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货拉客微商网官网!

PV传统瑜伽学校印度游学旅程加盟记(著名瑜伽培训学校)

来源:货拉客代理货源网 热度: 时间:2024-03-22 20:01:43

物以至简而宁心,道以至深而入平,雕梁庙高沉古韵,耆那圣修净苦行。简单中启程,生活中感悟

早晨阳光透过白色纱窗照进来,微阳初至日光舒。一觉醒来,听到小艾的闹铃声响,两人很快起身互问早安,与可爱体贴的小艾搭伴,感觉轻松自然,心情舒畅,状态调整得超好,洗漱整理完毕,结伴去酒店吃自助早餐,从学院的环境一下到五星级酒店,舒适感剧增,但感觉自己的心境也并未受到环境变化的太大影响,难道是学院一周不以物喜,静悟修心的熏陶使然?但闲适恬静的环境,丰盛的早餐品类的确唤醒了进餐的食欲,我到点餐区点了两份现做的西点,又捡了一盘水果菜点,和小艾找到靠窗边的餐桌,怡然自得地吃了起来,一会荷老师也来吃饭,小艾兴奋地告诉我,荷老师向她推荐了印度特色很好吃的饼,还正在做着呢,不过己临近出发时间,我们匆匆上楼拿好行李退好房卡,出门如期上车,发现大家都很守时,看来瑜伽修习不仅仅是体式,是生活中每一个小小细节的体现。be good to do good时刻都要以内观自醒的心去提醒自己,才能深入到内在,去好好地做,去做的好。

上车后,细心的同学发现荷老师的手上多了两枚宝石戒指,于是问荷老师是什么原因,老师说是他妈妈看到他这次回来,身体不如以前那么好了,所以按照印度传统为他请了与他的能量相配的两枚能量石,今早特意让他回家做了仪式,戴上后每天祈祷可以起到健康护祐的作用,听到这里,大家都沉默下来,似乎触动到了每个人内心,是啊感同身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见面怜清瘦,爱子心无尽,全天下也只有母亲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在学院学习圣母生平事迹时,当时只是记下了圣母说“不要看他人过失,要向内看自己的错",旅途上荷老师讲了他妈妈为他做的事,才更深的理解:这句话其实是母爱不求所取,慈悲宽容的外在体现,日常中不说任何人的过失,友善慈心恒时清净,这不也是be good to do good的制戒修习方式吗? 最难的是要做到"每天",心里忏悔着自己修为不够,做的不好,如此一来,确想修习正果,不如先从放慢呼吸,平心而入进而修习木纳mona止语,倒是种对治心续的好方法。正自思量中,荷老师问大家一周来都有什么学习感想?由蒋队主持,大家陆续宣说起来。大家即兴而发的感受匆匆记下后由蒋队统一整理,这里只补充记录下几点自己在行程中的几点感受:

一、念力与信心源于自性,可以克服选择决策的障碍。

二、我们能抓住的只有当下瞬间,未来取决于过往的因果。世界往复于行、住、坏、空四劫,物质亦非皆空,住为当下所存,行尽则空,看到而不执着,体验而不虚妄,住劫圆满,轮回解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三、学于理,而践于行。学院讲授的教法教与理都是对的,但需要以实修而展现出来,而不是书本或单纯的信仰,灵性的领悟与实践,学之实,固在践履。周老师的安排就是让我们切身感受在印度什么是灵性的修行。

四、感受,思维,直观。因“感受”而发心于修习行于浅表;因“思维”而发心于修行,践于深入;因“直观”而发心于修圣,净心透彻。

五、感恩老师,敬奉神性。老师永远是灵性道路上从黑暗到光明的指引者。神性是我们自性净化的本源力量。

南印度之行第二天,我们当日行程是从迈索尔向北到达Halebedu,Bellur ,再到sarvanabelagola小镇。感受印度文化在古代庙宇中的神性体现,了解耆那教信仰的修行方式。

?古代神迹的殿堂,经典艺术的大赏

第一站到达Halebidu(字意为旧城),位于印度卡纳塔克邦的Hassan哈桑县区域,Halebidu(过去被称为Dorasamudra或Dwarasamudra),是12世纪Hoysala帝国的都城,这里最引人注目的Hoysala时期的建筑古迹是华丽的Hoysaleswara和Kedareswara寺庙。“Halebidu”城市的得名是因为Malik Kafur入侵期间曾两次被洗劫一空。

Hoysaleswara寺庙启建于1121年,于1150年建成,岁月荏苒,Hoysala帝国的辉煌己不复存在,但当年的繁盛却在寺庙古琢的建筑群中依稀可见,进入寺庙内光线较暗,但圓形柱子雕工精微,有着厚重的金属质感,十字形梁柱嵌接精巧,据说是可以转动的,神庙敬奉的是shiva神,敬神礼拜后走出庙门,我们请了一位印度导游,延着寺庙外墙讲解Hoysaleswara寺的雕刻,这座寺院的围墙上有着数量惊人细节入微的雕塑。墙壁上刻满了有复杂的人物叙事史诗般的雕刻,描述了印度教《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经典神话故事。画面生动变化丰富,神明,鸟类动物,人物舞蹈等形象栩栩如生。曷萨拉寺的雕刻带是按照固定的传统序列排列的,最底层雕刻是一纵列的行进中的大象,彰显出力量与稳定。接下来上面的一排雕刻着狮群leogriffs(shardulas),它代表hoysalas王族的徽章,寓意的是英勇。再向上一层是螺旋的枝叶,设计精致雕工精细,与眼睛视线齐平的一层雕刻描述了印度教史诗中各种故事丰富细节的全景图,再上面一层雕绘的螺旋向上喷着水的河马群(yalis),象征着神圣的恒河。最高一层雕刻的是动态游动的鹅(Hamsa),传说中的伟大的意识游弋于神圣之水,雕带中间的区域以有孔洞的石屏风jalandras来填充。庙宇中央位置是表现的是神明及美丽的少女,人物装饰华裳珠配雕工入微技艺精湛。每个人物都有半身大小,可称得上印度的万神庙,印度神话中的各大神明,梵天Brahma创造之神,毁灭之神湿婆神shiva和他的妻子帕娃蒂也是卡利女神/杜伽女神,他们的儿子大象神Ganesh;维系之神毗史努Vishno以及其妻吉祥财富女神Lakshimi,至尊神首奎师那krishna,因陀罗,雨神,猪神,牛神等都有描述。迷人的画廊在Hoysala雕塑家的手中,用soap皂石(绿泥石片岩)的雕凿工艺成为精湛的艺术品。虽然经过了八个世纪,有部分石雕被英国殖民者移走了,保留下来的却历久弥新愈加显现出神性的光辉,寺庙约由2万块砖镶嵌组合,任一块砖墙的雕塑图案都是不同的。寺庙建筑还有全印度第6大和第7大的两大nadi牛神守护,整体建筑是由2到3组相同结构的建筑体组合而成,外立面呈星形结构,高度为九到十英尺高,沿着星状地基的外围道路行走,光影交错掩映,可以感受到流线建筑设计风格的非凡之处, 流连忘返于如此精美的艺术殿堂,驻足欣赏的同时大家纷纷以拿手的一字马神猴式,单腿手抓脚伸展式舞蹈式等瑜伽体式做出来拍照,同来游览的当地印度人都投来惊奇的目光,怎么这些中国人个个都会瑜伽体式? 带着对印度古老文化的祟敬与赞叹,我们离开Hoysaleswara寺庙去往下一站贝鲁尔。

由于时间紧张,大家提议中午不集体吃饭了,大家路边买了黄瓜,荷老师给大家买了小吃,到车上把早晨酒店打包点的薄饼分给大家吃,路上不觉太饿就到了贝鲁尔的chennakesava庙。 chennakesava庙建立在Belur Yagachi河畔,旧称Vijayanarayana Temple,于1116年由Hoysala帝国国王vishnuvardhana下令兴建完成, 这里距哈桑40公里,距Bangalore市约220公里。Chennakesava(点燃,“英俊的Kesava”)是印度教敬奉维系之神毗瑟奴的神所,在Belur是很出名的,寺庙建于Hoysala王朝的统治时期,使Belur和附近的卡纳塔克邦Halebidu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圣地。这些庙宇已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chennakesava庙也是一个神圣的雕塑殿堂,展示了数不清的各种装饰物,门廊、天花板,鸟,动物,舞者和其他人物,他们被雕刻得栩栩如生,充满生命活力和运动变化。门口两旁雕刻有华丽装饰的dvarapalaka(看门人)守护。

从chennakeshava庙的正面看,有两个以上的神社,至今仍在为信奉者使用,寺庙是Hoysala曷萨拉王朝建筑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寺庙的外观充满了复杂的雕塑和装饰物,主入口有一座在维查耶纳伽尔帝国时代建造的rayagopura建筑风格的顶。在寺庙院群内的chennakesava庙处于中心位置,面向东方,其侧面与κchannigaraya庙相邻,在其右侧有一个小的Lakshmi庙。在chennakesava寺法会日常都会照常举行。

一个有趣的景象是寺庙内,有个古代黑色的曷萨拉柱子,上面被信徒涂满了鲜艳的颜色。主寺庙被soumyanayaki和Ranganayaki寺庙所围绕,被Chennakesava的信众所热爱,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寺庙用来唱颂时做能量传送的柱子,庭院中心的柱子下方与寺庙内的柱子下方联接,埋有黄金,钻石,宝石等做为能量传送的介质。

从往事书,奥义书和其他神话故事以最真实的方式被雕刻展现出来。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也包含其中。madanikas仙女的雕像无疑是寺庙的精美建筑中最突出的。Madanikas据说是受美丽的皇后shantaladevi的影响,是理想女性形象的代表。这里有不同大小,各种形状和设计的48根柱子,见证了卓越的艺术性。寺庙的主要亮点是Darpana Sundari或者说叫“带镜子的女人”。

在寺庙里面,即使在黑暗中,你也可以看到闪亮的柱子,每一个都具有****的华美。在navaranga最普通的是Narasimha支柱,其具有独特的手工特色并带有华丽的金属装饰。据说是一种在球型轴承上旋转制作的工艺。寺庙出口附近安放了一坐黄金的7头眼镜蛇床,vishno神的坐骑,主庙对面的建筑里安放有寺庙做祭祀仪式用的各种车马等仪式用具,旁边还有一个水池中说有巨大的乌龟但我们没看到乌龟的出现,主寺外还有antladevi王后(她自身是名传奇的舞者),建立了与主庙风格类似的另一座寺庙,被称为channigaraya寺。其复杂精细像金属的光芒的整体结构,是用一种绿色的片岩,其硬度象花岗岩一样的皂石,这种石质较易雕刻。

曷萨拉雕塑家已打破以住的传统,他们在雕塑上署名甚至在作品上署上他们艺术工作的发源所在地点。即使时隔八个世纪,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也都非常崇拜这个世界文化的遗产中心。寺庙的古迹保存的非常完整,从寺庙出来发现很多印度人都喜欢与外国人合影,我们纷纷被邀请为合影对象,我们也很高兴地与当地人拍了照,寺庙对面路上有卖大大而新鲜的菠萝蜜,切成小块的20卢比一个,很想品尝一下,但因为没有零钱,所以只好放弃算了 。

我们从chennakeshava庙出来,继续乘车前往sarvanabelagola小镇,这段时间在印度学院及各处庙宇都是赤脚行走,白天路面被阳光晒得很烫,等于在大自然中做了热疗,体内聚积的湿气得到很好的祛除,配合素食,虽然一天步行路途较长,但反而感觉神轻气爽了许多,上车后未觉困顿,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部印度获奖电影在路上观看,这部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Bajrangi Bhaijaan,讲述了一个拥有虔诚宗教信仰的印度男人承诺帮一个巴基斯坦聋哑小女孩与父母重聚的故事。影片一开始就预言了,小姑娘最终一定会回到她自己的国家,并且将带来一个新的国家的和平。影片中男主人公作为虔诚的印度教徒甚至是一个顽固的婆罗门,最终接纳了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而伊斯兰世界的人民也以同样的热情和爱回馈了善良的印度人。影片中所揭示的人性中善良的光芒和对神性信仰的坚守力量超越了政治、宗教的界线,让人动容。影片由于用印度语播放,一路上老师为了让大家听懂,用英语先讲给蒋队,蒋队再翻译成中文讲解给大家,影片故事的传递用了三种语言,但这其中不仅是影片感人故事情节的传递,更是老师对每个人关怀入微的一种表达,印度之行这些天老师把善良和无私奉献以最平常的行动传递给大家,在旅途中也能感受到蒋队,李萌,世洁,刘姐,红梅姐及各位姐妹间义务奉献的力量,奉爱精神的传递也成为瑜伽灵性修习实践的一部分了。

?近观耆那圣山苦行圣人,感受小镇风土人情

大约接近黄昏我们到达了南印度的sarvanabelagola小镇,本来老师想带我们登上山去看耆那教苦行圣人在山顶的雕像,但由于我们到达的时间己晚,离景区关门只有半小时的时间,登山大约要1个小时,景区的治安防护人员已经下班,为了保证安全,老师决定带我们去山下的耆那教寺庙参观一下。

来这之前对印度耆那教并不了解,老师介绍说在《哈他瑜伽之光》这本书中提到了耆那教的修行方法。耆那教只吃土地以上长的植物,因为担心伤害土壤中的生命而拒绝耕种,土地以下的长的食物都是不吃的。耆那教Jainia 意为圣人,是印度传统宗教之一,创始人称作大雄,其教徒的总数约400-600万人,耆那教在汉译佛典中称为尼乾外道、无系外道、裸形外道、无惭外道或宿作因论等。该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认为正确的信仰、知识、操行会导致解脱之路,进而达到灵魂的理想境界。同时该教是一种禁欲宗教,其教徒主要集中在西印度。耆那教徒不从事以屠宰为生的职业,也不从事农业。主要从事商业、贸易或工业。耆那教不讲究信神,但崇拜24祖。耆那教的第24祖筏驮摩那(Vardhamana Mahavira)被尊为该教真正的创建者(Tirthankar)。也是最后一位祖师,“耆那”(jaina)是由“jin”演变而来,其意为“战胜欲望的胜利者”,是他的称号之一,此教便由此而得名。其弟子们尊称他为摩诃毗罗,即伟大的英雄,简称大雄。

在Shravanbelagola镇kailash山上有Bahubali (耆那教第1位先知Rishabhanatha的儿子) Bahubali,Gommateshwara57英尺(17米)高的10雕像屹立于山顶的他的雕像。Bahubali是耆那教徒中非常受人尊敬的人物,荷老师也说他对这位圣人十分崇敬。巴霍巴利的原意为强壮的手臂,故也被译作“力臂”,他是印度古老宗教耆那教初祖——胜者第阿底那它祖师之子。

巴霍巴利自恃勇力,和他的兄长婆罗多争夺王位,并在赢得三场比赛后得到了王位。但是王位到手之后,他突然觉得内心难以平静,并放弃王权,进行苦修,最终成为耆那教的“成就者”(Siddha)。

传说中,巴霍巴利曾经站立不动,以kayotsarga的冥想站姿,不动的一整年,一年冥想后,Bahubali达到Kevala完全智(无限智)的开悟状态,成为一个无所不知的圣人。按照耆那教的经文,Bahubali的灵魂在凯拉什山获得开悟(从出生和死亡的轮回中解脱),他被尊为siddha悉达,是指耆那教徒(解放了的灵魂),他冥想期间,藤蔓沿着他的脚向上攀援生长,这一画面凝聚在了他的造像里,Bahubali也叫Gommatesha,是因为Gommateshwara雕像是为了敬献给他以示敬仰的,这雕像建于西元983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的雕像,由一整块石头雕琢而成。雕像是恒河王朝统治者指挥兴建的。在附近的地方有座Jain耆那寺庙被称为basadis,还有一些耆那教祖师Tirthankaras的画像,周边美丽的景色从山顶一望可见。Mahamastakabhisheka attracts是12年才举行1次的祭典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在Mahamastakabhisheka节日在Gommateshwara雕像抹牛奶、藏红花、酥油等让雕像保持新鲜。在2007年8月5日,雕像以49%的得票率被评为印度7大奇迹之一。

我们延着小镇主巷向前走,道路两边住户门外的地面上都画有吉祥符很有当地的风俗特色,再向前走一会儿就看到一座白色雕刻精美的建筑,右侧的建筑地面光亮宽敞,上面有圆形的柱子支撑形成方型厅殿式的建筑,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当地用于唱颂的大厅,路的前方尽头是一座古朴雕工考究的庙宇,这就是Bhandari Basti庙,我们步入进去,庙宇里面白色墙壁上雕刻着各式各样姿态的佛像,风格好象国内佛寺中的菩萨,只是面孔都是印度人的轮廓,四大天王菩萨都在其内,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穿甲戴胄,左手把刀,右手执鞘职顺,南方增长天光宝剑一口职风,西方广天王掌碧玉琵琶一把,职调。 北方多闻天王掌混元米伞一面,职雨,耆那教早于佛教创立,寺庙中的佛像真的与佛教寺院的菩萨有些相似。寺庙的白衣主持见我们远道而来,特意将平时不开放的安放金质佛像的铁门打开给我们观看了一下,其他寺院中供奉佛像都是白色的裸身双莲花盘坐像,看后内心有很清净纯洁的感觉,从主持讲解了解到耆那教主要有两个教派:白衣派与空衣派(或天衣派)。白衣派就是其教徒都身穿白衣,空衣派就是其教徒都不穿衣服,裸体。这两个派别对耆那教的基本教义没有不同看法,但有修法不同,空衣派更提倡纯粹苦行,只有***别的圣人才能裸身修炼,我们去时只有一对虔诚的夫妇和一位绿衣女子到庙中参拜,所以庙中气氛清净,住持给我们做了唱颂仪式,燃灯后让每个人在灯火上拂过,我想是祈福敬奉的意思,给每个人一朵漂亮的玫瑰花。老师和我们在寺中坐下来,看到庙中左侧墙上描绘着幅七层轮样的壁画,我问住持是么意思,住持说这是耆那教的宇宙时轮图,上面各层中有物质世界各种动物,植物,人类,这些生物都是有生命的,有自己不同的语言,但最终世界大同合一,只要用一种语言就可以就打破局限彼此互相沟通。坐了一会主持示意我们去寺门外空地坐下,给我们讲解了耆那教祖师Mahavira的修行故事,Mahavira又称笩駄摩那(Vardhamana,约前599年—前527年),原名尼乾陀若提子(Nigathanataputta),出生在印度东北部(与释迦牟尼的出生地在同一地区,但其出生时间略早)。他是部落首领的儿子,在良好的环境中长大。他在与兄长的王权之战中获胜,但在三十岁时却决定放弃王权、财产、家庭(他有一个妻子和女儿)和舒适的环境,出走寻求真理,经过近13年的苦修,获得了(Kevala Jnana),成为第24代祖师(Tirthankar)。

天色己晚,与住持告别正要离开寺庙时,意外地看到耆那教有位裸体修行的从寺庙后的广场屋宇中走了出来,这是头一次看到耆那空衣派的修行圣人,他们尊从(1)像祖师这样的圣者不靠食物而生活;(2)大雄的胚胎不是从阿难陀神的子宫进入大雄母亲的子宫,像白衣派所传说的那样;(3)拥有财产和穿衣服的僧人是不能达到解脱的;(4)妇女不能达到解脱。几点通用教义基础上的特殊苦行的教义。原来抽象的苦行僧竟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虽然很多同学对耆那教的修行方式一时无法理解,但耆那多位祖师, 放弃王权和凡尘生活,选择苦修冥想,这种出世修炼的境界,除了这次旅行亲眼见证到确有其人,这之前似乎也只能在陶渊明“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桃花园诗句中,领略到少许这种超然而往,轻风高举的境界吧。

从小镇主路走到镇中心家饭店,荷老师让我把从庙里帮他取回的那瓶水给他,大家一起吃过晚饭后,再乘车近4个小时前往班加罗尔机场附近的五星酒店入住。

南印度之行丰富而新奇的一天,随着零点钟声的敲响慢慢落下帷幕,而深广博大的印度古代文化的缩影却印入脑海,让它随时间慢慢沉浸到记忆中吧,瑜伽的根本是对头脑的超越,意识的深层冥想在于心的修炼。今夜入睡,等待时空的推移让旅程的感受慢慢地发酵......。 .pjbox{padding-top:8px;text-align:center}.pjbox a{cursor:pointer;color:#000} 收藏 / 推荐(159) / 要加油(2)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货拉客微商网投诉、建议、删除信息联系邮箱: 联系QQ: 微信:
Copyright© 2006-2022 www.huol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货拉客·货源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ICP备号]
网站安全认证 微商网 安全联盟行业认证 微商网 可信网站实名认证 微商网