沉浸于玩乐的人。甚至你还可以看看你的身边,那些整日抖音快手微信的。你可以问下自己,他们凭借着什么成功,凭借着什么跨越着自己的阶级,再看下你自己。

我的学校,而且属于当地最好的,每个学年有着两千人左右,每天早上五点半到晚上十一点下晚自习,每周一场考试,一月一次大考。累吗?很累,但考上的985,211的还不超过一百个人,考上清华北大就一两个。 那我们来看一所大城市的高中

看下清北的人数,更不要说他们的985,211了。轻轻松松的七百多。而且这些很多学校都没有晚自习,更是周六日双休,而我们周六日仅有半天。

当一些小城市的高中挤破头想考985211时,殊不知大城市一流的教育水平带来的鸿沟。

很多人可能有疑惑,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时间付出的差距不同,为什么付出了这么多,最后差距天差地别。关于这一点有很多的原因,很简单的来说,起点,老师的师资,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你苦苦数十个地熬时间,甚至不如别人半个小时讲的透彻。

我的老师是211毕业的,回来交我们这批学生,领着每月三四千的工资。

有很多人信奉毛坦,衡水的神话,但你可知道那些背后的失败者有多少,正像我们学校背后有着一千九百多只是一二本的学生,还有些考不上的。

可能看到这,有些人信奉着可笑的读书无用论。

我只能说,读书是简便而且性价比最高的方式,相比与一些人为了生存的努力,你只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最大化的知识,用这些知识来一次公平的考试,很简单,同时,也很难。难在走这条路的人很多,脱颖而出的很少。

接下来,

说说幸存者偏差,

形象化一些,就如同你面前有着一个悬崖,铁索横挂,底下是万丈深渊,悬崖这边生活不算太好,有些差。因此很多人都想过到彼岸,因为彼岸代表着荣华富贵,代表着美好的生活。在人口基数大的中国,你往后望去,人海茫茫,你看不到尽头,到地平线的尽头依然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头攒动。很多的人都在争着过着这个悬崖,于是一群又一群人涌过去,但铁索很窄,能容下的人又很少,到达对岸的人相比这大军稀疏的忽略不计。更很多的人死了,但还是有很多的人在蜂拥而上。很多的人在铁索桥之间跌落悬崖,而茫茫人海看到有人到达了彼岸发出了一阵欢呼,你有点迷茫奇怪,难道没有看到这么多的人死去吗。但你又不能去鄙视,质疑什么,因为对岸真的很好。你看到很多的人在铁索桥上各显神通,凭借着自己的优势,用尽生命努力跨越,但更多的自大者跌落深渊。你有些疑惑为什么过个铁索桥这么难呢?

一部分人到了对岸,发现真的很好,什么都有,是资源丰富,但能容纳的人很少。这一部分人回头看下之前所待的地方人海茫茫,意识致命的一点就是如果都来了,那么他们也会如同之前一样过着困窘的生活。

人总归有着劣根性,为了自己的高生活,于是这一部分人拦着绝大多数过桥的人 。只留下一部分真的有能力的人继承,巩固下阵线,更好的发展。

而一些人很聪明,他们想着何不从对岸入手,于是他们培养了一些“代言人”,欺骗着大部分人。

视角转到正在铁索桥上的人,人们都在桥上挤,都想着过到对岸,迎接美好的生活,很多人都不知道对岸的人此时正精心谋划着一个陷阱,来坑杀大部分人。甲看着周围人海熙熙攘攘,在看着之前的一头依然蜂拥着无数的人。甲突然意识到正如一部分人意识到铁索桥总归是桥,承载不了这么多人。于是这一部分人各显神通,在桥上猎杀这过去的人,无用者早已死去,越来越精尖的人留下,再次角逐,此时一群什么都不知道的人蜂拥而上。

你看着桥上的惨状,你转头,突然发现,有一些人很快乐,即使在桥的这头也很快乐的过着生活,他们生活依然很美好,当然也有很对自大的人源源不断的坠落山涧。

幸存者们看着对岸稀疏的人群,依然在不停的叫好,好像自己就能过去似的。

你其实也想过去,不过,此时的你正在积攒力量。

(形象化的比喻,类似于寓言,你,送给那些拼搏的人)而我希望更多的人能积攒自己的力量,

看到了很多的评价,诸如这人废了啊,颓丧啊,更有甚者

很多人对我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有误,

但我的意思是:与其说那么多,想那么多,不如直接去做,拿着阶级观念,心安理得的废下去,那 谢谢 你真的如了很多人的心。

我不希望你们在自己最好的时光里,侃大街,刷抖音快手,玩农药。

有些人的生活

每天早晨从300平的独栋别墅醒来

在埃菲尔铁塔的背景里享受早餐

日常生活就是去世界各地的网红点打卡

有着各种奢侈品

二三十岁开着豪车

但看下大街上的。同龄人更多的是打工,送外卖,白领,服务员之类的。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世界很有趣,这个世界好就好在,你是一个人,有着自己的思想,之所以你能看到这个答案,是因为你有着自己的思想,不甘心,想奋斗。

你是自己生活中的中心。

可因为你看不见长远,鼠目寸光,有很多的人只是昙花,刹那间消逝,难道你身边没有类似的例子吗?很多人也许真的一辈子就那样了。

记得我最初的一句话吗,他的父母就是他的下限,你可以奋斗,慢慢的奋斗,使你孩子的起点比别人高,慢慢来,总会改变。

而且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意识到 人生真的很短,别信什么来世之说,与其寄托希望于未知,不如看看你所处的现实,不要拿阶级当做借口为自己,去奋斗。

又是半夜写的这篇文章,完笔已近快两点了,但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真心希望你能使自己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晚安,祝你生活美好。

我家从贫困拮据,下岗,月薪200块,到现在年收入几十万,几套房的小中产家庭。算是小小的跨越阶级。

也借这个回答,回顾我父母的半生。

我父母是70年代人,都出生在河北张家口某重点贫困县。

爷爷家四个孩子,家境很差,到了八十年代,晚上还常常只能喝粥。把玉米芯磨成粉当白面吃。我爸从小就被当壮丁使唤,放牛种地睡粮仓。一双鞋穿太久,挤得大拇指都变了形。

姥姥家是没落富农,有三个女儿,姥爷是坝上林场兽医,姥爷早年去世后全家陷入困厄。

我父母是初,高中同学。又一起在石家庄读了化工中专。毕业后回到老家的化工厂,和很多亲戚都一起工作。

求婚时,我爸买不起三金,家境又太差。我姥姥觉得跟着小伙子没未来啊。。我妈和我姥姥说,就要嫁给我爸,不答应就断绝母女关系。两个人就这么结婚了。那是1993年。

他们的婚房只有23平米,还是公家的房子。再后来有了我。我很小就开始记事,四岁以后的记忆基本都在。

1995年。这张照片,左边我妈的表情很夸张23333

1996年,父母的工资每人110块。他们一领到工资,就全换成五块五块的,每天只能抽一张花。

1998年,父母在的国营化工厂萧条,很多工人开始做些小买卖维持生计。我父母去天津郑州贩服装,我爸还学了裁缝。

那段时间蘑菇价格高,他们又买了种苗,在爷爷农村的老宅挖了地窑,学种蘑菇。种蘑菇的菌袋需要稻草填充。我四五岁的记忆,便总是和稻草相关。吃饭坐在稻草上,午睡躺在稻草上,在很高的稻草堆上蹦跳玩耍。我爸也学着种些西红柿,长出的果实品质极好。

1997年,我和我妈1996年

1999年,第一次转机来了,化工厂的一位中层领导投资西红柿大棚,长出西红柿总是空心。辗转推荐来问我爸。几次接触,这个领导觉得这小伙子挺靠谱。就把他调到了自己管的市场部。市场部常出差,待遇稍好些。

结果我爸第一次出差,去内蒙海拉尔,就丢了公款5000块。当时在我父母眼里是个天文数字。两个人抱头痛哭,消沉了大半年。他们的存折里,结婚五年,只存了5000多块。又不想让老人知道。好在领导谅解,这笔钱后来慢慢还清。。

2001年,我爸买了他人生中第一套房,5万8,借了4万8。。。和亲戚朋友一千一千的借的。这笔钱也还了很久。

第二次转机出现在2001年,在市场部两三年出差过程中,我爸接触了河南焦作一家农药分销商T,T公司也代理一些糖烟酒品牌。几经接触,2001年秋,我爸一人离家,去了河南焦作,做市场推销员。工资600块。

那一年我爸已经30岁。

独自在外吃很多苦,有次大冬天我爸被不小心锁在单位仓库,又冷又饿,半夜打电话给我妈,两个人哭得很伤心。

后来,2003年非典,草木皆兵,我爸不敢从河南回河北老家过年,又想我们。就自己开车北上回家。为了安全,他站在我们家巷子头,我和我妈站巷尾家门口,看着脸,喊着说话。喊着喊着都哭了。。他后来转身就开车走了。

2001 - 2004,我和我妈生活拮据。小学一年级晚上丢了两块钱,我妈和我打着手电去街上找。还真的找到了。。我那时突然喜欢上收集钱币,记得两块五买了同学一个85长城币,我高兴又心疼了好久。。我妈始终支持我这个爱好。到现在收藏钱币有16年了。

2004年,我爸升任市场营销部经理,工资1800。为了家人团聚,也考虑到城市教育水平比县城好,年刚过,他咬咬牙,把我们一家接到焦作。当时河北的全部家当,一辆面包车就拉走了。到了河南,租的老楼房,楼层低,家里的老鼠胆大得很,一只只总和人打照面。

2005年,这一年我爸妈都以34岁大龄,通过成人自考,得到大专文凭。2005-2009年,我爸的收入开始快速增长,迈上十万。在河南省内食品营销领域小有名气。

第三次机遇来了,2010年他被青岛某公司挖走,我在河南中考全市前三,后跨省回河北石家庄二中读高中,至此我们一家进入三地分居状态。这一年我爸收入翻了两倍,青岛极大地提高了他的身价。

后来在河南新乡也工作过,石家庄新乡都在京广线上,铁路十分方便。我高中那会课业重,放假如果不去青岛,就常待在近处的新乡。

我妈这边,2004年起在家赋闲。偶然机会,我推荐她去做职业荐稿人。(我小学四年级订了儿童文学,看到了招聘启事)。结果她一发不可收拾。

2009年,鼎盛时期,我妈给全国三十多家杂志供稿,《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格言》,《儿童文学》,都有她的稿子。

职业需要,她接触了大量文字,见识突飞猛进,视野拓展很多。按他的话说,从家庭主妇变成了坐家文青。

2012年春节,《意林》杂志社寄给我妈一套礼物,还有各个主编的签字贺卡。她很有成就感。

和我妈随便聊起过萧红,周国平,龙应台,林清玄,甚至有点冷门的白先勇,毛利,沈石溪,宋丹丹的《幸福深处》,林青霞的《云去云来》。我妈全都知道!很让人惊奇啊!

稿子被选上以后,除了稿费,杂志社通常会寄来免费样刊,于是家里堆满了各种杂志。我也因此得益。

我这边,2007-2010,我读初中。有个印象深刻的事是,我妈鼓励我在初中捡瓶子。

对,就是那种塑料的饮料/矿泉水瓶子,一个可以卖一毛钱。那会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也不用翻垃圾,地上就很多,就每天拎个小布兜,碰到就捡个。捡了一年多,卖了几百块钱。

让我拾瓶子的原因,我妈最近才告诉我。她觉得当时我父亲工作辛苦,她又没有大才干,一旦出什么问题,家里肯定大动荡。她小时候因为我姥爷壮年突然病逝,家境急转直下,她一直有这个忧患意识。

既然都能放下身段去拾废品,她觉得我未来一定不会被穷困击倒。这算是一种心理锻炼吧。

她还鼓励我去倒卖比较火的辅导书,联系出版社问底价,然后进了一些卖。

初中毕业,我中考全市第二。

高中跨省回河北石家庄二中,很多方面我很不适应,成绩一落千丈。我妈到高二来石家庄租房陪读。那段时间 我们都很煎熬。

2013年,高中毕业,比一本高40多分,省排一万多,大概是中国矿业/中国地质/合肥工业的水平。几经考虑,后去了宁波诺丁汉大学。

大学一年10万的学费成了最大开销。我爸妈不再异地,我则难得回家。

大学极大地拓展了我的眼界,也提升了我的人脉质量。英文水平突飞猛进。我在宁波也触类旁通,学会了上海话的皮毛。

大学在国内的时间,我妈一直在催我找实习。依然是想让我尽快有自立本领。

我妈那会天天上网给我搜各种实习机会。做成excel发给我哈哈。

我才大一,除了网申,就一家家上门去问,后来机缘巧合真的就“问”进了东亚银行做实习生。随着年级高了,又面了几轮去上海德勤咨询,借此又混上了罗兰贝格的黑工。2015年去了英国。

现在我们全家基本只靠我爸收入就可以,我妈这边投稿子,搞些小投资更像是自我消遣,以开心为主。

随着我爸的工作搬迁,每到一个地方总不能一直租房,千辛万苦,各处拆借总要买房自住。这个造成了长期的现金流紧张。现在,这几处房让家里人在很多决定上更有底气。

2015-2019年,我在英国,加拿大。本科毕业那年录了伦敦政经,帝国理工和多伦多大学。去了多大会计。然后没有悬念地,读研,工作,准备定居。

多伦多这边,毕业生从事审计行业,起薪在4.8-5万刀,27万人民币大概。工资2-3年,可以有35万。我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加拿大工资远低于英国和美国,好在物价不高。

最近总在琢磨几年后读个美国MBA。身份落定就转战美国英国香港新加坡。目前还在慢慢努力。

实际上回顾这20年,最根本得益于,我父亲在30岁决定离开县城到外面闯荡,和他的耐力努力。树挪死,人挪活。现在他留在县城的朋友们,都人到中年,大多还是月薪四五千。

我们家三个人团结和睦,劲往一处使,大家都在飞快进步,见证着彼此的发展成长。在搬迁,读书,教育投资上都意见高度一致。这点很重要。

2017年,我们一家三口。然而我爸拒绝让我发他照片,说影响他工作??

这是2017年,我妈46岁时照的。感觉好像都没怎么变。。。

去伦敦纽约香港多伦多,我走在它们繁华大街上,偶尔会有一点恍惚,觉得时光匆匆。

我仍是我,我亦非我。

刚来加拿大就被出租车司机敲诈了150刀。。然后写了这个回答

你有哪些力挽狂澜的神操作?

我妹妹被毁了。

叔叔家三孩子,两女孩一男孩,大妹妹不好好学习上了专科,二妹今年高考596分。弟弟学习也好。

前几天报志愿,二妹跟我说想去北京,想去外面上学,离开我们穷家乡。我们县城就在山沟里。走出去特别不容易。

昨天叔叔打电话问我还能不能改志愿,能不能上别的学校?我们本地的辣鸡大学录取了。现在后悔了。我才知道原委。

大妹在叔婶面前吹耳边风,大妹说:“她要是去外地上大学,肯定嫁到外地了,以后也不能给你们养老,你们白生了。外面消费也高,你们还得多花钱供她几年。就留在当地上学,又能孝顺你们,花费还不大。”

目前二妹按照正常人的道路,以后上完大学,我们这里没有多少就业机会,回到县城考公务员。找个普通人结婚生子。

我高档佛看着一棵好苗子就被掐断了。心中悲伤不止。

大妹被全家族的人说有心机。方圆都知道这事。她的名声也不好了。

你说说穷人跨越阶级有多难。

分割线!!!!!!!!!!!!

不会复读的,二妹自己没心气熬一年了,她说下一年不一定能考这么高。大妹还想升本,弟弟在上高中,家里钱紧张。

考研应该也不可能了,二妹上完学,弟弟正好大学,大妹要考虑结婚,没钱。我叔叔只能尽力供到大学。而且我们辣鸡大学考研出来的,大部分也是考公。

!!!!!!!!分割线!!!!

8月3日。评论区集中的问题回复一下。

我们没想跨多大的层,从种地的跨越到上班的,已经是跨越阶层了。

叔叔70年的,那个年代生孩子多很正常。你要理解不同时代不同的思想。

我们在北方的一个村子里,整个县城都是四周环山,我上的大学比我们县城大。大家没什么经济来源,我姑姑女儿公务员3500。已经是高工资了。

真的,穷是原罪,大妹上学之前,不会坐公交车,不会看红绿灯,不敢去饭店吃饭。没有去过动物园,不会坐火车。她们大专开学之后好像有个假期,好像是国庆。大妹哭着说不知道怎么回去,不好意思问同学,然后是我把她接回来的。

解释一下,她怎么去的学校,大专有很多驻点在我们那招生,大妹跟着他们去的。有大巴。

我叔叔难过了几天,现在接受了。md,叔叔说:“复读也要花钱,女儿要嫁出去的,出息了能得到多少好,不如把钱全投弟弟,弟弟成绩更好。”

我跟我妈提议出钱帮帮二妹,我妈说不能帮。我妈原话:“亲戚们都在看他家笑话,你现在帮了我们不好做人,你叔叔又没找咱借,你上赶着帮,人家以为你人傻钱多。到时候大伯家,大姑家,舅舅家,小姨家上学都要来借钱。”

我私下问了二妹想法,如果她想复读,我偷偷资助她一点,但是二妹说听她爸爸的。她爸爸不会害她,是为她好。

分割线!!!!!!!!!

8月28。我再补充一下结局。这个问题就不会有后续了。

昨天我看到二妹和她妈妈去买行李箱,她俩躲着我走了。看来他家很介意我挑拨人家关系。二妹再没联系过我。还有两天,她就去上学了。这个事我不想努力了。个人有个人的路要走。

再针对评论区集中的问题,解释一下。

我没有看不起公务员的意思。公务员旱涝保收是个好职业。我妹差学校出来,还不一定能考上公务员,我文中的意思是理想状态考上公务员。但是实际上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而她如果上211/985,外面待不下去再回来考,那是属于人才引进。更有选择的余地。我不知道怎么就扯到我会不会重男轻女问题上。我不喜欢小孩,只觉得烦。但是我改变不了周围环境,自己内心也没强大到不要孩子。我只要一个,男女随天意吧。这是和我对象商量好的。有好心人说要捐助的,谢谢大家啦。鞠躬!这个钱我可以出的,但她不愿意去,我也没办法。有人说穷不是原罪,是叔叔一家懒,又多生。懒不能用在叔叔头上,叔叔一年种完地,秋天自己背回来,闲时婶婶夏天卖凉皮,真的活的很努力了。他们找不到持续有收入的工作,就不能抛弃土地。而土地又把他们牢牢绑在村里。他们50多岁了,还能找到什么好工作呢,在我们这,保安都要关系才能进。多生。也就是近10年间才流行少生优生。村里人知道这些还要晚几年。孩子早就生完了,不能掐死吧。我听我妈说,那会人不懂避孕,打胎也要钱的,那还不如生下来。直到后来生弟弟,交了罚款。我婶婶才上环。图一,我们这边都是这样的土地,种玉米较多。没有连成一片,大家土地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图二,去地里的路是这样的。什么收割机,播种机都上不去的,电动车都不行。每年只能人工播种,人工背回去。图三,这是我小时候的玩具,狗尾巴草编的小狗子,以前在小伙伴面前比较谁的耳朵摇的更欢。下午跟我奶奶来地里,掰玉米吃,顺便拍的。

今天三姐弟都去上学了。学费生活费加起来四万。

一个人,要付出3代人的努力、承担3代人的艰辛。结果如何,还不一定。

我认识的一个人,非典型例子:

父母是农村人,标准农村,平房、出村开车十分钟都是田地的那种。但其实农村大部分物质经济条件都不差了,国家各种政策支持什么都可以。村里水电网络啥都有,快递除了慢一两天没啥区别。他家除了田地的收入,还做小加工,从个人家庭经济水平、物质生活,并不比普通城市小家庭差。在学校里,他的生活也跟其他同学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同学都没有大富大贵的,也没有穷得很厉害的,农村城市的都有,都是吃食堂、打游戏、看小说、也参加学校活动、担任点小的学生工作,反正非常普通而正常。与他本人的相处也很正常。

找工作时,也都和我们一样。如今除非家里很有能耐,否则都是自己找(也可能我们一班同学都是普通人吧)。他也努力,运气也不错,留在了准一线城市一个很不错的单位,算是就业比较好的(有编制,公积金很高);然后工作也认真、运气也可以,买方、买车,都赶在特别恰当的时候入手(刚买了车一两个月就开始限号了。还提供宿舍就买了期房,不着急住,等拿到手的时候房子已经涨出一倍了。)。妻子也是他们老家人,县城的,家庭条件也中等够用,大学不如他好也还可以,借着头几年积累的关系,妻子也进了一个有编制、福利待遇还可以的单位。总之,到这个时候,都是我们一班人中比较让人羡慕的了。

但,到了三五年后、差不多大家开始养孩子,不一样了。

1,父母根本帮不上忙,或者说,帮不上真正的。上一代在经济上并不差,但思想、能力上,真的有差距。不歧视农村人,但生活习惯真的不一样。

孩子生出来,小夫妻都要工作,就面临谁带娃的现实问题。妻子的兄弟姐妹也有个需要带娃的,所以父母不是特别有时间来大城市帮忙。他家倒是只有他一个,时间上有,父母年龄也不大(农村人结婚比较早)、身体挺好,从物质、客观条件上,是可以来帮他们带娃的。但真来了几趟,就发现,长辈自己在农村生活完全没有问题,但来大城市帮忙带娃,能帮上的特别有限----在农村一辈子了,对城市生活根本不适应,出门坐地铁、买菜去超市,对他们夫妻很正常,对他父母都是要专门学习、适应的。他两没怎么样,父母过得不开心、待了不到一个月就想走。也理解,原本村里都是认识一辈子的人,没事儿了村口唠嗑,现在小区里遛娃,他们一口方言,人家听不懂他们、他们也难跟人家沟通,根本不快乐。如今的长辈,也不是愿意委屈自己的。反正四个老人,加起来帮忙带娃的时间也不到一半,来来走走,大部分时间还是小夫妻硬抗,要不就把娃放回老家。硬抗肯定对睡眠、工作状态有影响。娃不在身边,又免不了担心想念。夫妻关系面临的压力也明显更大。

相比同样是普通人家、但父母至少有一方是本地大城市的,这个压力就小很多,甚至基本没有。人家帮忙带娃,真的能帮上,起码城市生活自己很习惯,没什么适应问题。

2,因此带出来的娃,很不一样。

正好两对同学,娃差不多大,不会说话时,都是聪明可爱的小娃娃。等开始学说话了,差距就越来越明显。祖辈农村的那个,虽然爸妈会跟他说普通话,但毕竟老人家都是说方言的,而且因为老人家不愿意在城里常住,很多时间娃也就跟老人在农村。然后小孩就一口方言了。不是说方言不好,但回到城市,跟别的小朋友玩,沟通就比较差。而且在农村生活的习惯也明显,比如夜里上厕所要尿壶,哪怕回到城市的家厕所就在卧室隔壁!农村老人养娃的方式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比如哄娃就是看电视,娃不满意了就大叫,吃饭的时候满地跑追着喂……

城市祖辈的那个,虽然爷奶外公外婆也都只是普通人,并不是教育专家之类,但至少孩子习惯养得很好。该吃饭就吃饭、想玩什么会表达。而且因为长辈是本地人,老人家自己对公园商城什么的比较熟悉,经常就带娃逛公园、逛商场、每天在小区里溜达,娃就不会光要看电视、对于新奇没见过的东西也不会非要、跟别的小朋友不熟也能比较正常的玩耍起来。别小看这几样,光是吃饭的时候不需要人追着喂,就少了多少家庭矛盾!而且这边孩子跟爸妈基本天天见、每周都能见到至少一方祖辈,那边孩子在老家的时候一个月见一次爸妈,主要就村里的爷奶,孩子跟父母的亲近程度也有了差别。见的人多、亲密的人多,眼界、性格也会有差别。

但你能怪长辈吗?不能。他们并无坏心,只是自己眼界、见识有限,自己都适应不了的社会,如何指望他们教小娃娃适应?自己都满头包的情况,指望他们跟小孩讲道理、做分析?

=======

再聊起来,就能感觉到,他们夫妻面临的“孤立无援”。

前几年的好运大概用完了。刚进单位时意气风发、年轻人有干劲就行,如今面临站队。自己家压力很显示,觉得累、没有后劲,缺少有见识的长辈,别说给他们在事业上帮忙了,连听听他们的分析、帮忙排遣愁绪的都没有。除了夫妻两自己消化,就是找我们这班老同学聊聊。

另一家呢,虽然老人家也不过是从国有工厂下岗的普通工人,帮不上什么忙,但至少见过些人情世故、在城市里生活一辈子了新闻至少是天天看的,小夫妻单位里遇到的那些烦心事,至少能搭得上话,说出“老李家的儿子也遇到类似的事,听说他们家是如何如何的”这种例子。小夫妻去老人那里接孩子、一起吃饭的时候,顺便倾吐一下,也很正常顺利。

老李无非是当年厂里的同事、小区里其他遛娃的老人,老一辈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沟通过儿女的事情,虽然帮不上忙,但老人家也是真的能理解儿女的不易。不像农村的那一对,只觉得孩子在城里、工作挺好,30对岁的中年夫妻难道每天遇到工作不顺利了跟农村的父母打电话沟通?他们也无法真正理解孩子在城市打拼的心累。

======

总结回顾起来,就能体会到,他们夫妻两,尤其是他自己,当年从农村考学出来、落脚到现在的单位,真的是自己很努力、很自律、也有一些天赋运气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甚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但毕竟是普通人,他的能力和运气,远不足以改变父母的人生和命运!

他妻子也是不错的人。单论他们小夫妻的学识、能力、性格,都比其他同龄人、相似学识的小夫妻不差,甚至还略好。但要他们小夫妻举起四个老人?比如把长辈们都接到现在他们所在的城市、安排好生活,他们做不到。而且老人也不一定上道、愿意接受。

他们自己的习惯、眼界、命运,已经发生改变了,但他们的后代,却被无形的强力,正往回吸向祖辈的生活方式!他们在养育孩子上,得跟这股天然的大力持续做斗争,也许十几二十年?(谁知道孩子现在养成的习惯、性格,会有多长远的影响)

看到他们,我理解了,为什么会有xx明星、成功人士、达官显贵的、大学教授的孩子,竟然是败家子,或者完全匹配不上父母的素质、见识、社会地位。其中一种可能是:这些父母也许就是非常努力地打拼出来的,而他们的后代逃不过他们的原生家庭。

一个人,靠着努力、天赋和一些运气,也许能让自己过得好,但要改变上一辈已经形成多年的习惯、思维、生活方式,绝不是靠这个人自己努力、有点天赋、有些运气可以实现的!而他们的孩子,也很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并不能真正成长在ta自己的“明星圈子成功人士圈子达官显贵圈子大学教授圈子”里,因为他光忙活、奋斗、争取、实现到自己现在这些成就、地位,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孩子很有可能长到几岁、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都是在老家跟爷爷奶奶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空有“我爸是xx”的名头、社会头衔,并没跟着父母能习得相应的社会能力。

这也不能完全怪奋斗出来的父母,因为他们的成功几乎完全都是自己摸索出的,他们的人生中,就少有“父辈带着他们、介绍他们、引领他们”的经验。这样的小夫妻,要能无师自通、或者自己学习领悟到如何教养下一代、好好领他们进入自己现在的圈子----就是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的太厉害了。

=====

所以,从来不歧视穷人。

穷人真正穷的,从来不是金钱和物质条件。

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生活条件蹭蹭上涨。只要农村有地、不懒,就不会比城市普通小老百姓生活条件差;盖三五层小楼、实际资产、过得比城里一家子打工一辈子的好,很正常;运气好一点,拆迁成千万富翁的比比皆是……城市普通老百姓,没有特别才干、运气胆识一般的,如今五六十岁这一辈,很多人经济并不富裕,干了一辈子某个小工作,不至于太愁自己生活也得精打细算节省着过,能攒下点钱也很不容易,已经住着的房子大多已经是小区、放眼望去十年二十年都难有拆迁可能,除非过去在城中村(那就又像农村人了),否则基本没有一夜暴富的机会了。

穷人真正穷的,是眼界、是习惯、是那些金钱物质以外的东西。

四五十岁,你觉不觉得自己老、有没有自己的生活爱好(是生活、不是干的活儿);儿女二十多岁,你觉得他她还没谈恋爱、没结婚,你是觉得很正常、很理解,还是觉得无法忍受、无法理解;儿女三十多岁,还没有结婚,你是觉得他她工作不容易、自有自福,还是忍受不了同龄人都已经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天天要催;儿女买来智能手机,你是否愿意学着用、跟孩子孙辈视频;跟着儿女上没有去过的场所,你是能学着得体、应付得来,还是觉得受不了再也不去;儿女过得还可以,你搬到他们所在的城市意味着你要脱离原来舒适的圈子、放弃原本在老家已经习惯甚至舒适的作息方式、去学习去适应去交新的朋友,你是否愿意为了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做出这样的努力甚至牺牲;看到别人家的生活方式与自己完全不同,是能去理解别人、思考别人的方式有什么道理,还是直接否定;别人家的孙辈去学编程滑板街舞,你是什么态度,这些你过去人生中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你是否愿意去了解、愿意支持后背去尝试……

有的人,没多少钱、物质上很普通,但其实拥有很多;有的人,就算物质上、金钱上不少,却也还是穷的。

比如有的狗很贵,但主人不带它遛、出门时不牵狗绳、狗拉了屎不清理,这样的狗和狗主人,就都是穷的;狗本身很普通,但防疫疫苗都做得很到位、被训练得很好、出门都牵好狗绳甚至戴了嘴罩、被真正关爱着,这样的狗和人,其实都是富有的。孩子同理。穿金戴银只是最表面的,真正拥有的是那些无形的,而且无形的那些一旦拥有就不易失去,比如眼界见识、理解他人的能力、好的生活学习方式、健康的习惯……

=====

没有的,也不用苛责自己、更不用去苛责长辈。

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就是在给周围人、给后代支持。

穷人翻身,难。需要狠心,需要会抉择;需要自身努力,需要一点远见和格局;需要有主见,需要用心经营自己的小家;需要平平安安,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1990年,我出生在江苏北部的一个小村。

小村挨着一个湖,名叫骆马湖,祖辈便在这里打鱼为生。

那时候家里很穷,穷到什么地步呢?两间茅屋就算住处,一圈芦苇(当地盛产芦苇)就算院墙。长到三岁,平板车轱辘是我最好的玩具。

其实原本没有这么穷,我父亲是个军人,16岁参军,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年纪轻轻就干到副营级,结果,转业回家了。

转业的原因特别戏剧性:我奶奶对他说,你大哥在念大学,你两个弟弟在上中学,家里十几亩地没人种,你回来吧。

可能有些人,命中注定就是要种地。

我不能理解他,如果是我,我肯定选择独善其身,留在军营。先别骂我,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我父亲不够狠心,他从了母命。从此以后,背着一大家子,再也没能跨越阶级。

这是他当兵时的样子。他最爱的是机关枪,照了很多照片,不知道藏哪去了。

转业回乡,给安排了个村支书的工作。其实在中国浩浩荡荡的改革开放以及城市化进程中,若能守住村支书的位置,也能实现阶层的跃迁。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再次出现。

我奶奶对他说:只有一个儿子不行,将来我孙子打架没人护锤(没人护着),你再生一个。

如今的孩子对我奶奶那辈人的思想状态,生存环境想必都已不能理解。现在有了争执,更多的人会选择走法律途径,拳脚相加不是明智之举。而在那时的农村,一棵树,一寸土,都能打的头破血流。

这些绵延不断的争执,恶斗,正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温床。

如我奶奶所愿,1990年,我出生了。

不像现在,别说生二胎,生三胎都不会遭受惩罚。但是在九十年代,正是计划生育极严苛的年代,也是计生部门权倾朝野的年代:对待超生者,他们扒屋,征粮,为了惩戒那些农民,无所不用其极。很多人不得不逃奔他乡,也有很多人借此公报私仇、中饱私囊,那个年代,魔幻的很。

我们家也没能逃脱,还额外比别人多一项:副支书抓住机会,把我父亲撸了下来。

时至如今,他们仍常常谈起这段往事,还不忘加一句:儿子,你那时有个外号,叫"下台"。

下台之后,我们家只剩两间茅屋和一圈芦苇,不用出去东躲西藏已经算是对这个老兵的一点敬意。无论如何,我父亲从此彻底翻不了身。

有些穷人,不会抉择,跨越阶级只是痴人说梦。

---------------------------------

1977年,高考恢复了,一批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其中就有我大伯。

我大伯小时候不像我父亲那样喜欢上窜下跳,到处打架。他知道读书的好处,一个人光脚走二十几里路,也要赶到学校念书。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在会how are you doing就是英语达人的年代,他考上了南京一所大学。毕业后顺利分配到车辆管理局,从此落脚江苏省会,成为城里人。

在那个很穷很穷的年代,我大伯拥有照相机,拥有桑塔纳,拥有让我们乡下孩子能想象到的一切。没见过世面的我,甚至指着相片跟大人哭:我被照成假的了。后来他们每每都会把这个作为趣事跟我谈起。

看看我那一脸不情愿的样子

然而,他找了个理发的结了婚。

我没有想贬低理发师的意思,但是那个年代,理发师和大学生,身份悬殊太大。另外从我奶奶口中得知,大伯同班是有个女孩子对他有意的,女孩子一直等到他完婚。

自然,理发师有着漂亮脸蛋,高个子,直挺的鼻梁。每每拿出他们寄来的照片,我奶奶,婶婶,包括我妈,都会夸赞一番:真漂亮。

可惜,有得必有失;可惜,年轻时大家总是贪恋美色,却不知感情里,人生中,扛跌的硬通货,永远不是美色。

许是漂亮老婆消磨了意志,许是我大伯的人生追求本就到此为止,他再未往前进一步,直到退休都是科员。工资在九十年代吊打五个年轻人的他,最后被半个年轻人吊打。

理发师则婚后多年都没有像样的工作,月薪三四千是人生巅峰。

我堂哥继承了他母亲的颜值,长的很帅气。听说小时候怕他鼻梁不挺还经常捏一捏,可以说是遗传加环境双重努力了。不幸的是,他可能继承且只继承了理发师的智力,没有考上大学,如今在一家商场租了个柜台销售甜品。

大伯的小家,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往上跨越,而是在往下走。

人,到底要为自己的决定买单,没有谁能例外。

2008年,我奶奶在我家去世。

丧事办完,大伯当着众人的面要求我爸妈把亲友随的礼钱拿出来平分,尽管我父亲的另外两个胞弟,两个没有上大学的胞弟,一直在劝:算了吧,这些年都是在二哥家,他出力多。

我母亲冷笑一声,把钱分了。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那位已经走了好远的理发师,气喘吁吁的跑回来:我把我那份供果落下了(我们那的风俗,丧礼上有猪头等各种供品,可以拿走)。

我看着奶奶的遗像,想起她频频跟我说的那些话:你们将来只要能考上大学,学费你大(方言,大伯的意思)一个人就包圆了。

这可能是我奶奶这辈子说的唯一正确的一句话,我大伯确实差点把我的学费都包走了。

时隔多年,想起那天,包走的不止是钱,更是我多年的榜样,还有我对人性的一点点幻想。

其实我早应该明白,有的人,天生就是自私的,利己的。从他已改成秦淮河味的口音中,从他端着的架子上,我早应该明白:人家早就和你划清了界限。

有的穷人,可以做到一时的努力,却不能持续,更缺少一点格局。跨越阶级对他们来说,难的是自己这关。

好在我妈一直教导我:人,要靠自己。不然现在的我什么样,不能想象。

我也一直告诫自己不要忘记那些亲戚,过年回家,我会尽量给每家买些年货,礼物不多,但是表明我记得他们;聊天,我也必用方言,尽管我可以用流利的京片子装13。

----------------------

下面,说说我的故事。

与我哥不同,背着"下台"名声的我,不受待见在我妈孕期就体现出来了。

我妈说,怀我哥的时候,营养很好,隔三差五就有老母鸡汤喝。而到怀我的时候,在三伏天挺着肚子去割一些芦苇卖钱,才能去买点好吃的。

我也割过芦苇,刚打下的芦苇,有很多毛毛,粘在身上,黏糊糊的,让人烦躁。即使不是在三伏天,也足以让人中暑。

1993年,下了台的父亲在村子里待不下去了,因为和新支书的矛盾愈演愈烈,这种矛盾到了危及家人安全的地步:有一天我哥放学路上掉进了河里,新支书就在旁边,不知道是碰巧路过还是碰巧路过,无动于衷。把我哥救起来的人很是义愤填膺:你怎么跟没看见似的!

村子里也有一些和新支书作对的人,夜路上被打断了腿,人人都知道是谁干的但是又拿不出证据。总之我父亲越来越感到待不下去了,终于在我3岁那年,一辆大卡车载着我们和一些鸡鸭猫狗,来到了我的第二故乡:武庄。

武庄是我姑姑嫁到的地方,距离故乡一百里左右,不算远,但足已摆脱新支书的势力范围。我随后在武庄生活了十五年,直到拆迁。

有的人,离开一个地方,能够开启一段新人生。可有的人,无论到哪,都还是被别人、被命运摆布。

我父亲就是那样的人。

作为武庄的外来户,只给批了五亩地,吃饭是够了,想结余是不可能。好在我的两位叔叔都已高中毕业,奔赴他们美好的人生。我父亲倒是有余力去做苦力:给钢筋厂做搬运工。在我幼小的记忆中,留存着这样一个画面:一个浑身腱子肉的男人,低着头,拉着一个板车,板车上满满的钢筋,在乡村土路上慢慢蠕动。板车后面站着一位老太太,擦着眼泪目送。

我奶奶经常说几个兄弟就我父亲可怜。我父亲听着,不说话。我也就听着,我不说话。

因为我要说的话,会激怒她,以及我的很多亲友。

我一点也不喜欢我奶奶,我甚至有些讨厌她。我这个回答目前已有三十万的阅读量,或许有一天,我的几个堂弟也会读到,会拿给我的几个叔叔大伯看。没关系,借这个机会,我把饭桌上不能说的话说给你们这些大叔大伯听。

我奶奶,你们的母亲,是一个不幸的旧社会的女人。她同样造成了我父亲,我母亲的不幸。

就是你们的母亲,买了糖球,跟我说:快吃,别给你表哥看见。

就是你们的母亲,在我带好朋友回家吃饭的时候,骂骂咧咧,不舍得切那块猪肝。

就是你们的母亲,教唆我父亲打他的女人。

这些,你们不知道,也感受不到所带来的破坏力。

只有我知道。

我知道有个喝醉酒的男人,把门栓插上,在屋里打老婆。有个小男孩,哭着伸开小手去护着,却被你们的母亲教训。

我知道有个女人,有一天告诉我床下藏着一个小本本,还有一个6位数字。

那天晚上,她不见了。我在黑漆漆的庄子里边哭边找:没有月光的夜里,家家户户门口的排水沟总是冷不丁的让我一脚踩空,甚至一屁股坐进去。

我终于带着满身泥水,在一个草垛后面找到了她:她说还是不放心我。

多年以后,这个男人遭遇车祸,守在床边的,却是那个被打的女人。

有的穷人,没有主见就罢了,连小家都照顾不好,还想跨越阶级?

而我,那个曾经趴在父亲背上装睡,在母亲抱到床上时突然睁眼吓他们的孩子不见了。

那个跑到父亲跟前要五毛钱,再跑到母亲跟前要五毛钱,买油条的孩子不见了。

从那时起,这个孩子出现严重的焦虑症,强迫症。每到夜晚,当别人家灯光亮起,他就会跑到门口,焦急的想他父母为什么还不回来。

-----------------

你知道强迫症吗?

大概率你只是听过,却并不知道。

一双鞋子要摆50遍的痛苦,你不知道。

一双手要洗50遍的扭曲,你体会不到。

想到马路上飞驰的汽车会焦虑,想到高楼大厦会焦虑,甚至坐着不动都能焦虑,那种控制不住的焦虑,你都体会不到。

而这些,对那时的我来说,就是日常。

多年以后,在高考的考场,我也要先花20分钟摆脱这些侵入性思维,才能安安静静答题。

这拜我父亲所赐,更拜你们的母亲所赐。

我庆幸我身边有那些不自私,不狭隘的人,他们有的连字都不认识,却比谁都懂做人的道理。

我大姨父就不识字。

我大姨父说起来是个可怜人,他自幼丧父,由母亲带大。到了结婚的年纪,家里没有钱,也没有多少地,打光棍几乎是肯定的。不过他没认命,他看上我大姨,便去给我姥姥家干活,一干好几年,他真娶到了我大姨。

他不是那种爱说笑的人:有时候我妈带着我回娘家,在路上能遇到他:拿着鞭子,架着驴车,一脸忧愁。

他有三个孩子要养,靠这头毛驴帮砖窑拉砖来养,我想,这大概是他忧愁的原因。

但是他看到你,会诚心诚意的笑。他和大姨会把亲戚给的鱼,或者自己打的鱼,晒干,用盐腌上,捎给我,捎给其他姐妹兄弟家的孩子吃;每年也会养上几只公鸡,伺候一年,到春节时每家给送一只。

每当我吃到那鱼,那鸡,我心里却总是会难过。

很多事情都让我难过。

我难过隔壁的那个裹脚的老太太,你给她俩馒头,她会颠着小脚给你送来一箩筐青菜。

我难过那个总是坐在门前挠腿(腿上长满湿气)的老头,枣树结了果,自己不舍得吃,挨家挨户送一布兜。

我难过我表哥她奶奶,每次找我表哥玩,老人家都要把我们带到她的小屋里,打开一个破旧的木头箱子,解开一块裹了三层,也或许是四层的手绢,从里面拿出两根糖球,我表哥一根,我一根。

那些有血有肉的人们,那是我贪恋的人间烟火。

----------------

小学,我哥被送到城里念书,由我奶奶专人照顾。而我,我想是家里财力有限,只能在村口的小学里放养。

乡村小学没有拖堂,没有补习班,也没人对我有多大期望。

有的,是河里的鱼虾和满腿的泥巴,是田间穿成串的蚂蚱,是雨后出洞往树上爬的知了。那些还没出壳的知了,爬的很慢很慢,一伸手,就能摘下来。

我只有一本课外书:线装的唐诗三百首,从同村收破烂的表爹那里淘来的。我翻来覆去的读,翻得破破烂烂。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那些美好的意向给我很多慰藉。

小学时代的我,就像校园后面的那片油菜花,无人打理,野蛮生长。

我还挺怀念那春天一大片一大片黄灿灿的油菜花的,黄的那么耀眼,那是童年才有的颜色。

小学的带课老师没有正经师范学院毕业的,多半是附近的村民,上过几年高中,略微有点文化。

不过好在他们也都鼓励学习,表扬爱学习的孩子。而我,在那帮乡下孩子里,可能天资略微聪颖,也可能比他们略微认真听讲,我基本霸占了班里第一的位置。

就是这一点点的不同,让我得以坚持学业。

2002年,我直升对口的乡镇中学,双庄一中。

那时候,我们国家正处于人口红利的巅峰期,长三角、珠三角,到处需要农民工。附近十里八村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挣到了钱,有好吃的,有好喝的,有好玩的。

很多同学心生向往,枯燥的学校生活与那些年轻人描绘的大城市生活相比,相形见绌。

我表哥是第一个离开的,他骑着自行车,驼上课桌板凳,说:不念了,念不好,念了将来还不是打工!

陆陆续续,一个又一个同学放弃了学业。初一没上完,我的小伙伴们,已经剩下不到一半了。

他们都说,读书没用,回家学两年手艺,然后去工厂打工,多好。他们的父母也这么说。

我父母不这么说,我也不这么想,我坚持留下来。

十年后,我表哥有了孩子。十六年后,我表哥到处托人,给他送到最好的小学。他对孩子只有一个期望:好好念书,将来别像他一样,顶着烈日在马路上画标线。

有的穷人,看问题不长远,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读书,也不思考,可怕的是,这往往是一种恶性循环。

我念的乡镇中学条件很差,厕所是旱厕所,现在的孩子可能都没见过:屁股下面就是粪坑,你的排泄物摞在他的排泄物上,快堆满了才有人拉走。等到雨天,满地蛆虫,从四面八方向你爬过来。厕所还靠着学校偏僻的角落,夜晚没有灯光,阴森恐怖。

有一回,就是在夜晚,就是在雨天,我闹了肚子,不得不去。一个人摸黑蹲在石台上,屏着呼吸,强压着内心的恐惧,任由蛆虫在我的布鞋上蠕动。

中学也没有食堂,只有个锅炉房,需要自己带米蒸饭;同学们吃菜则大都是自家腌的豇豆,咸菜。偶尔,会花五毛钱买一个我们物理老师媳妇小车里卖的花卷。极其偶尔,还会花上一块钱,买一碗我们数学老师媳妇小车里卖的凉皮。赶上老师在场,还能多浇点辣椒油,油炸过的那种,很香。

如你所见,我念的是多破的乡镇中学。

但我觉得那时候还是很快乐,每晚8点,晚自习熄灯后,我喜欢站在路灯下,接着背我的唐诗宋词:”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我喜欢窝在由旧教室改成的五六十人住的大通铺里,借着手电筒的微光,和牛顿聊一聊加速度和自由落体。

我还记得我的英语老师,韩露,她说她是寒露时节出生的,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她是个有真性情的漂亮女子,喝醉酒的她在办公室里给他男朋友打电话说想他,哭的满脸是泪,从椅子上摔下来。她也精通日语,我的一点日语功底,就是跟她学的。

我还记得我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粉笔头是他最拿手的武器。交头接耳之际,粉笔头嗖嗖的飞过来。成绩下滑,粉笔头还是嗖嗖的飞过来。

我还记得我的语文老师,物理老师,化学老师。他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秉承着教书育人的执念。

2005年,我应该是这所乡镇中学的第一还是第二名,考上了江苏省四星级重点高中:宿迁中学。

进入高中,和打下良好基础的城里孩子竞争,压力就很大了。高一还凑合,数学物理还没有那么难,我还可以考第一,还做了班长。

慢慢的,数学物理就达到瓶颈。尤其是数学,无论我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学到几点,永远考不到140,而有的同学,满分是家常便饭。

等到高二分科,班主任直接给我下了定论:曹执,你报文科,将来能考取南京大学,你报理科,你连南理工都考不上。

我没听他的,毕竟我是个有主见的人。

2008年,江苏高考改革,只有语数外计分。那年理科一本线是330,我考了378,其中数学只有124分。我在年级排名77,全省50万人排在2万左右。

我确实没考上南大(考上南大需要400分出头,五六千名左右),我进了北京一所医学院校。

初到北京,见识到了她的繁华,见识到了她外表的光鲜。那时的北京,离我那么遥远。

2009年,我在肯德基做兼职,因为我的生活费一个月只有500,我得吃饭。我的工作是做汉堡:半成品的圆形面包片,加热45秒,不多不少。夹上和着面炸出来的辣鸡,两片生菜,10克甜面酱,一个辣堡出炉。有时候骑手不够,我也要顶班。骑手则需要在指定时间内送完一单,或15分钟,或20分钟。骑着电瓶车,在大北京穿梭;在写字楼,在高档住宅,在胡同里穿梭;在风里雨里穿梭。工资按小时计,一个小时七块。

我记得那个停电的小区:我扛着宅急送的保温箱爬到十四楼,坐在漆黑的楼道里,摘下被汗水浸湿的头盔,喘喘气;我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我骑着电瓶车略过我的大学门口,瞥见灯光下那些带着笑颜的年轻身影,雪花盖在我的眼镜片上,化成水;我记得中环酒店里给我小费的外国人,那带着善意的眼神;我记得那个嫌弃我事先没有备好零钱的女人,那带着不屑的嘴角;我记得那个给我拉过一把椅子,让我陪他聊会天的老头:他从设计院退休,养老金一万多,身居大房,独享凄凉。

那年,在二环路的里边,我和最真实的北京亲密接触。

可能从那时起,我开始了解,并喜欢上这座城市。以前的我,向往的可是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010年,2011年,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依旧是读书和兼职,但兼职由体力改成了脑力,家教一个小时50到100不等。

2012年,考研,在图书馆自习遇到了她。

高档佛也是命运,两个相隔千里的人相遇,高档佛也是注定,我在考研的关口追求人家。

在送她的水果上写情话:

做一些搞笑的东西:

带她去看五月天演唱会:

去薰衣草庄园:

去很多很多地方。

她爱吃烤鱼,我们吃遍了北京的烤鱼店,有时候坐两个小时公交也要去。我们一起看过很多电影。

她就是那只可爱的小妖。

我这人待人真诚,喜欢人家就倾其所有,拿女朋友当媳妇看待(那时,经过本科的兼职以及奖学金等等,以及研究生期间的私活外快,已经有了一定积蓄)。

这是2015年初我送她的车,在她名下,当然了,号,是人家摇的。

2017年,她硕士毕业了,也找到了有户口,稳定,薪水还可以的工作。

那一年,我俩领证。

工作后的收入还是远比外快来的多一些,我们甚至开始看房,想象着未来的装修布置。作为一个穷人,好像我很快就能翻身了。

2017年,我父亲车祸。

住院期间,每天费用滚雪花一般,昏迷也不知何时能醒,刚刚工作一年的积蓄,根本撑不了多久。

那段时间是灰色的,陪床,官司,筹钱。一下子又要回到一贫如洗的样子。

穷人,想要跨越阶级,你得祈求平平安安。你得买好保险。

好在后来父亲醒过来了,算是上天对他多年辛苦的一点眷顾。

还是2017年,我开始创办公司。

在师兄等人的帮助下,营业额还不错。

很忙,很累,但是很有成效。

2019年,我在北京的第十一年,我买下了一套房子。四环外一点点,大两居,新房。

此时距离北京爱情故事上映已经过去了5年,距离蜗居上映已过去了11年。

当年,石小猛背弃沈冰,放弃尊严,还够得着38平米的房子。如今,帝都的石小猛们就算把尊严踏在脚底下,也不大容易够得着大北京的房了。

如今五环外一套90平的房,都要接近五百万,而帝都2018年的人均工资不过刚刚过万,怎么够得着?

我够着了,不是我有多牛,而是靠一点点运气。

准确的说,是我媳妇的运气:丰台区两万多人申请,一万多人审核通过,分一千套房子。她,摇进了前一千,省出了两三百万。

这样首付就只需要140多万了,靠自己工作三年的积蓄,加上亲友给的一点点支持,凑够了。

穷人跨越阶级,除了努力,还需要一点点运气,像我媳妇这样的运气。

有的人说,你这不算跨越阶级,你这只是叫立足。

跨不跨越的,没关系,至少我在一步步跨越之前的生活。另外可以确定的是,我的儿女,他们的爹有户口有房,他们不必经历像我这样的辛苦漂泊。

------------

写在最后:几天前,我开始写这个回答时,是第1396个答者。现在,当你查看这个问题下的全部回答时,按默认排序我已经升到了第15位。

为什么在前进?

因为其中一千个人打了一句话就懒得再说下去,因为另外三百人空洞的写了两句总结。这1300位,只是起跑线靠前,但是自身早已放弃了。

真正要费点力超越的,只是前面那95位。

多说无益 大鑫还是直接上视频

慢慢体会吧……

必须要努力…https://www.zhihu.com/video/1149413127455035392

说说我吧,我就是农村孩子,从985院校硕士毕业不久。我有野心,对自己有要求,但我懂自己,提升各种能力的根本,是想跳出这个穷人阶级。所以,我也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在努力。

现在,在上海找了份不错的工作,买了房,成了家,正在用心工作和经营家庭。

不说跳出了穷人阶级,但已比我原生家庭好很多,以下是我经历。

本人90后,出生于某江南小镇,这是好听的说法,通俗点说,就是农村出身。

爸妈开店做点小生意,一年到头很辛苦,却净赚不多。还有一个亲弟弟,按照知乎标准,就是彻彻底底的穷人。

但小时候的我并不觉得,还觉得自己家在镇上算不错的。直到后来家中亲戚因为做生意大了后,纷纷搬离了小镇,去市里买了房。而我爸妈依旧守着自家店面,生意不见有什么起色。渐渐,很久见不到家中亲戚了,过年他们都开车来回,交谈中总会提到他们买房涨了,让我爸妈也去市里买房。而我家还跟以前一样,才感觉到自家跟亲戚们拉开了差距。

后来,我爸妈依旧没搬离小镇,也没想过要扩大店面。他们唯一重视的,大概是我跟弟弟的教育。他们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初中开始就送我跟我弟弟去市里上学。

虽然我所在的市,也只是一个县级市,教育质量谈不上多好,但比镇上教育已经好很多。这一点感激我父母,我从小就智商一般,毅力也一般,这方面真比不上我弟弟。也是因为去了市里上初中,才顺利考上了高中。但也是天资有限,高中努力了三年,还是差重点线10分,只能上个不错的二本。我想要走出小镇,走出所在城市,因此选择了到北上广念书。

而我读大学的时候就清晰的知道,这不是我最终的归宿,我必须要考研,考上更好的学校,才有更多的选择。因此在大学里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读研,赚钱。所以我没有投入精力在学生会,反而选择了相应的兼职,大一大二的空闲时间写了一本超过百万字的网络小说,赚了一点钱。从大三开始,有相应的科研比赛就会努力去试一试,那年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当年的手机拍照还很糊)

虽然奖项都没有多厉害,但到了研究生阶段,很多厉害的人已经出了国,也有很多厉害的人在大学里选择了虚度,剩下的比赛者其实都是跟自己差不多的人。有点奖项反而凸显,也让我在后续研究生面试中有所受益。因此我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985。

从大学这几年,我感受到的,并不是专业能力和领导能力,而是对方向的把握和坚持。可能真的不要多厉害,而是认定自己的选择后就绝不回头,跑着跑着,你就发现身边很多人已经不跑了。(很多时候,根本还轮不到比智商。)

到了研究生阶段,等于我努力上了一个台阶。实验室的小伙伴基本都同样努力,我也能感觉到与同学之间的差距。身边的人英语和计算机能力都很强,刷过的编程题比我看过的还多。项目做的不好不如人,在周会上还要被导师骂,我当时确实痛苦过。

但好在我是一个很执着的人,比不上就比不上,他们本来就比我厉害。我只跟自己比,反正就咬着牙继续学。

身边的人强了是好事,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也能得到很多帮助。反正,刷题少了那就刷,英语差了那就背,最终顺利发了论文毕了业。从原本的不会汇报,到后面能写好一个ppt,我觉得自己进步了很多,当然脸皮也很厚,有问题也会各种请教身边的大神啊。

而且,趁着自己处于一个不错的平台,圈子真的很重要,年纪也到了,我考虑了自己的终生大事。我择偶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性格好,家境不能比我差。

我选择了自己身边知根知底的同学。谈了三年校园恋爱,幸运地触碰到了爱情,毕业后也结了婚。我俩虽都不是上海人,但上海985硕士能达到毕业落户的要求,因此拿了户口,在徐汇领了证。

研究生三年,我发现自己脸皮厚了很多,淡定了很多,时间磨平了很多棱角,但反倒让我的目标更加清晰。当然不可否认有运气存在,我能碰到我的老公。虽然他没有多优秀,但温和的性格和一路的鼓励,是我最后能顺利毕业的重要缘由。

毕业后,凭借985硕士学历,我有了知名互联网的面试入场券。刷的题和做的项目是有意义的,最终我进了一家不错的互联网公司,拿到了不错的offer。

同时,在双方父母的支持下,我爸妈也给了我一些嫁妆。最终我们凑齐了首付买了房,虽然背上了高额贷款,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二十多年的经历已展开在你眼前,其实并没有多么励志,但确实是真实的。

我只想说,要改变原生家庭,需要的是对自己非常了解,适当放弃不属于你的,狠的下心厚的了脸皮。需要的是清楚方向后的坚持和执着,绝不中途退缩。以及一点点运气和远见,一步步提升去遇见更多更好的事。最后,多读书总是好事。

以上,祝好!

非常难。

再补一个几年前和好哥们的对话。

工作几年,有了一些积蓄,一百多万,打算创业,把自己的想法和一个富二代哥们交流一下。他父母做生意很好。

他:想法挺好的啊,为什么不早一点借钱贷款创业?觉得没有必要攒钱之后再创业啊。

我:万一失败怎么办?我得留出给父母祖辈养老看病的钱,起码五十万到一百万的余钱不能乱动。

他:这我没想过,家里人生病都是爸妈管,爷爷看病也不需要我出钱。我爸妈养老也不需要我出钱。

我:如果失败,也不能有多少负债,否则一家人养老看病都没保障了。

他:那的确,没家底不适合创业。如果是我,爸妈会先给几百万,亏了就亏了,不影响家里人生活。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再等等吧。

孩子智力超群,高考制度获益,考上985,211,北大清华什么的,后面跳跃到中层,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天赋异禀。靠变异。孩子上学没有被家里的大型变故打断。孩子没有沾染消费主义陷阱。

我父母,以及我都是幸运的。

我父母的亲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回到家乡,多和亲戚们吃几顿饭,喝几顿酒,各家家常一聊,基本就都差不多。 90%以上的家庭,都是父母辈靠干农活、外出打工赚钱,家里都有老人需要照顾,各家多少都有病人需要照顾。本来就没啥文化学习氛围,孩子能考400多分有大学上,已经很好。 上个私立三表,家里倾尽继续供读书。 孩子呢?天天沉迷游戏、消费。用了一丁点小聪明上了三表。家里病人如果心脏病、癌症什么的,也要花光积蓄…… 而且周围还充斥这各种信贷陷阱、高利贷、赌局的陷阱。利用人性的那一点懒、侥幸,把他们兜里本来不多的钱榨光。

一共认识这十几家,每家至少有一个败家儿女or生病/车祸亲人or遭遇骗局来耗光勤劳努力换来的少量积蓄。 几十年过来,大家生存状态仍然是原来的阶层。

离开家乡去大城市的,往往都是极少数的幸运儿。要么变异聪明考出去,要么变异太漂亮嫁出去。

巴特。

对比十年前,二十年前,大家的生活都有变好一些。 二十年前,上厕所需要用棍刮。现在年轻人家里都有冲水的马桶了。二十年前,很多家都没有电视,现在家家都有电视了,还有智能手机了。 只不过智能手机上,应用频率最高的是赌博棋牌游戏,网贷p2p,抖音快手啥的消磨时光or金钱的。

你自己问小爱同学

https://www.zhihu.com/video/1156291578124447744

一亲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没有正式工作,在老家十八线小城市家教机构做兼职老师。收入不稳定,家教旺季暑假两个月能拿七千多,淡季没收入,一年平均下来月薪可能两千不到。

亲戚家里很穷,学习很好,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市邮局。后来邮局又弄个邮政储蓄银行,亲戚被分到那个银行。

在邮政银行工作了六七年多吧,不想干了。一边工作一边考研,跨专业考上了研究生,然后辞职读研。研究生毕业考上特岗教师,在老家那个小城市下面的县里高中教书,在三年后即将转正的时候辞职。之后主要做家教机构兼职老师;稳定的专职工作换了好几个,最长也就两三个月。

亲戚学习好,擅长考试。她的硕士专业是历史学,非师范。教师资格证早就拿下。读研时就考过了英语专四,因为不是英语专业,不让考专八。然后又考过了中级口译还是笔译。后来听说CPA值钱,又去考CPA,第一次就考过了据说很难的经济法还是什么课;但是后来觉得耗时耗力又跟工作无关,就不考了。现在又在考什么证,还要跑省会去考。

贫穷以及贫穷的原生家庭,造成的思维和观念,可能将人死死地绑在贫穷的柱子上。

自卑敏感,脾气暴躁,说话做事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极度节俭,想尽办法省钱。

贫穷,直接导致了一切以省钱为首要目标的生活方式,即使条件改善也还按照原来的方式过苦日子。祖传的贫穷,使得父辈祖辈缺乏应有的教育,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野蛮粗暴地教育下一代,造成子女性格缺陷。

很高兴,我们高中升国家重点中学成功了!

__

我自己算一个吧!多难,就像丢硬币连丢二十次都丢到了正面!

我83年的,家在一个山区贫困县,小时候就是家里种地收入,记忆中经常借钱买盐吃。六岁读村小,一个初中毕业民办老师,教所有的课,小学十七个同学,小学毕业继续读初中的只有12个。没有继续的不是不想读书,是很多家庭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交学费。我能上初中就是十七分之十二。小学同学初中毕业就我一个,我多幸运,十七分之一!

再说说初中同学,我们那一级四个班,镇上,一共一百五十人左右,中考,没有一个人考上重点高中,重点高中包含一所省重点,二所市重点。我成绩算不错的,排名镇上二十名,但是离市重点差一百多分!第一名差市重点也差十几分。如果去读普通高中就宣判直接考不上大学。因为每年普通高中第一名都不能百分百考上二本。那时候幸运之神又眷顾了我。我父亲在我初二的时候意外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然后花了择校费五千元选择去了最差的市重点。哪时候五千元可以是一个老师一年的薪水了。我们一百五十个初中同学只有五个人花钱读了重点高中!我是一百五十分之五!

高中我们班上六十几个同学,因为是最差的市重点,学校在一个偏远的镇上的山上,全封闭军事化管理!我去的时候是班上倒数第三。班上毕业能有二十个人考上211。我几乎没有希望。幸运之神又眷顾了我,我高中成绩突然就好了,然后考上了一个211专业强校,我读的专业恰好又是这个学校的王牌专业,志愿是乱报的!我是幸运的六十分之二十!

再回头说说我们中五个买重点高中的同学,二个高中毕业专科,一个我和一起考上另一个211财经类专业强校。还有一个复读一年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因为不适应环境,大学未毕业被开除!我算幸运的五分之二

我大二的时候,我父亲幸运得到的工作也失去了,因为公司倒闭。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而且我父亲得了严重的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哪时候还不知道是这个病,哪时候说是肺心病!失去了大部分劳动能力!我和我高三的妹妹面临失学的压力。最后二选一,因为她成绩没有我好,高考结束直接去了工厂!残酷二选一!那是我这一辈子唯一痛哭失声的一次!我多希望是我去进厂,我就不要背负愧疚,背负一家人的希望前行了!

大学毕业,大部分同学都是进了央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我开始也选择进了一家央企!刚刚进入工资不高,但是我的很多同学都很安心的做,因为做几年大部分都会有一点点前途。那时候我父亲病越来越重,需要钱治病,我没有办法,急需要弄到钱,急切想改变命运,央企工资开始太低。没办法,半年后我瞒着我父母,丢了工作,去了深圳。我父母认为央企铁饭碗就是最好的工作。摆脱了农民的身份。我是班上六十分之一的丢了工作去深圳飘的人,不知道未来!我父母在半年后我在深圳已经好一点才知道我离开了央企!

带到一千块钱,到了深圳,为了一千块能坚持久一点,睡地板,每天吃沙县小吃,幸运之神又眷顾了我,在我24岁生日那天,在我还有一百块钱就要弹尽粮绝的一天,得到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份工作。是一个世界上最好的企业,刚刚到中国来发展,需要唯一一个我这个专业的员工。因为这个企业得性质和我专业差太远,所以没有人去投简历,我投了!没有任何竞争!没有人想象苹果需要建筑专业。哦,那时候还没有人知道苹果!工资突然比央企增加了好多倍!

去企业做了四年,我选择了自己创业,创业八年多,很幸运一直都幸运,公司发展很好。我父亲因为条件好了,药物保养,身体还不错。为了父母的心愿,父母深圳住不习惯,也为了故乡情节,我离开了深圳回到我的家乡省会城市。我有了二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太太大学和我在一起,陪我同甘共苦十几年。我也支持了妹妹事业,我有的她都有了。她牺牲的,我一辈子慢慢都会还给她!

说说改变阶层吧,在这个亿元中产的知乎我差的远。但是我觉得我满足了。一线城市一套房,强二线二套。各种价位的车四辆,流动资产若干,公司三个。现在36进入了半退休状态。大部分时间陪孩子,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很感谢一切。我没有实现的理想请孩子们帮我实现。然后我做他们的垫脚石,他们去实现真正的阶级跨越!人家说三代才能跨越阶层,我父亲为了我燃烧了一切,我幸运的得到了现在的一切,我给孩子们做垫脚石。希望第三代的他们可以实现真正的跨越!

要是我内心有没有什么遗憾呢,有时候还是会心里抱怨不公,为什么我要出生在那个地方,要靠很多的苦和幸运才能改变命运,现在还要背负帮助身边各种亲戚的责任。不可能为自己活一点点。

写的乱七八糟,大家凑合看看。我因为小学老师不会教拼音,所以我语文特别差,英语特别差。现在说话都说不清楚很多。HF不分!平翘舌不分,各种不分,这也是苦恼自卑的地方。现在还不敢在人多的地方上台说话!本来高考理想是考一个国内前列的医科大学,结果英语语文都不及格落榜,辛亏数理化救命,要不然今天不能在这里回答这个问题了!

我小学的十七个同学,几乎过的很差,有几个男生蹲大狱的,好一点做个木工,工地上支模!他们的娃娃都是在我以前读书的地方继续他们父母的轮回。不知道有没有再出现丢二十次硬币丢到正面的孩子!

我大学同学家庭条件都不错,现在他们事业也都很好,前一段我和一个同学吃饭开玩笑,我说我要经过几十个幸运没有出一次错才能和你一起吃这个饭!

我不知道从农村出身,到省会正处级干部算不算,如果算,我讲一讲这有多难。

讲的这个人就是我一个亲戚,六十年代生人

大概八十年代初,他坚信当兵是自己唯一的出路,徒步三十多公里去县里报名参军。在部队里面还可以,各项成绩都不错,但是提不了干,因为没有立过功。

眼看着就要退伍回老家了,他毅然决然的向上面递交了一份申请,什么申请呢?申请去越南。为什么呢?只要能活着回来,至少二等功。

很幸运,回来了,立了功,之后被推荐上军校,然后提干。

一直到正团职转业,当时本来应该是虚职副处,他自愿再降半职,实职正科,又是十几年干到了正处。

有一次我问他,马上就退休了打算干点啥,他说他离退休还很远呢,再有几年说不定就提副厅了,怎么能退休,然后给我看了他的身份证,他把年龄改小了六岁。

如果真的提了副厅,临退休说不定还能再虚刮半职,拿正厅待遇退休。

这就是我见过最励志的人了,应该算是改变阶级了,而且前一阵子他女儿还结婚了,男方的父亲副厅级干部。

这算是很难了,有多难呢?一份申请,拿命赌!

原作者:麦子

原出处:天涯论坛(答主在读者上看到的)

本文为转载

多年前一名叫“麦子” 的网友写的一篇引发亿万网友共鸣热议的现实题材深度文章

我奋斗了18年 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的白领朋友们,如果我是一个初中没毕业就来沪打工的民工,你会和我坐在starbucks一起喝咖啡吗?不会,肯定不会。比较我们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为了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从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与你有了天壤之别,因为我只能报农村户口,而你是城市户口。如果我长大以后一直保持农村户口,那么我就无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甚至连选举权都不如你们多。

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非要到城市来?农村不很好吗?空气新鲜,又不像城市这么拥挤。”可是农村没有好的医疗条件,03年的sars好像让大家一夜之间发现农村的医疗保健体系竟然如此落后;物质供应也不丰富,因为农民挣的钱少,贵一点的东西就买不起,所以商贩也不会进太多货。

农民没有职业发展规划,因为农民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个类似种族一样的天生的阶层。农民没有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因为绝大多数人还在为基本的生存而奋斗,那时候春节联欢晚会中买得起等离子彩电的农民毕竟是个别现象。

于是我要进城,而且要摆脱我的农民身份,我要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你生下来就拥有的大城市户口,考学是我跳出农门唯一的机会。我要刻苦学习,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我在独木桥上奋勇搏杀,眼看着周围的同学一批批落马,前面的道路越来越窄,我这个佼佼者心里不知是喜是忧。

激烈的竞争让我不敢疏忽,除了学习功课,我无暇去顾及业余爱好,学校也没有这些发展个人特长的课程,进入高中的第一天起,校长就告诉我们这三年只有一个目标―高考。于是我披星戴月,早上5:30起床,晚上11:00睡觉,就连中秋节的晚上,我还在路灯下背政治。

而你的升学压力要小得多,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功课也不是很沉重,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发展个人爱好,去读课外读物,去球场挥汗如雨,去野外享受蓝天白云。如果你不想那么辛苦去参加高考,只要成绩不是最差的,你可以在高三时容易地获得保送名额,哪怕成绩最差,也会被”扫”进一所本地三流大学,而那所三流大学我可能也要考到很高的分数才能进去,因为按地区分配的名额中留给上海本地的名额太多了。

我们的考卷不一样,如果考卷一样我们的分数线就不一样,但是当我们都获得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所交的学费是一样的。每人每年6000元,四年下来光学费就要2万4千元,再加上住宿费每人每年1500元,还有书本教材费每年1000元、生活费每年4000元(只吃学校食堂),四年总共5万元。

2003年上海某大学以”新建的松江校区环境优良”为由,将学费提高到每人每年1万元,这就意味着仅学费一项四年就要4万元,再加上其他费用,总共6万6千元。6万6千元对于一个上海城市家庭来说也许算不上沉重的负担,可是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这简直是一辈子的积蓄。 

由于剪刀差、地少人多不成规模经济等众多原因,农业仍然是不赚钱的行业。我的家乡在东部沿海开放市份,是一个农业大市,相比西部内陆市份应该说经济水平还算比较好。可是现在的农产品收购价太便宜了,除去各种农业种植成本和名目繁多的税费,一年辛苦劳作剩不了几个钱。以供养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为例,除去各种日常必需开支,一个家庭每年最多积蓄3000元,那么6万6千元上大学的费用意味着22年的积蓄!前提是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不能生大病,而且另一个孩子无论学习成绩多么优秀,都必须剥夺他上大学的权利,因为家里只能提供这么多钱。我属于比较幸运的,东拼西凑加上助学贷款终于交齐了第一年的学费,看着那些握着录取通知书愁苦不堪全家几近绝望的同学,我的心中真的不是滋味。教育产业化时代的大学招收的不仅是成绩优秀的同学,而且还要有富裕的家长。

我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在大学校园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假期打工挣点生活费,我实在不忍心多拿父母一分钱,那每一分钱都是一滴汗珠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挣来的血汗钱啊!

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我发现与我的同学相比我真是土得掉渣。我不会作画,不会演奏乐器,不认识港台明星,没看过武侠小说,不知道什么是walkman,为了弄明白营销管理课上讲的”仓储式超市”的概念,我在麦德隆好奇地看了一天,我从来没见过如此丰富的商品。

我没摸过计算机,为此我花了半年时间泡在学校机房里学习你在中学里就学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我的英语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我的发音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听不懂,这也不能怪我,我们家乡没有外教,老师自己都读不准,怎么可能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发音?基础没打好,我只能再花一年时间矫正我的发音。

我真的很羡慕大城市的同学多才多艺,知识面这么广,而我只会读书,我的学生时代只有学习、考试、升学,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我才能来到你们中间,才能与你们一起学习,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服从这个目标。

我可以忍受城市同学的嘲笑,可以几个星期不吃一份荤菜,可以周六周日全天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可以在周末自习回来的路上羡慕地看着校园舞厅里的成双成对,可以在寂寞无聊的深夜在操场上一圈圈地奔跑……我想有一天我毕业的时候,我能在这个大都市挣一份工资的时候,我会和你这个生长在都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做一个上海公民,而我的父母也会为我骄傲,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大上海工作!

终于毕业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辛辛苦苦读出来的大学文凭,竟然很难找到工作,在上海工作难找,回到家乡更没有什么就业机会。能幸运地在上海找到工作的应届本科生很多只有每月2000多的工资水平,也许你认为这点钱应该够你零花的了,可是对我来说,我还要租房,还要交水电煤电话费还要还助学贷款,还想给家里寄点钱让弟妹继续读书,剩下的钱只够我每顿吃盖浇饭,我还是不能与你坐在starbucks一起喝咖啡!

现在舆论号召我们大学生创业,真不明白我们这些既没钱也没经验的刚毕业的学生有什么资本去创业,为什么那些人浮于事却能旱涝保收的单位里的职工不去辞职创业?也许所有的这一切都怪我投错了胎,为什么我不降生在上海!

写到这里,我需要声明:我不是来自农村,我来自一个小城市,在上海读完了硕士,现在有一份年薪七八万的工作。我奋斗了18年,现在终于可以与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已经融入到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了,与周围的白领朋友没有什么差别,可是我无法忘记奋斗历程中那些艰苦的岁月,无法忘记那些曾经的同学和他们永远无法实现的夙愿。于是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了上面的文字,这些是最典型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平民子弟奋斗历程的写照。每每看到正在同命运抗争的学子,我的心里总是会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怨天尤人,这个世界上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不公平已经存在,这并不可怕,但是对不公平视而不见是非常可怕的。

我在上海读硕士的时候,曾经讨论过一个维达纸业的营销案例,我的一位当时曾有3年工作经验,现任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人事行政经理的同学,提出一个方案:应该让维达纸业开发高档面巾纸产品推向9亿农民市场。

我惊讶于她提出这个方案的勇气,当时我问她是否知道农民兄弟吃过饭后如何处理面部油腻,她疑惑地看着我,我用手背在两侧嘴角抹了两下,对如此不雅的动作她斥之鄙夷神色。

在一次宏观经济学课上,我的另一同学大肆批判下岗工人和辍学务工务农的少年:”80%是由于他们自己不努力,年轻的时候不学会一门专长,所以现在下岗活该!那些学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嘛,据说有很多学生一个暑假就能赚几千元,学费还用愁吗?”我的这位同学可能永远都不会相信我本科时有个同学是每天拿着饭盒到学校餐厅里捡别人吃剩的饭菜来熬过四年的大学生活的。

他可能没有研究过中国社会财富分配制度的变迁,我们的父辈年富力强时候所创造的财富中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在高积累低消费政策下变成了国有资产,继而变成了国有商业银行成千上万亿元再也收不回来的不良贷款。

糟蹋完这些钱后,当年包养老、包医疗、包住房、包教育的空口承诺灰飞烟灭,留给已经老去的父辈只是下岗失业和生活无济。 我是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我的同龄人正在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的决策将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把这篇文章送给那些优越环境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和很久以前曾经吃过苦现在已经淡忘的人,关注社会下层,为了这个世界更公平些,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在做关乎众人命运的决策的时候,让这份社会责任感驻留我们的头脑。

后来又有这样一篇文章

原作者:此文作者生于1978年,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北京某外企中层领导。

原出处:读者

我奋斗了18年 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3年前,麦子的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多少共鸣,一个农家子弟经过18年的奋斗,才取得和大都会里的同龄人平起平坐的权利,一代人的真实写照。

然而,3年过去,我恍然发觉,他言之过早。 18年又如何?再丰盛的年华叠加,我仍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那年我25,无数个夙兴夜寐,换来一个硕士学位,额上的抬头纹分外明显,脚下却半步也不敢停歇。如果不想让户口打回原籍,子子孙孙无穷匮,得赶紧地找份留京工作。你呢?你不着急,魔兽世界和红色警报?早玩腻了!你野心勃勃地筹划着“创业创业”。当时李彦宏、陈天桥、周云帆,牛人们还没有横空出世,百度、Google、完美时空更是遥远的名词,可青春所向披靡不可一世,你在校园里建起配送网站,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大小媒体的记者蜂拥而至。334寝室很快在全楼名噪一时,小姑娘们从天南地北寄来粉粉的信纸,仰慕地写道:“从报上得知你的精彩故事……”得空,爬上楼顶吹吹风,你眉飞色舞地转向我,以照顾自己人的口气说,兄弟,一起发财如何? 

好呀,可惜,我不能。创业于你,是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棋,启动资金有三姑六眷帮忙筹集,就算铩羽而归,父母那三室一厅、温暖的灶台也永不落空。失败于我,意味着覆水难收一败涂地,每年夏天,为了节省三五百块钱的机器钱,爹娘要扛着腰肌劳损在大日头下收割5亩农田。我穿着借来的西服完成了第一次面试,戴着借来的手表与心爱的女孩进行了第一次约会。当你拿到了第一笔投资兴奋地报告全班时,我冷静地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去做最后一份家教。没错,“这活儿技术含量忒低”,但在第一个月工资下发前,我租来的立锥之地与口粮全靠它维持。

不多久,互联网就遭遇了寒流,你也对创业意兴阑珊,进了家国有性质的通信公司,我被一家外企聘用。坐井观天的我,竟傻傻地以为扳回了一局。明面上的工资,我比你超出一截,税后8000,出差住5星级宾馆,一年带薪休假10天。玩命一样地投入工作,坚信几年后也有个童话般的结尾,“和公主过上幸福的生活”。

好景不长,很快,我明白了为什么大家说白领是句骂人的话。写字楼的套餐,标价35,几乎没人搭理它。午餐时间,最抢手的是各层拐角处的微波炉,“白领”们端着带来的便当,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后来,物业允许快餐公司入住,又出现了“千人排队等丽华”的盛况。这些月入近万的人士节约到抠门的程度。一位同事,10块钱的感冒药都找保险公司理赔;另一位,在脏乱差的火车站耗上3个小时,为的是18:00后返程能多得150元的晚餐补助。

这幕幕喜剧未能令我发笑,我读得懂,每个数字后都凝结着加班加点与忍气吞声;俯首帖耳被老板盘剥,为的是一平米一平米构筑起自己的小窝。白手起家的过程艰辛而漫长,整整3年,我没休过一次长假没吃过一回鸭脖子;听到“华为25岁员工胡新宇过劳死”的新闻,也半点儿不觉得惊讶,以血汗、青春换银子的现象在这个行业太普遍了。下次,当你在上地看见一群人穿着西装革履拎着IBM笔记本奋力挤上4毛钱的公交车,千万别奇怪,我们就是一群IT民工。

惟一让人欣慰的是,我们离理想中的目标一步步靠近。

突如其来地,你的喜讯从天而降:邀请大家周末去新居暖暖房。怎么可能?你竟比我快?可豁亮的100多平方米、红苹果家具、37寸液晶大彩电无可质疑地摆在眼前。你轻描淡写地说,老头子给了10万,她家里也给了10万,老催着我们结婚……回家的路上,女朋友郁郁不说话,她和我一样,来自无名的山城。我揽过她的肩膀,鼓励她也是鼓励自己,没关系,我们拿时间换空间。

蜜月你在香港过的,轻而易举地花掉了半年的工资,回来说,意思不大,不像TVB电视里拍的那样美轮美奂;我的婚礼,在家乡的土路、乡亲的围观中巡游,在低矮昏暗的老房子里拜了天地,在寒冷的土炕上与爱人相拥入眠。幸运的是,多年后黯淡的图景化作妻子博客里光芒四射的图画,她回味:“有爱的地方,就有天堂。”

我们都想给深爱的女孩以天堂,天堂的含义却迥然不同。你的老婆当上了全职太太,每天用电驴下载《老友记》和《越狱》;我也想这么来着,老婆不同意,你养我,谁养我爸妈?不忍心让你一个人养7个人。当你的女孩敷着倩碧面膜舒服地翘起脚,我的女孩却在人海中顽强地搏杀。

两个人赚钱的速度快得多。到2004年年底,我们也攒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万,谁知中国的楼市在此时被魔鬼唤醒,海啸般狂飙突进,摧毁一切渺小虚弱的个体。2005年3月,首付还够买西四环的郦城,到7月,只能去南城扫楼了。我们的积蓄本来能买90平方米的两居来着,9月中旬,仅仅过去2个月,只够买80多平。

没学过经济学原理?没关系。生活生动地阐释了什么叫资产泡沫与流动性泛滥。这时专家跳出来发言了,“北京房价应该降30%,上海房价应该降40%。”要不,再等等?我险些栖身于温吞的空方阵营,是你站出来指点迷津:赶快买,房价还会涨。买房的消息传回老家,爹娘一个劲儿地唏嘘:抵得上俺们忙活半年。在他们看来,7500元一平方米是不可思议的天价。3年后的2008,师弟们纷纷感叹,你赚大发了,四环内均价1万4,已无楼可买。

几天前,我看见了水木上一句留言,颇为感慨:“工作5年还没买房真活该,2003年正是楼市低迷与萧条之时。等到今天,踏空的不仅是黄金楼市,更是整个人生。”

真要感谢你,在我不知理财为何物之时,你早早地告诉我什么叫消费什么叫投资。

并非所有人都拥有前瞻的眼光和投资的观念。许多和我一样来自小地方、只知埋头苦干的兄弟们,太过关注脚下的麦田,以至于错过一片璀璨的星空。你的理论是,赚钱是为了花,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买到喜爱的商品,让生活心旷神怡。而我的农民兄弟——这里特指是出身农家毕业后留在大城市的兄弟,习惯于把人民币紧紧地捏在手中。存折数字的增长让他们痴迷。该买房时,他们在租房;该还贷时,他们宁可忍受7%的贷款利率,也要存上5年的定期。辛苦赚来的银子在等待中缩水贬值。他们往往在房价的巅峰处,无可奈何地接下最后一棒;也曾天真地许愿,赚够100万就回家买房。可等到那一天真的到来,老家的房价,二线、三线城市甚至乡镇的都已疯长。

这便是我和你的最大差别,根深蒂固的分歧、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在于此。我曾经以为,学位、薪水、公司名气一样了,我们的人生便一样了。事实上,差别不体现在显而易见的符号上,而是体现在世世代代的传承里,体现在血液里,体现在头脑中。18年的积累,家庭出身、生活方式、财务观念,造就了那样一个你,也造就了这样一个我,造就了你的疏狂佻达与我的保守持重。

当我还清贷款时,你买了第二套住房;上证指数6000点,当我好容易试水成为股民,你清仓离场,转投金市;我每月寄1000元回去,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你笑嘻嘻地说,养老,我不啃老就不错了;当我思考着要不要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会在多大程度上折损生活品质时,4个老人已出钱出力帮你抚养起独二代;黄金周去一趟九寨沟挺好的了,你不满足,你说德国太拘谨美国太随意法国才是你向往的时尚之都……

我的故事,是一代“移民”的真实写照——迫不得已离乡背井,祖国幅员辽阔,我却像候鸟一样辗转迁徙,择木而栖。现行的社会体制,注定了大城市拥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生活便利。即便取得了一纸户口,跻身融入的过程依然是充满煎熬,5年、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奋斗才获得土著们唾手可得的一切。曾经愤慨过,追寻过,如今,却学会了不再抱怨,在一个又一个缝隙间心平气和。差距固然存在,但并不令人遗憾,正是差距和为弥补差距所付出的努力,加强了生命的张力,使其更有层次更加多元。

可以想见的未来是,有一天我们的后代会相聚于迪斯尼(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讲起父亲的故事,我的那一个,虽然不一定更精致更华彩,无疑曲折有趣得多。那个故事,关于独立、勇气、绝地反弹、起死回生,我给不起儿子名车豪宅,却能给他一个不断成长的心灵。我要跟他说,无论贫穷富贵,百万家资或颠沛流离,都要一样地从容豁达。

至此,喝不喝咖啡又有什么打紧呢?生活姿态的优雅与否,不取决于你所坐的位置、所持的器皿、所付的茶资。它取决于你品茗的态度。

经评论区提醒,另加一篇

原文链接

https://www.jianshu.com/p/5e957208afc9

我奋斗了18年,还是不能和你坐一起喝咖啡

当年 ,麦子的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道尽了寒门子弟的辛酸血泪。 作者用了十八年的奋斗历程,才终于融入到国际化大都市中,赢得了跟城市同学平起平坐的权利。 不,准确地说,只是赢得了和同学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权利。

平起平坐?开什么玩笑,以为自己是邓文迪? 从出生起,多姊妹家庭出身的我连户口都没有,上小学前被称"黑户"。 而你,光鲜亮丽的矿老板和家居老板的女儿。

从小学到初中,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靠采摘黄花菜挣学费。 闲暇只能阅读不知从哪借来的寥寥几本武侠书,还要趁如厕的时光,才不会被家务事打断。 而你,早已换了几代的Walkman升级成MP3,初中起早恋男友是某市检察院院长的儿子。 你惊讶于家境优渥的男友口袋好似聚宝盆,零钱怎么也拿不完,从此立志嫁有钱人。 他学业优异,是见过家长的学霸,你的私人家教。因此,你即便沉醉于言情小说,还是成绩优良。 而我不过暗暗倾慕那个刚毕业的斯文男教师 ,希望长大后便成了他。

高中时期,于我是没日没夜的捉题厮杀,题山卷海漫天飞。而你,只要混的上大学就好。 这样铺天盖地的压力下,你还暗恋了隔壁班那个后来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的男孩。

于是,在大学我们萍水相逢。 坦白说,我没想过我们会成为朋友。你是班上会打扮又活跃的性感女神,而我大多时候老老实实地赚奖学金、考证。 我们相隔一宿舍之遥,却似隔了一个世界。 我这边厢埋头苦读做家教考证书,你那厢浓妆淡抹学化妆看瑞丽。 只有到了考试前夕,我们的目标才大同小异:考好或考过。 也许因这契机,我们被命运链接到一起。花了太多时间恋爱和社交的你,需要我陪你考前复习。 日复一日地形影不离,我越来越发现我们世界的迥异。 你几乎是个资源整合器,跟敬业的老师聊人生,得指导。与优秀的男孩子情同兄妹,连做简历都是他们鞍前马后帮你搞定。

作为闺密,我陪你逛街买化妆品。你曾说过,在欧洲,类似的陪伴称为人工劳务需付费。 而你自带光环,处理起人际关系如鱼得水,偶尔请吃饭或买点小礼品便收服了大家的心。

那时的你,就懂得用钱来买时间,更知光阴可贵。 当我课余努力做家教积累生活费,你已经在谈判桌前谈笑生辉签协议,成为你那个董事长母亲的左膀右臂。 我瘦骨嶙峋因家贫,你身材苗条自管理。 我考虑要不要接受隔壁班男孩的表白,你移情别恋换了个白富帅男友。 情诗巧克力是我恋情的标配,你已经钻戒闪闪亮秀甜蜜。 房子、车子算低配,工作类型也由己。反正家大业大需人继承。 姐姐留学澳洲,妹妹身为广州某品牌代理的未婚妻,弟弟就读长沙名校,目前皆鞭长莫及。

耳濡目染的熏陶,长袖善舞的个性,早已铸就了你良好的商界思维。有你助力,父母如虎添翼。 我毕业后的第一个月工资还抵不上你大学月生活费。白手起家,客居异乡,经摸爬滚打几年方站稳脚跟。 而你不断在朋友圈发云游四方的靓照,或是拿下家居的大订单,妥妥的白富美。 我忙着处理婚姻生活中的鸡零狗碎,你再择良人,改嫁拆二代。房子是自建的五层楼别墅,还要奢侈老公送你保时捷帕拉美拉。 你说,孩子已百天,拆够了就移民米国。

现在的我邀请你一起喝咖啡,想必你也不会拒绝吧?可我不敢。 我怕话不投机半句多,你聊的是投资小目标上千万甚至上亿,而我理财刚入门。

你想要出国让孩子的教育一步登天,而我还要在三线城市给孩子挑性价比高的幼儿园。 你的朋友圈是白富美、高富帅,谈豪车游艇、周游欧洲列国,我的朋友圈不过是焦虑的中产阶级,聊父母养老、如何打造斜杠之路。

我奋斗了十八年,还是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因为我们阶层各异,也难进行价值互换。 而为了让父母老有所依,孩子起点更高,不囿于阶层固化的怪圈,我的有限时间要用来为未来打拼。 我期待和你品咖啡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货拉客微商网投诉、建议、删除信息联系邮箱: 联系QQ: 微信:
Copyright© 2006-2022 www.huol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货拉客·货源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ICP备号]
网站安全认证 微商网 安全联盟行业认证 微商网 可信网站实名认证 微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